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紅
摘 要:針對遼河油田超稠油套變井日益增多,在熱力開采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套管變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層倒灌,使油井無法正常生產(chǎn)的現(xiàn)象,研制了一種適用于超稠油開采的管柱,解決了超稠油7"套管變形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 mm油井堵水及摻油問題。
關鍵詞:5"套變井 封隔器 工藝管柱
中圖分類號:TE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81-01
遼河油田是一個以稠油開采為主的油田,稠油產(chǎn)量占總產(chǎn)量的70%。伴隨著稠油熱采的進行,稠油熱采給后期各種措施作業(yè)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即在熱力開采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套管變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層倒灌,使油井無法正常生產(chǎn)。
1 技術現(xiàn)狀
在石油開采作業(yè)中,隨著油田油井頻繁注汽,多輪蒸汽吞吐后,造成套管損壞、變形。因為變形、縮徑后的套管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井下工具,導致大量高含水油井無法實施機械堵水工藝措施,嚴重影響該類油井的采收率。
目前,針對超稠油出水井,主要以下采用三種處理方法:
(1)常規(guī)堵水管柱和電加熱開采,該工藝管柱堵水后不能實現(xiàn)摻油、洗井等措施。
(2)采用摻油管柱,該管柱主要由加厚篩管、耐高溫Y111型封隔器、Y211型封隔器、泵、篩管和絲堵組成,其原理是用Y111-150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封堵出水層位,Y111型封隔器上有一加厚篩管,從套管內(nèi)注入的高溫稀油通過加厚篩管注入到油層與其混合,進行降粘,同時水可通過套管從加厚篩管進入油管,再由泵返出地面,進行洗井措施。雖然該工藝管柱堵水后可實現(xiàn)摻油、洗井等措施,但泵深受到限制,泵必須下到加厚篩管以上,不適宜在壓力低、動液面較低油井中使用。
(3)采用可摻液機械堵水工藝管柱,該管柱主要由大通徑Y111-150型封隔器、大通徑Y211-150型封隔器、高強度摻油篩管、φ114mm油管、φ73mm油管、泵、篩管和絲堵等組成。其原理是將大通徑Y111-150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連接在管柱上,根據(jù)現(xiàn)場漏點需要兩個封隔器之間用若干φ114mm油管連接,φ114mm油管中間用若干φ73mm油管或φ50mm油管穿過,形成雙管柱結構,φ114mm油管與φ73mm油管或φ50mm油管之間有可通過流體的環(huán)形空間,Y111型封隔器的上部有一摻油篩管,兩個封隔器封堵了它們之間的套管出水漏點,而兩個封隔器上下的套管又互相連通,這樣就可進行摻稀油降粘和洗井等常規(guī)生產(chǎn)輔助措施。但其不適于超稠油套變出水井中使用。
2008年針對超稠油7”套管變形井,套變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mm油井由遼河鉆采院和曙光采油廠合作開發(fā)研制了耐高溫Y211-150和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將Y211-150下到套變段以上,Y341-133下到套變段以下,采用空心抽油桿和電加熱方式,實現(xiàn)了該類套變井堵水和開采。但由于電加熱成本比較高及部分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后期解封負荷比較大(膠筒高溫碳化后,回收性能差,在套變位置遇阻,只能通過多次試提將膠筒破壞后才能起出)一般在10-15t。
2010年,針對上述問題研制了套變井摻油、堵水一體化管柱,并對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結構進行改進,解決套變井封隔器解封負荷大及油井開采成本高的問題,經(jīng)過現(xiàn)場2井次試驗,增油0.6萬t,達到預期效果,具有良好推廣應用價值。
2 套變井摻油、堵水一體化管柱
2.1 管柱構成
管柱主要由3 1/2油管″、導流篩管、Y211大通徑高溫封隔器、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4 1/2″油管、球座、抽油泵等組成。
外管:從下至上依次為絲堵+篩管+球座+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4 1/2″油管+Y211大通徑封隔器。
內(nèi)管:從下至上依次為泵+2 7/8″油管。
內(nèi)外管連接:通過Y211封隔器之上導流篩管連接,導流篩管外扣4 1/2″公,內(nèi)扣27/8″母。
2.2 工作原理
