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英



摘 要:隨著大型旅游投資集團進入濱海旅游地,濱海旅游快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各旅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和失衡導致了環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公、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出現。基于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訴求不同,研究濱海旅游發展模式對旅游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文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以巽寮灣濱海旅游度假區為例,界定了濱海旅游利益相關者,并對其利益沖突與失衡、角色定位進行了分析,構建了政企主導的濱海旅游開發模式、利益主體分工合作的運營模式和民政企協同監管模式,合理有效地協調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矛盾與沖突,推進濱海度假區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 海濱旅游 發展模式 巽寮灣度假區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01-04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濱海旅游業的蓬勃興起,并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海洋旅游開發已形成了“四帶一區”的格局,即渤海灣旅游帶、長江三角洲旅游帶、珠江三角洲旅游帶、海峽西岸旅游帶和海南旅游區,基本形成了以濱海觀光為主,康體療養、休閑度假為輔,兼及新型和高端產品的產業體系,海洋旅游正從濱海觀光向濱海度假轉變。2013年,國家旅游局確定該年旅游主題為“中國海洋旅游年”,進一步以海洋旅游引領新的消費時尚,形成新的旅游消費熱點,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我國濱海旅游產業迅速發展。
濱海旅游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投資集團廣泛介入各地旅游資源開發。大型投資集團的介入一方面可以促進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如旅游快速發展帶來的環境污染、服務與管理水平低、利益分配不公、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日益嚴重。究其原因,主要與濱海旅游中各利益主體的角色定位及利益沖突密切相關。濱海旅游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旅游投資集團、當地居民等多方的支持和合作,需要協調各利益主體在濱海旅游發展中的利益。為此,要正確處理好各方面利益關系,解決好相關利益者的利益訴求,才能保障濱海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
1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研究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國家的一種管理理論,弗里曼(Freeman,1984)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任何能影響組織目標實現或被該目標影響的群體或個人”[1]。利益相關者理論不同于傳統的管理理論,其核心思想是強調企業追求的是各個利益相關者整體利益,而不是某個主體的利益,隨后該理論迅速得到其他學科的關注,如倫理學、法學、社會學等。
20世紀80年代,利益相關者理論開始引入國外旅游研究領域。國外對旅游領域的利益相關者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即旅游利益相關者的界定與管理研究、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旅游規劃與目的地(或旅游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在旅游規劃與目的地管理的應用效果評價[2]。國內關于利益相關者的研究起于本世紀初,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旅游利益相關者界定與分類、生態旅游、旅游目的地、旅游規劃、旅游景區、旅游產業、旅行社、旅游合作等領域,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3],但其中鮮有涉及濱海旅游發展模式的研究。
隨著濱海旅游的蓬勃發展,大型投資集團的介入,及濱海旅游所面對的環境污染問題、公平發展問題、社會影響等問題受到廣泛關注。濱海旅游應如何健康持續發展?應采取何種發展模式?政府、旅游企業、開發商、當地居民的利益如何平衡?這些問題亟待進一步研究。為此,利益相關者理論為研究濱海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為濱海旅游業的發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2 巽寮灣濱海度假區利益相關者分析
2.1 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簡介
