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雷 李俊
摘 要:本著持續提升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教育質量的目的,以“建模與仿真實踐”為例,總結和提出了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的PDCA循環,并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工業工程專業其他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也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工程 實踐環節 教學改革 PDCA循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15-02
Abstract: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speciality, a PDCA circulation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ment is suggested by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The suggested PDCA circulation is succeed 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t also can be a guideline for oth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IE speciality.
Key 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DCA circulation
在工程類本科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知識需要在實踐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磨礪,素質需要在實踐中提升[1]。對于工業工程專業而言,更是如此。工業工程專業的實踐環節教學一般涵蓋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2]。而“建模與仿真實踐”是工業工程專業最重要和最廣為開設的專業課程設計之一,在整個專業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堅持該環節教育質量的持續改善,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有著較長遠的意義。
仿真技術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逐步為人們所重視的新生事物,“建模與仿真實踐”在國內也是近十余年才在工業工程本科專業教學體系中出現并為人們所重視的。因此,如何持續改善該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也是較新的問題。一些學者[3-5]采用PDCA方法來促進和改善課程的教學的質量,為該環節的持續改進提供的了借鑒和思路。
1 PDCA循環
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又稱戴明環,從戴明博士提出至今已在眾多企業的質量管理與改善的實踐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它已經成為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學程序。它包括“Plan(計劃)、Do(實施或試驗)、Check(檢查)、Action(處理)”四個階段。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與改善,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使得企業的產品質量得到階梯式、螺旋式的持續提升(如圖1所示)。而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6]。“建模與仿真實踐”是工業工程專業較為典型實踐環節,其改善思路能為該專業其他實踐環節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該實踐環節理論基礎抽象,軟件操作復雜,因此,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教學效果欠佳。其教學質量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應遵循PDCA循環制定持續改善策略和方法。
2 現狀分析與對策制定(P)
在傳統的實踐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大綱和實踐方案按部就班地開展實踐環節教學工作,很少對教學過程進行變革,或是有變革但未能對癥下藥。因此,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環節的P階段制定的程序為:(1)現狀調查,主要以對往屆學生和將要授課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從學生角度調查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學生對課程的期望;(2)問題及原因分析,通過問卷分析結合教師的教學體會,分析當前問題及其存在的原因;(3)對策制定,根據問題及其原因,制定合適的應對策略,如改善教學材料,引入新的教學方法等等;(4)計劃編制,通常該實踐環節由兩名以上的教師負責,每位教師應有自身明確的分工,如教材改編、案例收集、教學執行等必須有明確的負責教師(如圖1)。
3 對策試驗與計劃試行(D)
有了P階段完成的對策及計劃,在D階段的主要任務則是選擇合適的教學班級試行這些對策和計劃。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環節的D階段制定的程序為:(1)選擇合適的班級進行教學試驗,按照各自分工進行相關工作,并保持溝通與交流;(2)痕跡管理,對重要時間節點和重要事務的具體執行情況以文檔形式保留痕跡。
4 過程檢查與效果檢驗(C)
通過階段D的試驗和試行,P階段為“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的對策和計劃都顯現出了一定的執行效果,C階段的主要是對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收集,并檢驗教學效果。該階段的程序為:(1)過程檢查,結合學生學習狀態觀察和教師教學體驗,弄清楚試行過程中哪些工作圓滿完成,哪些工作仍需繼續改善,哪些工作沒有取得成效;(2)效果檢驗,從學生學習考核情況分析與以往數據的差異性,并輔以學生學習體驗的調查問卷和座談。
5 成果固化與問題整理(D)
通過在C階段的檢查,將P階段提出對策和計劃進行了效果區分,其中一部分被確認為有效的方法和對策,而另一些對策則被確定為存在問題或者無效。因此,在D階段主要是:(1)固化成果,將被C階段確認為成功的做法以實踐教學方案的形式固化為今后實踐教學的基本標準和規范;(2)梳理問題,將被C階段確認為存在問題的或效果不佳的方面整理出來,并加以分析,以為下一個PDCA循環指明方向。
6 結語
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與改善的科學程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是,實踐教學工作就某一具體的實踐環節而言,從學生方面看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只經歷一次,從教師方面看一學年只執教一次,因此,它與企業的大量重復生產有較大的不同。本文從“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改革多年的實踐出發,提出了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PDCA循環。就“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環節而言,“團隊學習”,“分組項目式的任務布置”,“答辯式的考核”等舉措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并已經固化到該實踐環節的日常教學方案中。
參考文獻
[1] 申鳳君.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0(9):265-266.
[2] 楊振剛,陳建國.基于港式思路的IE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工業工程,2010,13(6):121-124.
[3] 黃櫻,郭詠梅.淺談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才智,2010(5):100.
[4] 馬喜珍.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4):31-33.
[5] 李芳,葉春明.《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工業工程,2009,12(4):135-138.