利用大通徑Y211封隔器、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和41/2″油管封堵出水段,其中,大通徑Y211封隔器下到套變段以上,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下到套變段以下,泵與導流篩管連接,下到4 1/2″油管內(nèi),Y341之上。
坐封:先上提放管柱坐封Y211封隔器,裝井口后,油管打壓至設計壓力坐封Y341封隔器。
解封:上提管柱。
摻油:從套管環(huán)控摻入,高溫稀油通過油套環(huán)控進入導流篩管,然后通過4 1/2″油管和2 7/8″油管之間進入地層,實現(xiàn)超稠油降粘。
2.3 技術特點
(1)實現(xiàn)超稠油套變井堵水,與常規(guī)管柱相比增加了摻油、洗井等功能。
(2)泵深不受限制,可通過調(diào)節(jié)41/2″油管長度調(diào)節(jié)泵深。
(3)設計了雙膠筒高溫套變封隔器,與常規(guī)套變封隔器相比減少1個膠筒,降低了解封時膠筒與套管摩擦力即降低管柱解封負荷,但封隔器承壓等指標未變。
3 應用情況
該技術于2010年初研制成功,到目前已應用2井次,增油0.6萬余t。其中,杜813-42-63井應用效果最佳。該井2010年9月21日作業(yè),下入套變井摻油管柱,措施前后對比情況如表1。
目前,日產(chǎn)液27.9,日產(chǎn)油12.7 t,含水54.3%。
4 結語
研制的超稠油套變井摻油管柱,解決了超稠油7"套管變形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mm油井堵水及摻油問題。同時該管柱具有洗井測動液面功能。
設計了雙膠筒高溫套變封隔器,與常規(guī)套變封隔器相比減少1個膠筒,降低了解封時膠筒與套管摩擦力即降低管柱解封負荷,但封隔器承壓等指標未變。
參考文獻
[1] 張銳.稠油熱采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
[2] 劉萬勇.超稠油熱采套管損壞機理研究[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9.
[3] 萬人溥,羅英俊.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4.endprint
摘 要:針對遼河油田超稠油套變井日益增多,在熱力開采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套管變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層倒灌,使油井無法正常生產(chǎn)的現(xiàn)象,研制了一種適用于超稠油開采的管柱,解決了超稠油7"套管變形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 mm油井堵水及摻油問題。
關鍵詞:5"套變井 封隔器 工藝管柱
中圖分類號:TE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81-01
遼河油田是一個以稠油開采為主的油田,稠油產(chǎn)量占總產(chǎn)量的70%。伴隨著稠油熱采的進行,稠油熱采給后期各種措施作業(yè)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即在熱力開采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套管變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層倒灌,使油井無法正常生產(chǎn)。
1 技術現(xiàn)狀
在石油開采作業(yè)中,隨著油田油井頻繁注汽,多輪蒸汽吞吐后,造成套管損壞、變形。因為變形、縮徑后的套管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井下工具,導致大量高含水油井無法實施機械堵水工藝措施,嚴重影響該類油井的采收率。
目前,針對超稠油出水井,主要以下采用三種處理方法:
(1)常規(guī)堵水管柱和電加熱開采,該工藝管柱堵水后不能實現(xiàn)摻油、洗井等措施。
(2)采用摻油管柱,該管柱主要由加厚篩管、耐高溫Y111型封隔器、Y211型封隔器、泵、篩管和絲堵組成,其原理是用Y111-150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封堵出水層位,Y111型封隔器上有一加厚篩管,從套管內(nèi)注入的高溫稀油通過加厚篩管注入到油層與其混合,進行降粘,同時水可通過套管從加厚篩管進入油管,再由泵返出地面,進行洗井措施。雖然該工藝管柱堵水后可實現(xiàn)摻油、洗井等措施,但泵深受到限制,泵必須下到加厚篩管以上,不適宜在壓力低、動液面較低油井中使用。
(3)采用可摻液機械堵水工藝管柱,該管柱主要由大通徑Y111-150型封隔器、大通徑Y211-150型封隔器、高強度摻油篩管、φ114mm油管、φ73mm油管、泵、篩管和絲堵等組成。其原理是將大通徑Y111-150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連接在管柱上,根據(jù)現(xiàn)場漏點需要兩個封隔器之間用若干φ114mm油管連接,φ114mm油管中間用若干φ73mm油管或φ50mm油管穿過,形成雙管柱結構,φ114mm油管與φ73mm油管或φ50mm油管之間有可通過流體的環(huán)形空間,Y111型封隔器的上部有一摻油篩管,兩個封隔器封堵了它們之間的套管出水漏點,而兩個封隔器上下的套管又互相連通,這樣就可進行摻稀油降粘和洗井等常規(guī)生產(chǎn)輔助措施。但其不適于超稠油套變出水井中使用。
