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平 王震
摘 要:該文通過對飛機液壓系統工作介質污染的原因簡要介紹,并對污染的危害進行分析,制定制度采取措施進行預防與控制,從而降低故障率,長期保持液壓系統高效運轉。
關鍵詞:液壓系統 液壓油 污染 控制
中圖分類號:TH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52-04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reasons of the aircraft hydraulic system working medium pollution, pollution and harm to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 analysis, measures shall be taken to prevent and control, so as to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maintain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hydraulic system.
Keywords:hydraulic system of hydraulicoil pollution control
液壓系統是通過壓力液體在以一定結構的管路和元件組成的系統中流動來實現能量傳送和轉換的應用系統。遠在古代人們就已開始將水力應用于生產實踐中,1650年巴斯卡總結出液體中壓力傳播原理,1795年英國約瑟夫·布拉曼在倫敦用水作為工作介質,以水壓機的形式將液壓系統應用于工業上,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水壓機。1905年工作介質被人們從水改為油,技術上進一步得到改善。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液壓系統在航空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目前,飛機上部件的收放、舵面的操縱、機輪剎車等大功率傳動幾乎都采用液壓系統來完成。
據統計液壓系統工作介質的污染是系統發生故障的主要原因,它嚴重的影響著系統工作的可靠性及液壓元件的壽命。液壓油作為液壓系統實現轉換、傳遞、控制和應用能量的工作介質,具有傳遞能量、減少元件間的摩擦、隔離磨損表面、控制元件表面氧化、冷卻液壓元件等功能。液壓油被污染不僅會使各機件加速磨損和腐蝕,破壞系統密封性,減小傳動速度等,還會造成活動機件卡滯,功能失效。因此,為保證液壓系統正常工作,對作為液壓系統工作介質的液壓油,了解與研究油液污染的原因,對油液污染預防及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1 液壓系統簡介
1.1 液壓系統組成
液壓系統無論是結構簡單的單套液壓系統,還是復雜的多套液壓系統;無論是人工手控的液壓系統,還是高度自動化的液壓系統都是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1.1.1 能源部分
能源部分是將原動機的機械能轉換為液體的勢能和動能,包括油箱、動力(電動機、發動機等)、油泵(飛機上常用的是齒輪泵和柱塞泵)。
1.1.2 傳能部分
傳能部分是將能源部分輸出的液壓能源進行穩定和(部分)存儲,實施預定控制(壓力、流量、時機)后傳輸到用能液壓實施機械;包括蓄壓器、液壓控制調節設備/機件(各種調向閥、調壓閥、調量閥、程序閥和伺服機構等)和液壓管路。
1.1.3 用能部分
用能部分指的是將液壓能轉變為機械能而進行做功的液壓實施機械。飛機的液壓實施機械主要為往復式和轉動式兩種。往復式液壓機械多是作動筒式工作液缸,它是一種能把液壓能轉變為直線運動的機械能的實施機械;轉動式液壓機械多為液壓馬達,它是將液壓能轉變為旋轉運動的機械能。
