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英 張英 王正國
摘 要:該文闡述了民生科技的內涵與作用,分析了影響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重要因素,論述了民生科技發展的推動力和制約因素,提出了在政府推動和市場推動的合力作用下大力發展民生科技的建議,使其在幸福城市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關鍵詞:民生科技 幸福城市建設 幸福指數
中圖分類號:O2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24-01
1 民生科技的內涵
“民生科技”的概念進入人們的視線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它體現在科技服務于“民”與“生”兩個層次。從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解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社會問題,涉及人類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如今,民生科技已經成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成為社會建設和科技進步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民生科技是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學技術,圍繞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開展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服務。民生的改善離不開科技的發展[1]。
2 影響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幸福是人的主觀的內在體驗。它不僅與主體自身狀況密切相關,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觀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因素[2]。
幸福指數是人們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眾主觀生活質量的核心指標,與GDP一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
根據一年時間里對武漢市的調查,武漢市民的總體幸福感指數為63分(總分100)。影響武漢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有醫療服務、食品安全、社會養老和人居環境等四大問題。
2.1 醫療服務
公眾所關注的醫療方面問題歸納為:(1)看病難、看病貴,人均醫療服務供給偏低,包括資金相對短缺、轉診制度難落實、全科醫師隊伍建設困難、醫患關系有待進一步發展、相關政策不配套等。(2)行業發展緩慢,缺乏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廣;(3)假藥泛濫。這些問題直接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制約著居民幸福感的提升[3]。
2.2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問題給百姓生活增添了憂慮,與建設幸福城市的中心思想相違背[4]。大多數的食品生產及流通企業,仍以降低損耗、控制成本為主要目的,安全性的要求尚未提到應有的高度。
2.3 社會養老
人口老齡化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直接影響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四二一”家庭模式使得空巢現象日益凸顯。政府和社會的互動機制沒有形成,養老事業的發展缺乏統籌,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各職能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夠密切,沒有形成合力,整體效果不夠理想,影響了養老事業發展,也直接影響了市民的幸福感。
2.4 人居環境
武漢市居民對環境衛生、空氣質量、就業環境、市民文明程度、房價、物價的滿意度較低。人居環境問題主要包括空氣質量低下、污染嚴重、周圍的人環保意識差、平均文化水平低下、物價房價偏高、交通擁堵現象嚴重等。環境質量的提高需要科技的支持。
3 民生科技發展的影響因素
該文從民生科技的需求和投入兩方面、結合對武漢市居民幸福指數的調研情況進行分析。
3.1 需求方面的影響因素
(1)居民收入
2012年武漢市居民收入增幅繼續領先GDP增速,居民生活持續改善,但人均收入水平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民營經濟不夠活躍。在滿足溫飽以后,居民開始更加關注生活質量。
(2)居民素質
民眾的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僅關注自己的衣食住行,更高度關注周圍的環境,對環保科技、健康科技、安全科技、數字科技、教育科技關注度最高。對于安全科技,市民最關注的可能就是食品安全和藥品安全以及人身安全。
(3)生活環境
公眾對民生科技的需求是在基于生活環境的一種漸進式的向上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方面,即: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公共安全、提升環境質量,以及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3.2 投入方面的影響因素
(1)政府導向
在科學發發展觀的指導之下,我國政府開始以人為本,把民生科技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把人民幸福指數作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改善技術解決方案,強化技術成果的示范和推廣,全面提升科技服務民生的能力。
(2)體制建設
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活動多以成果為導向,離商業化應用有較大距離;而企業的科技成果則多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這就導致科技活動常常與民生科技需求“錯位”。
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體系,突破傳統的計劃管理模式,把科技,尤其是民生科技放到應有的戰略高度。
(3)經濟發展
科技發展與當地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目前,我國進入了國內經濟周期與國際經濟周期性調整相重疊的時期,經濟調整的波動性和阻力加大。經濟發展制約著民生科技的發展,但民生科技的發展也一定要以人民幸福指數為基本出發點。
3.3 民生科技的需求與投入的對接性問題
民生科技的需求與投入之間存在對接方面的問題。
(1)民生科技研究的主力軍仍來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他們對于獲獎和成果發表更感興趣,對普通居民的需求的了解不夠深入。
(2)與需要投入巨大資金高新科技或基礎研究不同,民生科技可能就是一個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小發明,所需經費一般小企業甚至個人都可以承擔。但產品化的過程仍需要一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3)作為民生科技的重要創造者和推動者的普通人民群眾,真正投入到民生科技發明創造中的還非常少,直接參與民生科技的途徑有限,離我們所提倡的全民創新還有著很大的距離。
(4)科技成果豐富,轉化能力弱。很多科技成果獲獎或發表后就束之高閣了,并沒有轉化為具有實際價值、服務民生的技術產品。
4 結語
改善民生離不開科技的發展。影響民眾幸福感的因素主要來自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環境等多個方面,涉及醫療服務、食品安全、社會養老和人居環境等不同問題。在政府推動和市場推動的合力作用下,大力發展民生科技,就能使其在幸福城市建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雨.民生科技解決民生問題的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1(24).
[2] 陳志霞,李啟明.城市居民幸福指數的影響因素及測量[J].城市問題,2013(9).
[3] 李志建,馬進.居民對基層醫療服務滿意度的實證研究—— 基于上海市居民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J].調研世界,2012(8).
[4] Zhang Qingying,Liu Jing. Fresh Food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Tracing Technology[C]. ISCEMP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