2008年針對超稠油7”套管變形井,套變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mm油井由遼河鉆采院和曙光采油廠合作開發(fā)研制了耐高溫Y211-150和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將Y211-150下到套變段以上,Y341-133下到套變段以下,采用空心抽油桿和電加熱方式,實現(xiàn)了該類套變井堵水和開采。但由于電加熱成本比較高及部分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后期解封負荷比較大(膠筒高溫碳化后,回收性能差,在套變位置遇阻,只能通過多次試提將膠筒破壞后才能起出)一般在10-15t。
2010年,針對上述問題研制了套變井摻油、堵水一體化管柱,并對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結構進行改進,解決套變井封隔器解封負荷大及油井開采成本高的問題,經(jīng)過現(xiàn)場2井次試驗,增油0.6萬t,達到預期效果,具有良好推廣應用價值。
2 套變井摻油、堵水一體化管柱
2.1 管柱構成
管柱主要由3 1/2油管″、導流篩管、Y211大通徑高溫封隔器、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4 1/2″油管、球座、抽油泵等組成。
外管:從下至上依次為絲堵+篩管+球座+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4 1/2″油管+Y211大通徑封隔器。
內(nèi)管:從下至上依次為泵+2 7/8″油管。
內(nèi)外管連接:通過Y211封隔器之上導流篩管連接,導流篩管外扣4 1/2″公,內(nèi)扣27/8″母。
2.2 工作原理
利用大通徑Y211封隔器、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和41/2″油管封堵出水段,其中,大通徑Y211封隔器下到套變段以上,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下到套變段以下,泵與導流篩管連接,下到4 1/2″油管內(nèi),Y341之上。
坐封:先上提放管柱坐封Y211封隔器,裝井口后,油管打壓至設計壓力坐封Y341封隔器。
解封:上提管柱。
摻油:從套管環(huán)控摻入,高溫稀油通過油套環(huán)控進入導流篩管,然后通過4 1/2″油管和2 7/8″油管之間進入地層,實現(xiàn)超稠油降粘。
2.3 技術特點
(1)實現(xiàn)超稠油套變井堵水,與常規(guī)管柱相比增加了摻油、洗井等功能。
(2)泵深不受限制,可通過調(diào)節(jié)41/2″油管長度調(diào)節(jié)泵深。
(3)設計了雙膠筒高溫套變封隔器,與常規(guī)套變封隔器相比減少1個膠筒,降低了解封時膠筒與套管摩擦力即降低管柱解封負荷,但封隔器承壓等指標未變。
3 應用情況
該技術于2010年初研制成功,到目前已應用2井次,增油0.6萬余t。其中,杜813-42-63井應用效果最佳。該井2010年9月21日作業(yè),下入套變井摻油管柱,措施前后對比情況如表1。
目前,日產(chǎn)液27.9,日產(chǎn)油12.7 t,含水54.3%。
4 結語
研制的超稠油套變井摻油管柱,解決了超稠油7"套管變形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mm油井堵水及摻油問題。同時該管柱具有洗井測動液面功能。
設計了雙膠筒高溫套變封隔器,與常規(guī)套變封隔器相比減少1個膠筒,降低了解封時膠筒與套管摩擦力即降低管柱解封負荷,但封隔器承壓等指標未變。
參考文獻
[1] 張銳.稠油熱采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
[2] 劉萬勇.超稠油熱采套管損壞機理研究[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9.
[3] 萬人溥,羅英俊.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4.endprint
摘 要:針對遼河油田超稠油套變井日益增多,在熱力開采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套管變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層倒灌,使油井無法正常生產(chǎn)的現(xiàn)象,研制了一種適用于超稠油開采的管柱,解決了超稠油7"套管變形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 mm油井堵水及摻油問題。
關鍵詞:5"套變井 封隔器 工藝管柱
中圖分類號:TE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081-01
遼河油田是一個以稠油開采為主的油田,稠油產(chǎn)量占總產(chǎn)量的70%。伴隨著稠油熱采的進行,稠油熱采給后期各種措施作業(yè)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即在熱力開采過程中發(fā)生了大量的套管變形及漏失,引起油井高含水,并向油層倒灌,使油井無法正常生產(chǎn)。
1 技術現(xiàn)狀
在石油開采作業(yè)中,隨著油田油井頻繁注汽,多輪蒸汽吞吐后,造成套管損壞、變形。因為變形、縮徑后的套管無法通過常規(guī)的井下工具,導致大量高含水油井無法實施機械堵水工藝措施,嚴重影響該類油井的采收率。