1.1.4 液壓系統的輔助裝置
液壓系統的輔助裝置主要有冷卻器、過濾器和各種密封等。
1.2 液壓系統的工作
液壓系統能源部分的油泵將液壓油從油箱中抽出壓送到系統中,使液壓油獲得一定的能量(壓力、流量),從而完成油泵的機械能向液體的液壓能的轉換;傳能部分對液壓能源進行存儲,實施控制后傳輸到用能部件;用能部件將液壓能轉變為所需的機械能。工作后的液壓流經過濾、散熱返回到油箱及油泵吸油口。
1.3 現代飛機對液壓油的要求及常用液壓油
1.3.1 對液壓油的基本性能要求
基本性能要求主要有:
(1)良好的潤滑性;
(2)適中的粘度且在溫度、壓力變化下和剪切力作用下,粘度變化均要小;
(3)機械穩定性:指其長期在高壓下保持其原有物理性質的能力,如潤滑性和粘性等;
(4)化學穩定性:主要指其抗氧化能力;氧化會使油液粘性增大;
(5)抗燃性:從安全考慮液壓油的閃點、著火點和自燃點都應較高;
(6)與密封材料的相容性要好。
1.3.2 常用液壓油
現代飛機常用的液壓油為礦物基液壓油如10號、12號和15號航空液壓油以及合成液壓油如磷酸酯基液壓油。
(1)10號、12號和15號航空液壓油
10號、12號和15號航空液壓油均為石油基液壓油,加有增粘劑、抗氧劑、抗磨劑、防銹劑及紅色染色劑制成(故稱叫紅油)。
10號航空液壓油具有較好的粘溫特性、低溫性能和氧化安定性,適用于低溫工作、常溫時粘度較低的液壓系統。12號航空液壓油除低溫特性略低于10號液壓油外,主要有更優良的高溫性能和氧化安定性,其他性能基本類同。15號航空液壓油剪切安定性、氧化安定性和低溫性與12號航空液壓油相比有明顯提高,在污染度方面比10號液壓油也能好出許多,而且它與橡膠等密封材料的相容性試驗方面表現也很出色。
(2)磷酸酯基液壓油
磷酸酯基液壓油為合成液壓油,是由無水磷酸酯作為基礎液加入粘度指數改進劑、抗氧防銹劑、抗泡劑等制成。endprint
常用的磷酸酯基液壓油為Skydrol-LD,該液壓油抗燃性能極佳,具有良好的潤滑性能,抗氧化和揮發性也比礦物油型液壓油好;但由于它極性大,對非金屬材料有很強的溶解能力,必須選擇與之適應的密封材料和涂料;有一定的毒性,對皮膚和眼睛有刺激。
(3)兩類液壓油性能對比
兩類液壓油的性能對比如表1所示。
2 液壓系統污染的原因
液壓系統的液壓油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污染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固體顆粒物,此外還有水、空氣,以及有害化學物質等。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外部和內部兩方面造成的,外部原因是指固體雜質、水分、其它油類及空氣等進入系統;內部原因是指除了原有的新油液帶來的污染外,在使用過程中運動的零件磨損和液壓油的物理化學性能的變化。
根據污染物侵入液壓系統的方式不同,液壓油的污染可分為三種類型,如表2所示。
2.1 殘留污染
自制的零件在加工、裝配、試驗、貯存、運輸等過程中,會產生鑄造型砂、切屑、磨料、焊渣、銹片、涂料細片、橡膠碎塊及灰塵等有害物質;同樣,在外購件中也會產生上述污染物。系統在組裝前若清理的不干凈、不徹底,此類物質便殘留在系統中。
2.2 侵入污染
新油從煉制、分裝、運輸到儲存等過程中,會出現容器的漆料和鍍層、注油軟管的橡膠、以及大氣中的灰塵等均可進入油液。經實驗測定有部分新購進的液壓油,其污染度超過規定。
液壓油在使用部門,由于運輸或保管不當,使油液在容器中就受到污染,如:油液在非密閉條件下運輸、保管或使用不清潔的容器盛放油料,以及在不清潔的工作房或油料柜中放置油料等。
油料加注時不注意清潔會給系統帶來污染。據統計,露天停放的飛機并采用重力加注油料,將會使系統污染增加的概率為4~7倍。
