石長玲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資源瓶頸問題日益凸顯。地勘單位作為資源勘查的主力軍,要緊緊抓住當前國家對境外資源勘查開發工作高度重視和政策扶持的大好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改革求發展,充分認識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自身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地勘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走出去”戰略;地勘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40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4-0064-02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與國家經濟命脈息息相關。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資源瓶頸問題更加凸顯。為實現地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土資源部提出了地勘單位“走出去”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發展戰略,同時也是順應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需求。地勘單位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發展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改革求發展,不斷提高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地勘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地勘單位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大意義
1是地勘經濟深入發展和投資主體自身發展的必然選擇
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地勘單位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不斷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加快礦業開發“走出去”步伐,是地勘單位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地勘單位長期以來一直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在省內、國內開展地質調查居多,就地經營、就地發展的傳統模式禁錮著“走出去”的步伐。因此,除需轉變思想觀念外,還需結合自身情況,做好充分準備,實施“走出去”戰略,尋求新機遇、新發展。這是地勘單位發展壯大的必然趨勢,也是新形勢下國際和社會賦予地勘單位的歷史重任。
2有利于更好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高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
大批外資企業“走進來”的同時,中國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各自發揮優勢將是一種必然趨勢。地勘單位將專業的找礦技術和長期的找礦經驗與國外大型礦業公司的資金、管理和國際化經營模式結合起來,通過市場化運作建立起有序的合作伙伴關系,積極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取長補短,共同把市場做大,實現共贏。
3有利于謀求地勘經濟新的增長點
當前,地勘單位正處于“事轉企、企改制”的經濟轉型期,隨著國家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開發國際市場,增強核心競爭力,是實現地勘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由于海外市場發展空間巨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地勘單位瞄準海外市場,各國加快建立了戰略性資源儲備制度,但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戰略資源儲備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地勘單位在積極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要加大國際市場開發力度,加快“走出去”步伐,實現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有機統一,以謀求地勘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地勘單位“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匱乏和技術落后
國際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競爭,實施“走出去”戰略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人才匱乏是制約地勘單位開發國際市場的主要因素。由于對境外地質情況不熟悉,無法掌握相應的地質資料,國內地勘單位無法對國外找礦靶區和聚煤規律做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缺乏“高、精、尖”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富有競爭意識、通曉國際慣例及熟悉國外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缺乏國際化管理團隊,這些嚴重制約了地勘單位“走出去”的步伐。
2對相關國際慣例和政策法規熟知程度不夠
目前,有些地勘單位對我國對外投資和資源開發的政策了解和掌握不夠,沒能充分利用好“走出去”的優惠政策。地勘單位軟實力普遍不強,信息閉塞,獨立進行融資談判、礦產合資合作談判等方面經驗不足,談判能力差,使得信息的獲取受到限制,掌控能力不夠,導致大部分合作沒有獲得預期收益。
3對實施“走出去”戰略的認識不足
部分地勘單位仍處于一般性的考察論證等前期準備階段,沒有立足當前,謀劃長遠的發展目標,把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上日程,而是一味忙于國內項目的開發立項,沒有充分意識到“走出去”是地勘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4資金實力不夠雄厚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央出臺《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以來,地勘單位迎來了發展機遇期,施工規模迅速擴大,市場范圍大幅拓寬,經濟實力有所增強。但國際礦業開發投資額相對較大,我國大部分地勘單位資金實力單薄,因此要量力而行,盡量避免資金鏈斷裂的情況發生。
5境外投資存在體制性障礙
根據商務部《境外投資管理辦法》,事業單位開展境外投資參照企業投資管理,但在國際市場辦理勘查手續時,相關部門要求其以企業為主體進行投資,即便國內通過了,在國外注冊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很多國家都要求外商在本國內注冊公司或以合資合作身份才可以進行投資。為了便于在國外取得探礦權,地勘單位一般都是在當地成立合資合作公司,但存在著產權歸屬、國有資產監管不利等諸多隱患。
三、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措施建議
1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為推動“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規劃,采取“按需培訓、學用一致、講求實效、有計劃培訓”的原則,分批次做好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分期分批對職工進行培訓,爭取經過3至5年的努力,逐步形成多層次、分專業的人才梯隊;其次,要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軟環境,加大人才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廣闊的空間;第三,要大力培養和引進國際化專業人才,為“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一方面要加強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走出去”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重點培養懂技術、會管理、能攻關,通曉金融、投資、外語、法律、計算機等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2明確“走出去”的發展目標
資源短缺嚴重制約經濟的發展,礦產資源分布不均衡以及需求迅速增長等因素,決定了我國必須尋找更多的機會,“走出去”開發利用國外的礦產資源。而地質找礦是地勘單位的天職,地勘單位要想發展壯大,必須樹立“大市場、大地質”的觀念,瞄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抓住機遇,勇于開拓,憑借人才和技術優勢,大膽嘗試“走出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選擇資源比較豐富,找礦潛力大,開發環境好,安全能得到保障,法律比較健全的國家和地區,為地勘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地質勘查是礦產資源開發和評價的手段,是對一定區域的巖石、地層構造、礦產、地下水、地貌等地質情況進行重點的調查研究工作。由于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開發條件的復雜性,地質勘查是礦產開發的重要手段。地勘單位在具備過硬的勘查手段的同時,還要選擇好重點成礦帶、目標國家、重點工作區,首先應選擇我國經濟發展急需的短缺礦種進行重點勘查,以臨近國家和經濟欠發達國家作為第一批“走出去”目標。一些經濟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薄弱,資源勘查工作起步較晚,他們大多采取“資源換項目”政策,以吸引外部投資,加快資源勘查與開發步伐,這為我國地勘單位參與國外礦產資源開發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但在項目運作過程中,首先要探明資源儲量和開發價值。做好詳實的地質勘查工作,摸清哪些國家資源儲量豐富、具備資源換項目條件、資源與我國互補程度較高、資源開采與加工技術較先進、礦山服務年限較長、投資效益高且回收較快等,為地勘單位投資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3依托骨干企業,發揮聯合優勢
一個地質隊要想獨立“走出去”,困難很大,即便是“走出去”了,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做大做強,難度更大??梢浴熬帧睘閱挝粚嵤白叱鋈ァ睉鹇?,整合自身資源優勢,舉全局之力,聯合“走出去”。到境外開展地質勘查施工、獲取礦權,涉及面較廣,地勘單位單打獨斗很難成功,需要依托其他骨干企業,發揮聯合優勢,共同發展;建立必要的信息溝通機制和有效的組織協調機構,加強與我國駐外使館的聯系,搭建“走出去”信息服務平臺。國有地勘單位應加強與政府、銀行、企業的合作與溝通,有效拓展境外投融資渠道,熟悉所在國投資環境和礦業開發政策,避免盲目投資。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爭取國家和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是“走出去”的重要條件。境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爭取獲得政府財政撥款、優惠的銀行貸款利息和一定程度的稅收減免,并給予相應的風險擔保,將使地勘單位在較為優惠和寬松的條件下更好地開展勘查活動。地勘行政管理部門應該真正承擔起組織、協調、指導、管理的職能,使地勘單位在開拓國際市場和規范經營管理秩序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丁得章,張皖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王玉梁中國:走出去[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