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視野。在中國經濟早已融入世界的今天,經濟新聞的采寫必須擁有全球化視野,無論從選題立意,還是謀篇布局,都要有一種高屋建瓴的氣勢和眼界。
民生化視角。不管是社會新聞,還是經濟新聞,受眾都是老百姓,而傳統經濟新聞往往是數據、術語、概念的疊加,千篇一律,晦澀難懂。如何圍繞民生熱點,將專業性強、枯燥乏味的經濟規律講得通俗易懂,就需要財經記者確立民生化視角,做到心里有讀者,記者首先要吃透材料,做好“翻譯”,不說外行話。
高端化解讀。經濟新聞在關注民生的同時,也要以敏銳的視角,對國內外重大財經事件、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區域經濟熱點等進行高端權威解讀。
互動化平臺。黨報的重要職責在于輿論引導,而現實中的報道,則往往有種“板起面孔說話”的感覺,這種居高臨下的單向傳輸模式,缺乏參與性和互動性,更何談貼近性和可讀性。在這方面,黨報經濟新聞的創新,同樣大有可為。
全媒體運作。報網融合后,一個編輯部同時運行紙媒、網絡兩個發布終端,且制定了兩套發布流程和兩套量化考評體系,兩者既相對獨立,又互相依賴,這種“一報一網”模式,不僅從機制上保證了報網深度融合,而且從紙媒和網絡兩個層面,實現了新聞傳播和信息資源的最大化。
(袁曉航/《新聞戰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