液壓作動筒的活塞桿伸出端是污染物侵入的主要途徑之一,雖然活塞桿端一般裝有防塵密封以防止污染物侵入,但是活塞桿既然要運動,那么所有的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防塵密封都不可能擋住尤其是細小的雜質侵入系統;并且,每次在系統工作前,若不及時清除干凈活塞桿伸出端上的灰塵、雜質,可能會出現個別雜質使防塵密封損壞,一旦防塵密封損壞就會有的大量的雜質侵入系統。
維修作業時,拆件后不按規定包扎或堵、蓋,安裝時不按規定清洗;風、砂、雨雪天氣進行露天作業拆裝機件,都會使污染物侵入系統。
液壓系統的維修保障設備由于維護、保管不當也易污染,使用前未清潔、檢查,與系統連接使用后,使系統受到污染。
2.3 再生污染
再生污染是指系統工作中內部生成的污染物。由于系統在工作中各機件的運動,勢必造成一定的磨損,出現如零件的殘銹、剝落的漆片、運動件和密封材料的磨損顆粒、過濾材料脫落的顆粒或纖維等污染物。同時,液壓油在高溫高壓作用下,由于水分、空氣、銅、鐵等介質作用而生成氧化物、樹脂油垢等污染物。
3 液壓系統污染的危害
液壓系統污染后會使各機件加速磨損、研傷燒傷,破壞系統密封性,減低傳動速度,還會造成活動機件卡滯,功能失效等。嚴重時,將直接威脅系統的工作安全。
液壓油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3.1 機件的污染磨損、腐蝕
油液中的污染物引起元件各種形式的磨損。
固體顆粒進入機件運動間隙內,對機件表面產生切削磨損(如圖2)或疲勞磨損(如圖3)。
高速液流中的固體顆粒對零件表面的沖擊會引起沖蝕腐蝕。油液中的水和氧化變質的生成物對機件產生腐蝕作用;此外,油液中的空氣引起氣蝕,導致機件、管路內表面剝蝕和破壞。
由于磨損、腐蝕將增大機件的內部泄漏量(尤其是柱塞泵內漏損失增大,泵效率降低),導致系統油溫升高、壓力降低、響應慢、運動速度減低,承載能力下降;并產生異常響聲和振動。
3.2 機件堵塞與卡滯
固體顆粒堵塞液壓閥的間隙和孔口,引起閥芯阻滯和卡緊,影響閥的工作性能,甚至導致動作失靈,造成系統故障。伺服閥污染敏感性試驗表明:每100 mL油液中,直徑1~5 μm的顆粒超過25~500萬個時,伺服閥將完全失去功能。
液壓油劣化變質后粘度和防銹性能降低,油液乳化,消泡性降低,低溫流動性變差,油液氧化產生的粘稠狀物質會使閥芯粘滯,會使閥件的移動不順暢,影響機械的精確度、穩定度,進而影響系統的工作性能甚至功能喪失;粘稠狀物質致使過濾元件堵塞,嚴重時系統失效。
3.3 加速油液性能劣化
油液中的水和空氣,以及熱能是油液氧化的必要條件,而油液中的金屬微粒對油液氧化起著重要的催化作用。據有關試驗研究表明,當油液中同時存在金屬顆粒和水時,油液的氧化速度急劇增加,鐵和銅的催化作用分別增加10倍和30倍以上。
隨著油液劣化變質,尤其是粘稠物質產生后堵塞過濾元件,系統流量降低,機件磨損加劇,溫度上升;當系統工作溫度達到65 ℃以上時,液壓油的氧化速度加快,油溫每增加10 ℃,氧化作用增加一倍。
4 液壓系統污染預防與控制
4.1 污染源及控制措施
為了有效地控制污染,必須針對一切可能的污染源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各種污染源及控制如表3所示。
4.2 機件和系統的清洗
4.2.1 機件的清洗
各類機件在加工、裝配或維修等過程中的每一個工作環節后不可避免地殘留污染物,因而必須采取有效的凈化措施,使機件達到要求的污染度。污染度不符合要求的機件裝入系統后,在液流沖刷和機械振動等作用下,機件內部固有的污染物釋放到油液中,使系統受到污染;機件內部固有的污染物往往是造成機件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
機件的清洗凈化應從加工制造的最初工序開始,每一工藝過程后都需采取相應的凈化措施,最后裝配工序完成后的凈化主要是清除裝配時帶入的污染物;這樣,不僅可減輕機件最后的清洗工作,而且機件的清潔度可有效地得到保證。endprint
4.2.2 系統的清洗
