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少麗
摘 要: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信息化技術越來越普及,信息化技術給高職院校的改革帶來了巨大方便,隨著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學成為改革的內在動力。該文針對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內涵及其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闡述,為信息化教學提出建議,提供優化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信息化教學內涵 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145-01
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在社會發展中占據非常著重要的地位,高職院校的教育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為了更好地完成高職院校現在化教育,進行教育改革,必須依靠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教學作為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實踐的完美結合,不僅可以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方法,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使教學逐步實現信息化、現代化。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開展、落實好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和對社會的適應性,培養出當今社會急需的信息化人才。
1 信息化教學內涵和意義
1.1 信息化教學內涵
信息化教學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運用系統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現代化信息和技術,促進教學系統的設置,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效果,優化各種資源的分配的過程。信息化教學可以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足夠的交互性,建立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使得教學更具體直觀,生動形象。信息化教學是一種新的思維和創新的教學方式,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重要途徑。與傳統教學相比,信息化教學具有以下特點:(1)信息共享程度高,實時性好;(2)數字化保存方式,方便快捷,連續型好,儲存量極大;(3)信息流動性好,可以雙向交互,完整性好;(4)能系統全面地、準確地反應信息全過程。
1.2 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是當今高等院校教育實現現代化的要求,是大勢所趨。信息化教學是合理配置資源的最有效途徑,在教學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實時共享和科學管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信息化教學可以提升教學管理者的個人素質,通過與其他的管理者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的特點進行有效的相互交流合作,提高他們的教學管理能力,加強個人的綜合素質能力,以便為教學提供更好的服務。信息化教學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職院校應該把培養信息化應用型人才作為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信息化教學對于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和高職院校的自身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2 信息化教學現狀及問題
2.1 信息資源多,但教學中利用效率低
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校內已經建立校園網,基本已覆蓋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各種電子資源的使用也越來越方便,在各教學樓內的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齊全,各種網絡資源充足。但是由于多數高職院校存在資金緊缺問題,教學設備和軟件系統無法得到及時的更新,加上教師未能正確認識到信息資源的強大,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對信息資源的重要性,導致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偏低。
2.2 教師和學生信息化素質低
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普遍較普通院校低,文化基礎較差,自我約束和控制能力弱。由于學校的管理寬松,很容易使學生迷失方向。多數學生利用網絡的目的是聊天交友、玩游戲、看電影,來打發無聊的時間,而不知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來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社會動態、國家實事。教師信息素質低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少高職教師的知識不全面,缺乏自身信息素質的培訓,在教學中無法以身授教。老教師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不愿意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而新教師則過分地依賴于多媒體教學,只將多媒體作為單一傳遞信息的工具,未能突破多媒體的界限。
2.3 信息化教學管理不到位
高職院校領導對信息化將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學校將資金、精力主要投入在招生人數上,忽視對教學設施的維護和升級,致使學生人數在不斷增長,可是教學設施卻無法滿足教學需求,影響信息化教學的質量。部分高職院校的信息資源只提供給本校教師使用,不能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享,以及跨學校的資源共享。另外,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和理念的制約,信息技術的應用受到阻礙,對信息資源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3 信息化教學優化策略
3.1 科學合理整合多種資源
由于資源具有共享性的特點,高職院校應該整合好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使其數據的更新一致,充分利用好兩種資源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引進其他高職院校先進的優質精品課程資源,利用信息化平臺實現校園網、數字圖書館和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共享。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平臺查詢自己需要的知識,而不至于受到限制。而且還可以擴充學校的資源庫,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實現資源共享,突破資源的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一個信息資源量大、知識豐富的良好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興趣,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課外學習更多的知識,來滿足教學和技能的要求。
3.2 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教學需要的是具備高素質、團隊意識強、創新思維能力和高素質的教學人才。由于教師結構的多樣化,教師的信息化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院校要有針對性的對教師進行分類分期進行專題講座、課程教學匯報、信息化技術座談會等方式,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自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于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中多使用新技術開發課程軟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及時信息資源。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時間和資源,與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3.3 加強培養學生的信息化觀念
通過學校的教學管理系統和網絡信息化平臺培養學生的提取信息能力和應用能力,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前提下,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充分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學會溝流交通,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各方面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創業和就業能力)。
3.4 加大資金投入,轉變傳統教學管理
通過加大對高職院校教學中的設備的投入,改善已有設施的不足,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的要求。對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定時的信息化技術培訓,激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整合教學大綱、教材信息和課程,學生和教師信息等教學信息,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學管理系統,促進信心化教學的發展。此外,要以信息化為指導,轉變傳統教學管理。高職院校領導應轉變觀念,帶頭學習信息化技術,并掌握其精髓,運用于教學管理,是信息化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4 結語
綜上所訴,在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高職院校信息化教育有著廣闊的前景。信息化教學應是全校性的工作重點,需要各個部門、學生以及社會的支持和共同協作。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來完善信息化教學,使學校與社會銜接,形成一個大的網絡體系,服務學校、社會。
參考文獻
[1] 趙居禮.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J].重點關注,2007(5).
[2] 楊文.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建設面臨的問題及思考[J].科技信息,2008(28).
[3] 劉文波.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管理現狀與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6).
[4] 許紅葉.地方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