巽寮灣濱海度假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稔平半島西部,緊鄰大亞灣經濟開發區,與深圳大鵬半島隔海相望。度假區海岸線長約16 km,規劃面積約24 km2,以“石奇美、水奇清、沙奇白”而著稱。度假區交通較為方便,其距離廣汕公路(324國道)僅7 km,距離廣惠、深汕高速公路白云出入口21 km,距離其主要的客源地深圳和廣州分別有139 km和227 km。2002年初,惠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巽寮灣濱海旅游度假區管理委員會,作為惠東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實行統一保護、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為提高當地的旅游層次,將當地改造為高端的濱海旅游度假勝地,2003年,惠州巽寮灣政府又引入大型投資集團,即北京金融街控股股份公司(以下簡稱金融街公司),對巽寮灣濱海度假區進行整體開發,并引進房地產項目,將該地開發成廣州、深圳等巽寮灣周邊城市居民“5+2”度假生活模式的首選地,緊接著碧桂園、萬科、中信等國內地產行業巨頭紛紛落戶稔平半島,拉開了廣東濱海旅游大開發的序幕。2010年,金融街·巽寮灣已于成功收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榮譽稱號。到目前為止,巽寮灣濱海度假區開發了多個旅游景點,形成以房地產、酒店、餐飲、濱海浴場等為一體的較為成熟的濱海旅游景區。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與省內其他濱海度假區相比,當地的度假旅游產業發展效果仍不理想(圖1)。
2.2 巽寮灣濱海度假區利益相關者界定
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借鑒郭魯芳對旅行社利益相關者的定義,筆者認為,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的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直接或間接參與濱海旅游活動,并在旅游活動中進行了一定的專用性投資,承擔了一定的風險,且其行為能夠影響該活動目標的實現或受該活動實現其目標過程影響的個體和群體[4]。因此,根據米切爾的利益相關者評分法的觀點,即從合法性、權利性和緊急性三個屬性對巽寮灣濱海度假區可能的利益相關者進行評分[5],最終將關鍵利益相關者分為2大類:(1)內部利益相關者,即核心利益相關者。當地政府、社區居民和旅游投資集團為代表的核心利益相關者。他們是巽寮灣旅游度假區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群體,與當地的旅游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甚至可以直接左右該區的濱海旅游的生存與發展。(2)外部旅游利益相關者,包括旅游者、旅游企業、當地專家學者、媒體等,他們與當地旅游業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影響旅游的健康發展(圖2)。
2.3.1 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沖突
每個利益相關者往往站在自身利益需求的角度來對濱海旅游發展提出要求,而其所代表的利益要求也不同。這種利益要求的差異,往往導致利益沖突。比如,政府機構希望通過引進外資,引導濱海旅游開發,促進當地旅游和經濟的發展;旅游投資集團希望利用資金的投入,專業服務從濱海旅游的開發中獲取高額的投資回報;旅游者希望支付一定的費用,在濱海旅游中獲得良好的旅游體驗;當地居民希望通過濱海旅游的開發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環境。
在巽寮灣濱海旅游開發中,旅游投資者往往為獲取最高的投資回報,而忽略濱海旅游開發對當地環境及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而政府過分重視當地經濟發展,忽視對當地環境保護,致使當地污染加劇,進而影響巽寮灣度假區“沙奇白、水奇清”的美譽;同時,政府不能有效的監督、引導開發商的行為,協調開發商、當地居民及旅游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引起旅游經營者及當地居民對政府的管理不力感到不滿。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缺乏當地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決策體系,政府也不能有效解決如征地補償等關系居民切身利益的問題,引起居民對政府政策的抵制。另外,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導致樓價物價飛漲,居民生活成本上升。
2.3.2 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失衡
濱海度假區原本是當地居民世代生活的地方,并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海洋文化。在濱海旅游發展過程中,海洋資源、海洋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并成為經營者向游客提供的商業產品的一部分,因此當地居民對這些資源擁有一定的使用權和收益權,應當參與旅游利益的分配。但在實際旅游開發過程中,旅游投資集團與當地居民的資源占有狀況和經濟地位極不對等,旅游開發商和投資商通過政府機構獲得了對當地資源的使用權和收益權,成為旅游開發的最大受益者,而當地居民往往成為旅游開發負面影響的承受者。政府機構在旅游利益分配方面,并沒有起到應有的調節作用,致使當地居民、旅游者對政府機構頗有微詞。
濱海旅游開發過程中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失衡,導致了各方在旅游開發中處于敵對的位置,不利于旅游健康發展。因此,要實現濱海旅游開發利益的合理分配,政府機構應協調旅游投資集團、當地居民、旅游者等各方利益,重視當地居民對資源的使用權和收益權,并以旅游資源和資本為紐帶,建立對旅游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通過對濱海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及旅游產品的創新,鼓勵當地居民以各種形式參與到旅游的發展中,并獲得應有的利益。
3 巽寮灣度假區核心利益相關者角色定位
國外內的文獻研究表明,旅游利益相關者,尤其是核心利益相關者參與是一個旅游業獲得成功的關鍵。利益主體自身的角色定位是其產生相應行為的根本決定因素,核心利益相關者正確的角色定位是巽寮灣濱海度假區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3.1 當地政府—調控者、監督者、宣傳者、支持者
在我國濱海旅游開發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政府主導下市場化發展模式實現旅游地的發展,政府的正確的角色定位及轉換決定了政府在旅游開發中的具體行為,進而影響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新時期濱海度假區需要探索政府和市場分工明確、責權清晰、優勢互補、科學合理的治理結構,使得度假區在市場機制的引導下良性健康穩步發展[6]。