系統組裝完畢后需要進行全面的清洗,以清除在系統組裝過程中的帶入的污染物。組裝后的系統采用流通法進行清洗,即通過液流對機件內部殘留污染物的沖刷作用,使污染物從附著表面并釋放出來。
先將系統較復雜、精密的機件進行斷開用旁路連通回路,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利用系統的油箱和液壓泵,接入高精度大納污容量過濾器,或外接專用的清洗裝置,對系統進行清洗;對于復雜的系統可分為幾部分或幾個回路分別清洗;清洗一般采用與系統相適應的粘度較低的油液,并盡可能提高液流速度,以便使系統回路內的液流保持充分的紊流狀態。清洗到一定程度后,將斷開的機件接入系統,繼續進行循環清洗,直到系統油液污染度達到規定的要求為止。
系統在使用中出現污染度超出規定時,應先對系統的過濾器進行清洗檢查,之后恢復系統,外接專用的清洗裝置,再采用上述的流通法進行清洗凈化系統。
4.3 外界污染物侵入的控制
4.3.1 新油的過濾凈化
購置的新油時常存在著污染度不符合要求的現象。10號航空液壓油開箱抽檢污染度為GJB420A-96的9~10級,15號液壓油的抽檢污染度為GJB420A-96的8級左右。預使用加注的新油清潔度一般要比液壓系統要求的清潔度高2級左右。因此,新油在使用前應進行過濾凈化。
盛放過濾凈化后的液壓油應采用密閉式容器進行保管,以保證油液的污染度。
4.3.2 作動筒活塞桿伸出端的清潔
活塞桿伸出端是外界污染物侵入的主要渠道之一。為此,應加強檢查防塵密封的良好性。當活塞桿伸出端表面有油跡時,說明密封件已損壞或老化或彈性不足等,應及時更換;每次系統工作前,應清除干凈活塞桿上的灰塵、雜質;長期停放的設備在啟封后、使用前應清除活塞桿表面的油封油,以防止油封油侵入系統導致污染。
4.3.3 維修中應保持油液清潔
防止加注油液造成污染
應加注規定油液;加油裝置應保持清潔;加油前清潔加油口和加油接頭,風、砂、雨雪天加油應采取措施;定期檢查、清洗加油裝置(設備)的油濾。
(1)防止地面油泵車、清洗車造成污染
液壓軟管每次往飛機上連接前都必須用洗滌汽油清洗接頭,使用完后立即將軟管接頭進行堵/蓋;定期檢查、清洗油泵車內的油濾,并對油泵車的液壓系統進行采樣化驗;長期停放的油泵車啟用前應更換系統內的液壓油,并清洗系統。
(2)防止維修過程造成污染
①露天停放的飛機嚴禁在風、砂、雨雪天氣進行液壓附件的拆裝;
②拆裝液壓附件前,應先用汽油洗凈接頭,拆裝用的工具應放在清潔的工具盤內;附件拆下后,應立即對附件及飛機上的對應接頭進行堵/蓋、包扎;安裝前對機件、導管進行清洗,連接導管應切實判斷螺紋對正,再用扳手擰緊,接頭處盡量不用封口膠,必須使用時不得將封口膠涂到喇叭口上或錐面上;
③液壓附件的分解應在室內進行;
④使用洗滌汽油清洗液壓附件或液壓油濾后,易在機件表面水霧,裝配前必須晾干或烘干機件,不要帶水霧裝配;
⑤系統拆裝過機件后應及時排氣,油量加注到規定值;對系統進行清洗并取樣化驗,確保油液污染度符合規定。
4.3.4 液壓油的更換
液壓油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機械、物理和化學的作用,其性能逐漸劣化。當油液主要性能劣化到對系統有危害的程度時,應及時更換油液。
液壓油性能劣化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如表4所示。
液壓油的更換通常采用兩種方式。根據經驗和對油樣的觀察視情確定是否進行換油,如液壓油的顏色變深并且渾濁較嚴重,應進行更換;定期按照規定對液壓油進行化驗,根據化驗結果確定是否進行換油,例如10號航空液壓油在某航空裝備上使用規定,粘度不低于7.5 mm2/s,若化驗結果低于該指標時,應及時更換。
5 液壓系統污染控制管理規范
液壓系統污染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通過污染控制措施使系統油液的污染度保持在系統內關鍵機件的污染耐受度以內,以保證液壓系統的工作可靠性和機件的使用壽命。污染控制的實施主要包括:
(1)根據對系統工作可靠性和機件壽命的要求,確定系統油液的目標清潔度等級(即必須控制的污染度等);
(2)為達到系統目標清潔度,采取有效的油液過濾凈化和防止污染侵入的措施;
(3)定期檢測系統油液污染度,一旦超過容許范圍,及時采取糾正和改進措施。
6 結語
通過對液壓系統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的闡述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充分認識系統污染的危害,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制定預防與控制措施并嚴格執行,長期保持系統高清潔度運轉,降低機械故障率,方可保證液壓系統在規定壽命期內安全可靠工作。
參考文獻
[1] 雷天覺.新編液壓工程手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宋靜波.飛機構造基礎[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4.
[3] 沈燕良.飛機系統原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endprint
4.2.2 系統的清洗
系統組裝完畢后需要進行全面的清洗,以清除在系統組裝過程中的帶入的污染物。組裝后的系統采用流通法進行清洗,即通過液流對機件內部殘留污染物的沖刷作用,使污染物從附著表面并釋放出來。
先將系統較復雜、精密的機件進行斷開用旁路連通回路,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利用系統的油箱和液壓泵,接入高精度大納污容量過濾器,或外接專用的清洗裝置,對系統進行清洗;對于復雜的系統可分為幾部分或幾個回路分別清洗;清洗一般采用與系統相適應的粘度較低的油液,并盡可能提高液流速度,以便使系統回路內的液流保持充分的紊流狀態。清洗到一定程度后,將斷開的機件接入系統,繼續進行循環清洗,直到系統油液污染度達到規定的要求為止。
系統在使用中出現污染度超出規定時,應先對系統的過濾器進行清洗檢查,之后恢復系統,外接專用的清洗裝置,再采用上述的流通法進行清洗凈化系統。
4.3 外界污染物侵入的控制
4.3.1 新油的過濾凈化
購置的新油時常存在著污染度不符合要求的現象。10號航空液壓油開箱抽檢污染度為GJB420A-96的9~10級,15號液壓油的抽檢污染度為GJB420A-96的8級左右。預使用加注的新油清潔度一般要比液壓系統要求的清潔度高2級左右。因此,新油在使用前應進行過濾凈化。
盛放過濾凈化后的液壓油應采用密閉式容器進行保管,以保證油液的污染度。
4.3.2 作動筒活塞桿伸出端的清潔
活塞桿伸出端是外界污染物侵入的主要渠道之一。為此,應加強檢查防塵密封的良好性。當活塞桿伸出端表面有油跡時,說明密封件已損壞或老化或彈性不足等,應及時更換;每次系統工作前,應清除干凈活塞桿上的灰塵、雜質;長期停放的設備在啟封后、使用前應清除活塞桿表面的油封油,以防止油封油侵入系統導致污染。
4.3.3 維修中應保持油液清潔
防止加注油液造成污染
應加注規定油液;加油裝置應保持清潔;加油前清潔加油口和加油接頭,風、砂、雨雪天加油應采取措施;定期檢查、清洗加油裝置(設備)的油濾。
(1)防止地面油泵車、清洗車造成污染
液壓軟管每次往飛機上連接前都必須用洗滌汽油清洗接頭,使用完后立即將軟管接頭進行堵/蓋;定期檢查、清洗油泵車內的油濾,并對油泵車的液壓系統進行采樣化驗;長期停放的油泵車啟用前應更換系統內的液壓油,并清洗系統。
(2)防止維修過程造成污染
①露天停放的飛機嚴禁在風、砂、雨雪天氣進行液壓附件的拆裝;
②拆裝液壓附件前,應先用汽油洗凈接頭,拆裝用的工具應放在清潔的工具盤內;附件拆下后,應立即對附件及飛機上的對應接頭進行堵/蓋、包扎;安裝前對機件、導管進行清洗,連接導管應切實判斷螺紋對正,再用扳手擰緊,接頭處盡量不用封口膠,必須使用時不得將封口膠涂到喇叭口上或錐面上;