目前,針對超稠油出水井,主要以下采用三種處理方法:
(1)常規(guī)堵水管柱和電加熱開采,該工藝管柱堵水后不能實現(xiàn)摻油、洗井等措施。
(2)采用摻油管柱,該管柱主要由加厚篩管、耐高溫Y111型封隔器、Y211型封隔器、泵、篩管和絲堵組成,其原理是用Y111-150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封堵出水層位,Y111型封隔器上有一加厚篩管,從套管內(nèi)注入的高溫稀油通過加厚篩管注入到油層與其混合,進行降粘,同時水可通過套管從加厚篩管進入油管,再由泵返出地面,進行洗井措施。雖然該工藝管柱堵水后可實現(xiàn)摻油、洗井等措施,但泵深受到限制,泵必須下到加厚篩管以上,不適宜在壓力低、動液面較低油井中使用。
(3)采用可摻液機械堵水工藝管柱,該管柱主要由大通徑Y111-150型封隔器、大通徑Y211-150型封隔器、高強度摻油篩管、φ114mm油管、φ73mm油管、泵、篩管和絲堵等組成。其原理是將大通徑Y111-150型和Y211-150型封隔器連接在管柱上,根據(jù)現(xiàn)場漏點需要兩個封隔器之間用若干φ114mm油管連接,φ114mm油管中間用若干φ73mm油管或φ50mm油管穿過,形成雙管柱結構,φ114mm油管與φ73mm油管或φ50mm油管之間有可通過流體的環(huán)形空間,Y111型封隔器的上部有一摻油篩管,兩個封隔器封堵了它們之間的套管出水漏點,而兩個封隔器上下的套管又互相連通,這樣就可進行摻稀油降粘和洗井等常規(guī)生產(chǎn)輔助措施。但其不適于超稠油套變出水井中使用。
2008年針對超稠油7”套管變形井,套變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mm油井由遼河鉆采院和曙光采油廠合作開發(fā)研制了耐高溫Y211-150和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將Y211-150下到套變段以上,Y341-133下到套變段以下,采用空心抽油桿和電加熱方式,實現(xiàn)了該類套變井堵水和開采。但由于電加熱成本比較高及部分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后期解封負荷比較大(膠筒高溫碳化后,回收性能差,在套變位置遇阻,只能通過多次試提將膠筒破壞后才能起出)一般在10-15t。
2010年,針對上述問題研制了套變井摻油、堵水一體化管柱,并對套變井Y341-133封隔器結構進行改進,解決套變井封隔器解封負荷大及油井開采成本高的問題,經(jīng)過現(xiàn)場2井次試驗,增油0.6萬t,達到預期效果,具有良好推廣應用價值。
2 套變井摻油、堵水一體化管柱
2.1 管柱構成
管柱主要由3 1/2油管″、導流篩管、Y211大通徑高溫封隔器、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4 1/2″油管、球座、抽油泵等組成。
外管:從下至上依次為絲堵+篩管+球座+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4 1/2″油管+Y211大通徑封隔器。
內(nèi)管:從下至上依次為泵+2 7/8″油管。
內(nèi)外管連接:通過Y211封隔器之上導流篩管連接,導流篩管外扣4 1/2″公,內(nèi)扣27/8″母。
2.2 工作原理
利用大通徑Y211封隔器、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和41/2″油管封堵出水段,其中,大通徑Y211封隔器下到套變段以上,Y341高溫套變封隔器下到套變段以下,泵與導流篩管連接,下到4 1/2″油管內(nèi),Y341之上。
坐封:先上提放管柱坐封Y211封隔器,裝井口后,油管打壓至設計壓力坐封Y341封隔器。
解封:上提管柱。
摻油:從套管環(huán)控摻入,高溫稀油通過油套環(huán)控進入導流篩管,然后通過4 1/2″油管和2 7/8″油管之間進入地層,實現(xiàn)超稠油降粘。
2.3 技術特點
(1)實現(xiàn)超稠油套變井堵水,與常規(guī)管柱相比增加了摻油、洗井等功能。
(2)泵深不受限制,可通過調(diào)節(jié)41/2″油管長度調(diào)節(jié)泵深。
(3)設計了雙膠筒高溫套變封隔器,與常規(guī)套變封隔器相比減少1個膠筒,降低了解封時膠筒與套管摩擦力即降低管柱解封負荷,但封隔器承壓等指標未變。
3 應用情況
該技術于2010年初研制成功,到目前已應用2井次,增油0.6萬余t。其中,杜813-42-63井應用效果最佳。該井2010年9月21日作業(yè),下入套變井摻油管柱,措施前后對比情況如表1。
目前,日產(chǎn)液27.9,日產(chǎn)油12.7 t,含水54.3%。
4 結語
研制的超稠油套變井摻油管柱,解決了超稠油7"套管變形后,最小內(nèi)徑大于Φ140mm油井堵水及摻油問題。同時該管柱具有洗井測動液面功能。
設計了雙膠筒高溫套變封隔器,與常規(guī)套變封隔器相比減少1個膠筒,降低了解封時膠筒與套管摩擦力即降低管柱解封負荷,但封隔器承壓等指標未變。
參考文獻
[1] 張銳.稠油熱采技術[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
[2] 劉萬勇.超稠油熱采套管損壞機理研究[J].內(nèi)蒙古石油化工,2009.
[3] 萬人溥,羅英俊.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