目前,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的開發模式仍是政府主導,企業開發的模式,為此在現階段的旅游發展過程政府應該充當調控者、監督者、宣傳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首先,巽寮灣旅游度假區的開發是涉及到房地產、酒店、餐飲、濱海浴場等全域性、大規模、一體式的開發,必然涉及旅游地多方面、多部門的相關利益者的根本利益[7],其綜合性和復雜性的特征使得各利益相關群體在很多方面很難自動調節,政府部門的介入和干涉是一種必然選擇;其次,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總體規劃和利益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出任代言人來控制、引導、協調、規范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和目標;最后,政府作為社會整體的代表,它追求的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關注稅收、解決就業、招商引資和地方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更應該擔當此任。
3.2 旅游投資集團—— 參與者、合作者、執行者
旅游投資集團是濱海度假區旅游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紐帶作用,他們既具備專業技能,又服務于旅游者,作為旅游開發活動的具體參與者和執行者,對旅游開發活動的順利進行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在濱海旅游的開發運營過程中,需要與政府、當地居民等合作,共同實現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并在權衡與政府、當地居民三方利益的關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自2003年大型旅游投資集團進入巽寮灣濱海旅游地之后,當地旅游迅速發展,帶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劉俊、賈亞麗通過研究大型投資集團(金融街公司)進入對巽寮灣濱海旅游地的研究表明,大型投資集團的進入對濱海度假區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產生了顯著影響,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雖然當地居民對金融街公司有不同的看法,不少居民抱怨投資公司對旅游開發剝奪他們的對資源的使用權和收益權,但當地大部分居民仍表示會因當地旅游開發而受益[8]。
3.3 當地居民—— 參與者、協助者、經營者、受益者
濱海旅游開發后,當地居民土生土長的風景地域成了旅游產品的一部分,經營者成為旅游開發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當地居民直接受到旅游開發的正面和負面雙重影響。由于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均在旅游目的地,他們應該以參與者、經營者、協助者、收益者的身份參與到旅游開發中去。一般來說,社區參與主要包括參與利益分配和參與決策兩方面,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資金成本[9]。但由于擁有的資源和經濟上的弱勢,在巽寮灣濱海度假區開發后,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的形式主要是提供簡單的旅游產品和勞務,如提供簡單的住宿、旅游產品、飲食等服務或者受聘于經營者,提供基本的旅游服務,同時,也缺乏決策層次上的參與。
為此,作為濱海旅游開發的核心利益者,當地居民為當地政府、旅游企業和旅游者提供當地的勞動力、豐富旅游資源和產品,補充了旅游經營者的不足,可能扮演著參與者、協助者,甚至是管理者、經營者等角色,他們有權利參與旅游開發活動,獲得經濟收益,并有權利要求給予合理的補償。
4 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發展模式
巽寮灣濱海度假區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利益相關者利益的協調程度和行為的協作方式。因此,基于上述對不同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角色定位的分析,構建恰當的旅游發展模式,充分調動各利益相關者積極地參與旅游發展,合理有效地協調不同利益相關者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相關者參與旅游發展目標的融合,是推進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10]。為此,本文構建了濱海度假區的發展模式(圖3)。
4.1 政企聯合開發模式
巽寮灣濱海旅游度假區發展尚未成熟,各利益主體還沒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當地政府機構作為核心利益相關者,在招商引資、對外宣傳、發展旅游方面應起到主導作用,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對濱海旅游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協調旅游開發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為核心利益相關者,政府還應密切聯系當地居民,并通過具體政策及資金支持、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等過程引導居民參與旅游開發,提高居民的參與開發的程度。
旅游投資集團資金雄厚,專業性強,能為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的開發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但旅游投資者是追逐利益的“理性人”,即投資者的之所以投資旅游開發是基于可獲得的經濟利益,不會更多考慮當地的經濟、文化、環境的協調發展。為此,在旅游開發中,政府企業聯合開發模式關鍵在于政府主導,企業開發,并加強二者的溝通合作。政府部門既要依賴投資企業的財力、人力、物力來對資源進行開發操作,也要對投資企業進行有效監督和調控。
4.2 分工合作,多方參與協作運營模式