[6] 鄶吉才.PDCA循環在先進制造技術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2):29-31.endprint
摘 要:本著持續提升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教育質量的目的,以“建模與仿真實踐”為例,總結和提出了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的PDCA循環,并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工業工程專業其他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也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工程 實踐環節 教學改革 PDCA循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15-02
Abstract: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speciality, a PDCA circulation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ment is suggested by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The suggested PDCA circulation is succeed 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t also can be a guideline for oth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IE speciality.
Key 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DCA circulation
在工程類本科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知識需要在實踐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磨礪,素質需要在實踐中提升[1]。對于工業工程專業而言,更是如此。工業工程專業的實踐環節教學一般涵蓋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2]。而“建模與仿真實踐”是工業工程專業最重要和最廣為開設的專業課程設計之一,在整個專業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堅持該環節教育質量的持續改善,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有著較長遠的意義。
仿真技術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逐步為人們所重視的新生事物,“建模與仿真實踐”在國內也是近十余年才在工業工程本科專業教學體系中出現并為人們所重視的。因此,如何持續改善該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也是較新的問題。一些學者[3-5]采用PDCA方法來促進和改善課程的教學的質量,為該環節的持續改進提供的了借鑒和思路。
1 PDCA循環
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又稱戴明環,從戴明博士提出至今已在眾多企業的質量管理與改善的實踐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它已經成為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學程序。它包括“Plan(計劃)、Do(實施或試驗)、Check(檢查)、Action(處理)”四個階段。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與改善,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使得企業的產品質量得到階梯式、螺旋式的持續提升(如圖1所示)。而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6]。“建模與仿真實踐”是工業工程專業較為典型實踐環節,其改善思路能為該專業其他實踐環節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該實踐環節理論基礎抽象,軟件操作復雜,因此,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教學效果欠佳。其教學質量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應遵循PDCA循環制定持續改善策略和方法。
2 現狀分析與對策制定(P)
在傳統的實踐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大綱和實踐方案按部就班地開展實踐環節教學工作,很少對教學過程進行變革,或是有變革但未能對癥下藥。因此,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環節的P階段制定的程序為:(1)現狀調查,主要以對往屆學生和將要授課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從學生角度調查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學生對課程的期望;(2)問題及原因分析,通過問卷分析結合教師的教學體會,分析當前問題及其存在的原因;(3)對策制定,根據問題及其原因,制定合適的應對策略,如改善教學材料,引入新的教學方法等等;(4)計劃編制,通常該實踐環節由兩名以上的教師負責,每位教師應有自身明確的分工,如教材改編、案例收集、教學執行等必須有明確的負責教師(如圖1)。
3 對策試驗與計劃試行(D)
有了P階段完成的對策及計劃,在D階段的主要任務則是選擇合適的教學班級試行這些對策和計劃。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環節的D階段制定的程序為:(1)選擇合適的班級進行教學試驗,按照各自分工進行相關工作,并保持溝通與交流;(2)痕跡管理,對重要時間節點和重要事務的具體執行情況以文檔形式保留痕跡。
4 過程檢查與效果檢驗(C)
通過階段D的試驗和試行,P階段為“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的對策和計劃都顯現出了一定的執行效果,C階段的主要是對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收集,并檢驗教學效果。該階段的程序為:(1)過程檢查,結合學生學習狀態觀察和教師教學體驗,弄清楚試行過程中哪些工作圓滿完成,哪些工作仍需繼續改善,哪些工作沒有取得成效;(2)效果檢驗,從學生學習考核情況分析與以往數據的差異性,并輔以學生學習體驗的調查問卷和座談。
5 成果固化與問題整理(D)
通過在C階段的檢查,將P階段提出對策和計劃進行了效果區分,其中一部分被確認為有效的方法和對策,而另一些對策則被確定為存在問題或者無效。因此,在D階段主要是:(1)固化成果,將被C階段確認為成功的做法以實踐教學方案的形式固化為今后實踐教學的基本標準和規范;(2)梳理問題,將被C階段確認為存在問題的或效果不佳的方面整理出來,并加以分析,以為下一個PDCA循環指明方向。
6 結語
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與改善的科學程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是,實踐教學工作就某一具體的實踐環節而言,從學生方面看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只經歷一次,從教師方面看一學年只執教一次,因此,它與企業的大量重復生產有較大的不同。本文從“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改革多年的實踐出發,提出了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PDCA循環。就“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環節而言,“團隊學習”,“分組項目式的任務布置”,“答辯式的考核”等舉措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并已經固化到該實踐環節的日常教學方案中。
參考文獻
[1] 申鳳君.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0(9):265-266.
[2] 楊振剛,陳建國.基于港式思路的IE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工業工程,2010,13(6):121-124.
[3] 黃櫻,郭詠梅.淺談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才智,2010(5):100.
[4] 馬喜珍.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4):31-33.
[5] 李芳,葉春明.《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工業工程,2009,12(4):135-138.