③液壓附件的分解應在室內進行;
④使用洗滌汽油清洗液壓附件或液壓油濾后,易在機件表面水霧,裝配前必須晾干或烘干機件,不要帶水霧裝配;
⑤系統拆裝過機件后應及時排氣,油量加注到規定值;對系統進行清洗并取樣化驗,確保油液污染度符合規定。
4.3.4 液壓油的更換
液壓油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機械、物理和化學的作用,其性能逐漸劣化。當油液主要性能劣化到對系統有危害的程度時,應及時更換油液。
液壓油性能劣化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如表4所示。
液壓油的更換通常采用兩種方式。根據經驗和對油樣的觀察視情確定是否進行換油,如液壓油的顏色變深并且渾濁較嚴重,應進行更換;定期按照規定對液壓油進行化驗,根據化驗結果確定是否進行換油,例如10號航空液壓油在某航空裝備上使用規定,粘度不低于7.5 mm2/s,若化驗結果低于該指標時,應及時更換。
5 液壓系統污染控制管理規范
液壓系統污染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通過污染控制措施使系統油液的污染度保持在系統內關鍵機件的污染耐受度以內,以保證液壓系統的工作可靠性和機件的使用壽命。污染控制的實施主要包括:
(1)根據對系統工作可靠性和機件壽命的要求,確定系統油液的目標清潔度等級(即必須控制的污染度等);
(2)為達到系統目標清潔度,采取有效的油液過濾凈化和防止污染侵入的措施;
(3)定期檢測系統油液污染度,一旦超過容許范圍,及時采取糾正和改進措施。
6 結語
通過對液壓系統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的闡述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充分認識系統污染的危害,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制定預防與控制措施并嚴格執行,長期保持系統高清潔度運轉,降低機械故障率,方可保證液壓系統在規定壽命期內安全可靠工作。
參考文獻
[1] 雷天覺.新編液壓工程手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宋靜波.飛機構造基礎[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4.
[3] 沈燕良.飛機系統原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endprint
4.2.2 系統的清洗
系統組裝完畢后需要進行全面的清洗,以清除在系統組裝過程中的帶入的污染物。組裝后的系統采用流通法進行清洗,即通過液流對機件內部殘留污染物的沖刷作用,使污染物從附著表面并釋放出來。
先將系統較復雜、精密的機件進行斷開用旁路連通回路,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利用系統的油箱和液壓泵,接入高精度大納污容量過濾器,或外接專用的清洗裝置,對系統進行清洗;對于復雜的系統可分為幾部分或幾個回路分別清洗;清洗一般采用與系統相適應的粘度較低的油液,并盡可能提高液流速度,以便使系統回路內的液流保持充分的紊流狀態。清洗到一定程度后,將斷開的機件接入系統,繼續進行循環清洗,直到系統油液污染度達到規定的要求為止。
系統在使用中出現污染度超出規定時,應先對系統的過濾器進行清洗檢查,之后恢復系統,外接專用的清洗裝置,再采用上述的流通法進行清洗凈化系統。
4.3 外界污染物侵入的控制
4.3.1 新油的過濾凈化
購置的新油時常存在著污染度不符合要求的現象。10號航空液壓油開箱抽檢污染度為GJB420A-96的9~10級,15號液壓油的抽檢污染度為GJB420A-96的8級左右。預使用加注的新油清潔度一般要比液壓系統要求的清潔度高2級左右。因此,新油在使用前應進行過濾凈化。