濱海旅游產品不是某個旅游企業的單一產品,而是整個旅游目的地整體產品。旅游產品特色的創建,游客需求的滿足,旅游收益的增加,當地旅游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高效的運營體系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和協調是組織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政府、投資集團、旅游企業、當地居民等分工合作,協作運營的模式有助于實現濱海旅游的市場的健康發展和經營的規模效益。該模式的強調各方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協調發展,既可以克服傳統開發模式下政府與投資企業之間的互助共生型霸權關系,也可以把當地居民、中小型旅游企業納入旅游決策體系內,完善旅游業發展。
在該模式中,政府一方面完善濱海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激勵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經營、并對當地居民的進行旅游教育、培訓等;另一方面通過對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規范、引導、監督旅游企業,建立良好的市場經營秩序,優化旅游運營環境。旅游投資集團負責濱海旅游資源的開發和運作,并根據規劃要求對濱海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保護,為滿足游客的需求提供保證。當地居民參與旅游發展主要通過兩個途徑:一方面作為旅游決策的參與者參與旅游開發,一方面作為旅游企業運作的補充者,承擔一定的旅游產品開發和供應的責任。當地居民是當地旅游資源的主體,應獲得旅游發展帶來的利益,也承擔旅游發展帶來的風險。
4.3 民政企協同監管模式
濱海旅游發展監管模式強調以保護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為中心,以促進巽寮灣濱海度假區旅游經濟發展為重點,以當地政府、居民、投資企業共同組成的管理委員會的形式,協調濱海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各方利益,并形成一種長效機制,實現濱海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民政企協同監管模式中,民、政、企既可各自發揮監督職能,又相互牽制,有利于解決利益不公、惡性競爭等問題,也有利于資源的整合,樹立旅游品牌。由于管理委員會往往是無權無錢,進而出現被“架空”的現象,監管職能無從發揮。為此,管理委員會不僅由政府、旅游投資集團、當地居民組成,還積極吸收當地學者、媒體等第三方的參與,除全面監督對濱海旅游的發展,及時發現旅游發展問題,協同各方處理利益沖突,也可以協調分散、小規模的旅游企業,規范和指導這些企業的經營行為等,使之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5 結語
在濱海旅游發展的熱潮中,巽寮灣濱海度假區順勢引入大型旅游投資集團,對其進行整體開發,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雖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時旅游開發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日益嚴重。為此,勢必要對其旅游發展模式進行思考。本文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對本地區的利益相關者進行了界定,分析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沖突,明確了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角色定位,進而提出了該地區的發展模式。基于利益相關者的發展模式強調政企聯合開發,各利益主體分工合作,協同運營,同時各方共同建立新型的合作組織協同監管旅游發展,及時發現并解決旅游發展中的各種問題。
該模式的建立,是基于巽寮灣濱海度假區發展的現狀及當地的實際情況,適用于該地的初期發展,隨著旅游發展的階段不同,旅游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也發展變化,旅游發展模式也可以調整。為此,針對旅游發展不同階段的旅游利益相關者角色定位及發展模式研究是未來學者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Freeman R 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pitman Publishing Inc,1984.
[2] 李正歡,鄭向敏.國外旅游研究領域利益相關者的研究綜述[J].旅游學刊,2006(6):85-91.
[3] 栗路軍,何學歡.國內旅游利益相關者研究進展及展望[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1(27):67-72.
[4] 郭魯芳,金慧君.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關者均衡發展機制探究——基于和諧社會的視角[J].旅游學刊,2006(12):58-64.
[5] 賈生華,陳宏輝.利益相關者的界定方法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24):13-18.
[6] 劉俊.海濱旅游度假區發展模式比較研究—三亞亞龍灣和北海銀灘度假區案例[J].人文地理,2010(4):115-119.
[7] 李悅錚,李歡歡.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海島旅游規劃探析[J].海洋開發與管理,2010,27(7):108-112.
[8] 劉俊,賈亞麗.大型集團進入對于濱海旅游地影響研究[J].旅游學刊,2012(27):17-25.
[9] 劉雪梅,保繼剛.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剖析國內外生態旅游實踐的變形[J].生態學,2005,24(3):348-353.
[10] 郝曉蘭.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草原旅游發展研究[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2):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