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明格日圖
摘 要:該文對近3年呼鐵局“白貨”運輸及內蒙古地區公路“白貨”發運情況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呼鐵局“白貨”運輸體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提出改善貨運服務質量、建立可靠的營銷網絡和集疏運渠道、發展多式聯運、開行集裝箱班列、實現集裝化運輸、爭取總公司支持等發展呼鐵局“白貨”運輸的對策。
關鍵詞:呼鐵局 “白貨” 運輸 策略
中圖分類號:F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28-01
中國鐵路貨運改革的正式啟動,邁出了鐵路由計劃走向市場的關鍵一步。在實施貨運組織改革伊始,鐵路總公司提出了對大宗穩定貨物,以協議運輸為主要形式,加強運力保障,改進和提高服務質量;對其他非協議運輸的貨物,特別是“白貨”,實行敞開受理、隨到隨運。就呼鐵局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如何爭取“白貨”市場,做大“白貨”運輸體量是急需解決的一大課題。
1 呼鐵局“白貨”發運現狀
內蒙古地處大陸腹地及受地區“白貨”產品特性的限制,區內通過航空外運的“白貨”數量較少,除鐵路外全部經公路運輸。2010年至2012年,呼鐵局鐵路發運量分別為2.026億 t、2.118億 t、2.013億 t,同期“白貨”(除煤炭外)發運量為9760.6萬 t、5093.8萬 t、4958.6萬 t,占全年貨運總量的比重僅為48.18%、24.05%、24.63%。其中2011年至2012年,鐵路“白貨”發運量連續2年負增長,同比增長-47.8%和-2.7%。相比之下,2010年到2012年內蒙古公路運輸量卻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長。其中2012年公路“白貨”運輸量為10.1億 t,同比增長20.3%,占公路總運輸量12.6億 t的80.2%,是同年鐵路外運量的24.2倍。
通過以上對比可得出,一是“白貨”鐵路運輸量占鐵路貨運總量的百分比遠小于公路運輸。二是近年“白貨”鐵路與公路運輸量的一減一增及總運量的巨大差距,充分暴露出近年鐵路“白貨”運輸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公路運輸的現狀。
2 呼鐵局“白貨”運輸存在的問題
與黑貨相比,內蒙古“白貨”市場的競爭可以用“白熱化”來形容,除鐵路之外,公路、航空以及地方物流企業都在努力經營“白貨”運輸市場,竭盡所能想多分一塊“蛋糕”。而“白貨”運輸需要面對大量中小客戶、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靈活安排運輸的特點,卻恰恰戳中了鐵路貨運的“軟肋”。目前呼鐵局“白貨”運輸存在的問題可歸納為。
2.1 貨運服務質量不高
目前呼鐵局依托壟斷的運力優勢,貨運仍停留在傳統、低端的延伸服務、運輸代理模式上,政策、資源的依賴性強,市場化程度不高;物流服務功能單一,技術服務含量低。
2.2 營銷網絡和集疏運渠道缺乏
當前呼鐵局的“白貨”運輸,基本由社會物流及貨代企業組織貨源,鐵路企業僅承擔鐵路運輸一個環節,未延伸到前端的營銷網絡和后端的配送網絡,鐵路運輸僅僅是公路長距離運輸的替代品。
2.3 “白貨”運輸服務產品缺乏
近幾年,呼鐵局在“白貨”運輸上量方面作了積極的努力,針對一些運量穩定的大型企業開展了“五定”班列、“百千戰略”等發展方案,滿足了這些大企業的運輸需求,如蒙牛、伊利的奶制品集裝箱發運。但對于占運輸需求量一大塊的中小企業的需求,特別是零擔貨物的運輸需求,沒有設計相應的運輸服務產品。這些中小企業被迫轉而選擇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白貨”貨源大量流失。
2.4 運力不足
呼鐵局到重車少、出重車多,到達重箱與需求空箱的比例是3∶97,部署用于裝運“白貨”的運輸車輛較少,遠遠不能滿足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和“白貨”鐵路運輸需求量逐年快速增加的實際需求。以棚車為例:2010年-2012年日均請求在800~900車,實際兌現率只有33%左右。
3 呼鐵局“白貨”運輸上量的對策
3.1 改善貨運服務質量
鐵路實施政企分開,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呼鐵局在服務意識、價格、時效等方面都要體現出競爭的誠意,在“敞開受理、隨到隨辦、規范收費、熱情服務”的綱領指導下,要積極進行運輸環節的供應鏈管理,精確計算收發貨、配裝、裝卸、運行等各環節作業時間,制定公路、鐵路操作運行方案。實現貨物運輸全過程無縫對接和快速運輸,從而有效提高運輸的時效性和穩定性。
3.2 建立營銷網絡和集疏運渠道
要解決只能被動接受的窘境,呼鐵局可以與營業網絡涵蓋全國的大型物流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充分利用地方物流企業的營銷網絡和區域集疏運渠道資源,共同參與“白貨”市場的營銷拓展,將運輸業務范圍由鋼軌拓展到兩端的公路集疏運,拓展到客戶。
3.3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呼鐵局應積極作為,進一步開展公、海、鐵“白貨”多式聯運。一是與地方一些集口岸、國際貨代、國際國內公鐵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內陸無水港項目及大型公路物流公司合作,積極整合物流供應鏈。二是呼鐵局在自建公路運輸公司的同時,打造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為內陸無水港,實現貨物運輸鏈條的集約高效。
3.4 開行集裝箱班列
抓住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機遇,重新摸排、布線、規劃,提高運輸服務品質,大打“白貨”集裝箱班列運輸牌。全方位開拓“白貨”班列市場,大力提升服務層級,進一步優化現有集裝箱箱班列開行方案。盡量減少中間站調車作業量,形成以貨流、車流、列流為基礎的“白貨”物流運輸體系。
3.5 實現運輸全過程集裝化
利用呼鐵局自有鐵路運輸包裝生產企業的便利,將貨物集結的節點延伸到物流、貨代企業收貨點或直接設置在企業生產節點,最大限度采用集裝化托盤袋、集裝噸袋、集裝架或包裝箱裝運,快速配送至鐵路貨場、車站集結裝車。以此實現呼鐵局與發運客戶的雙贏。
3.6 尋求鐵路總公司支持
為緩解“白貨”運力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應積極爭取鐵路總公司的支持,放開呼鐵局管轄內白貨流量、流向限制并給予空車支持,做到白貨有請必裝,盡量實現貨源與車源的匹配,滿足“白貨”鐵路外運需求,支持內蒙古地方經濟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呼鐵局在積極改善運輸服務質量,開展集裝箱運輸、開展多式聯運,積極推廣集裝化運輸提升裝車效率,節約裝車成本外,結合自身車皮資源實際尋求總公司的支持是目前呼鐵局發展“白貨”運輸,改變“一煤獨大”局面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廷倫,馬廣民.鐵路“白貨”運輸發展的對策[J].鐵道貨運,2013(6).
[2] 廖漢洲.呼和浩特鐵路局客貨運輸營銷戰略分析[D].中南大學,2012.
[3] 內蒙古區情網.內蒙古年鑒.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Class.asp?ClassID=264.
[4] 杜建波.基于軸輻式運輸網絡理論的鐵路“白貨”營銷組織方案探討[J].上海鐵道科技,2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