盛放過濾凈化后的液壓油應采用密閉式容器進行保管,以保證油液的污染度。
4.3.2 作動筒活塞桿伸出端的清潔
活塞桿伸出端是外界污染物侵入的主要渠道之一。為此,應加強檢查防塵密封的良好性。當活塞桿伸出端表面有油跡時,說明密封件已損壞或老化或彈性不足等,應及時更換;每次系統工作前,應清除干凈活塞桿上的灰塵、雜質;長期停放的設備在啟封后、使用前應清除活塞桿表面的油封油,以防止油封油侵入系統導致污染。
4.3.3 維修中應保持油液清潔
防止加注油液造成污染
應加注規定油液;加油裝置應保持清潔;加油前清潔加油口和加油接頭,風、砂、雨雪天加油應采取措施;定期檢查、清洗加油裝置(設備)的油濾。
(1)防止地面油泵車、清洗車造成污染
液壓軟管每次往飛機上連接前都必須用洗滌汽油清洗接頭,使用完后立即將軟管接頭進行堵/蓋;定期檢查、清洗油泵車內的油濾,并對油泵車的液壓系統進行采樣化驗;長期停放的油泵車啟用前應更換系統內的液壓油,并清洗系統。
(2)防止維修過程造成污染
①露天停放的飛機嚴禁在風、砂、雨雪天氣進行液壓附件的拆裝;
②拆裝液壓附件前,應先用汽油洗凈接頭,拆裝用的工具應放在清潔的工具盤內;附件拆下后,應立即對附件及飛機上的對應接頭進行堵/蓋、包扎;安裝前對機件、導管進行清洗,連接導管應切實判斷螺紋對正,再用扳手擰緊,接頭處盡量不用封口膠,必須使用時不得將封口膠涂到喇叭口上或錐面上;
③液壓附件的分解應在室內進行;
④使用洗滌汽油清洗液壓附件或液壓油濾后,易在機件表面水霧,裝配前必須晾干或烘干機件,不要帶水霧裝配;
⑤系統拆裝過機件后應及時排氣,油量加注到規定值;對系統進行清洗并取樣化驗,確保油液污染度符合規定。
4.3.4 液壓油的更換
液壓油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機械、物理和化學的作用,其性能逐漸劣化。當油液主要性能劣化到對系統有危害的程度時,應及時更換油液。
液壓油性能劣化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如表4所示。
液壓油的更換通常采用兩種方式。根據經驗和對油樣的觀察視情確定是否進行換油,如液壓油的顏色變深并且渾濁較嚴重,應進行更換;定期按照規定對液壓油進行化驗,根據化驗結果確定是否進行換油,例如10號航空液壓油在某航空裝備上使用規定,粘度不低于7.5 mm2/s,若化驗結果低于該指標時,應及時更換。
5 液壓系統污染控制管理規范
液壓系統污染控制的基本目的是,通過污染控制措施使系統油液的污染度保持在系統內關鍵機件的污染耐受度以內,以保證液壓系統的工作可靠性和機件的使用壽命。污染控制的實施主要包括:
(1)根據對系統工作可靠性和機件壽命的要求,確定系統油液的目標清潔度等級(即必須控制的污染度等);
(2)為達到系統目標清潔度,采取有效的油液過濾凈化和防止污染侵入的措施;
(3)定期檢測系統油液污染度,一旦超過容許范圍,及時采取糾正和改進措施。
6 結語
通過對液壓系統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的闡述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充分認識系統污染的危害,樹立預防重于治療的觀念,制定預防與控制措施并嚴格執行,長期保持系統高清潔度運轉,降低機械故障率,方可保證液壓系統在規定壽命期內安全可靠工作。
參考文獻
[1] 雷天覺.新編液壓工程手冊[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宋靜波.飛機構造基礎[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4.
[3] 沈燕良.飛機系統原理[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