[6] 鄶吉才.PDCA循環在先進制造技術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2):29-31.endprint
摘 要:本著持續提升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的教育質量的目的,以“建模與仿真實踐”為例,總結和提出了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續提升的PDCA循環,并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工業工程專業其他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也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工業工程 實踐環節 教學改革 PDCA循環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15-02
Abstract: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IE) speciality, a PDCA circulation for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ment is suggested by summarizing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The suggested PDCA circulation is succeed 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it also can be a guideline for oth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 IE speciality.
Key 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DCA circulation
在工程類本科專業教學中,實踐教學環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實踐教學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知識需要在實踐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磨礪,素質需要在實踐中提升[1]。對于工業工程專業而言,更是如此。工業工程專業的實踐環節教學一般涵蓋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2]。而“建模與仿真實踐”是工業工程專業最重要和最廣為開設的專業課程設計之一,在整個專業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堅持該環節教育質量的持續改善,對工業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整體提升有著較長遠的意義。
仿真技術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逐步為人們所重視的新生事物,“建模與仿真實踐”在國內也是近十余年才在工業工程本科專業教學體系中出現并為人們所重視的。因此,如何持續改善該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也是較新的問題。一些學者[3-5]采用PDCA方法來促進和改善課程的教學的質量,為該環節的持續改進提供的了借鑒和思路。
1 PDCA循環
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又稱戴明環,從戴明博士提出至今已在眾多企業的質量管理與改善的實踐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它已經成為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學程序。它包括“Plan(計劃)、Do(實施或試驗)、Check(檢查)、Action(處理)”四個階段。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與改善,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使得企業的產品質量得到階梯式、螺旋式的持續提升(如圖1所示)。而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6]。“建模與仿真實踐”是工業工程專業較為典型實踐環節,其改善思路能為該專業其他實踐環節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該實踐環節理論基礎抽象,軟件操作復雜,因此,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教學效果欠佳。其教學質量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應遵循PDCA循環制定持續改善策略和方法。
2 現狀分析與對策制定(P)
在傳統的實踐環節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大綱和實踐方案按部就班地開展實踐環節教學工作,很少對教學過程進行變革,或是有變革但未能對癥下藥。因此,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環節的P階段制定的程序為:(1)現狀調查,主要以對往屆學生和將要授課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從學生角度調查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學生對課程的期望;(2)問題及原因分析,通過問卷分析結合教師的教學體會,分析當前問題及其存在的原因;(3)對策制定,根據問題及其原因,制定合適的應對策略,如改善教學材料,引入新的教學方法等等;(4)計劃編制,通常該實踐環節由兩名以上的教師負責,每位教師應有自身明確的分工,如教材改編、案例收集、教學執行等必須有明確的負責教師(如圖1)。
3 對策試驗與計劃試行(D)
有了P階段完成的對策及計劃,在D階段的主要任務則是選擇合適的教學班級試行這些對策和計劃。在“建模與仿真實踐”環節的D階段制定的程序為:(1)選擇合適的班級進行教學試驗,按照各自分工進行相關工作,并保持溝通與交流;(2)痕跡管理,對重要時間節點和重要事務的具體執行情況以文檔形式保留痕跡。
4 過程檢查與效果檢驗(C)
通過階段D的試驗和試行,P階段為“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的對策和計劃都顯現出了一定的執行效果,C階段的主要是對執行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收集,并檢驗教學效果。該階段的程序為:(1)過程檢查,結合學生學習狀態觀察和教師教學體驗,弄清楚試行過程中哪些工作圓滿完成,哪些工作仍需繼續改善,哪些工作沒有取得成效;(2)效果檢驗,從學生學習考核情況分析與以往數據的差異性,并輔以學生學習體驗的調查問卷和座談。
5 成果固化與問題整理(D)
通過在C階段的檢查,將P階段提出對策和計劃進行了效果區分,其中一部分被確認為有效的方法和對策,而另一些對策則被確定為存在問題或者無效。因此,在D階段主要是:(1)固化成果,將被C階段確認為成功的做法以實踐教學方案的形式固化為今后實踐教學的基本標準和規范;(2)梳理問題,將被C階段確認為存在問題的或效果不佳的方面整理出來,并加以分析,以為下一個PDCA循環指明方向。
6 結語
PDCA循環是企業質量管理與改善的科學程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是,實踐教學工作就某一具體的實踐環節而言,從學生方面看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只經歷一次,從教師方面看一學年只執教一次,因此,它與企業的大量重復生產有較大的不同。本文從“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改革多年的實踐出發,提出了適用于工業工程專業實踐環節教學質量持續改進的PDCA循環。就“建模與仿真實踐”教學環節而言,“團隊學習”,“分組項目式的任務布置”,“答辯式的考核”等舉措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并已經固化到該實踐環節的日常教學方案中。
參考文獻
[1] 申鳳君.工業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學理論,2010(9):265-266.
[2] 楊振剛,陳建國.基于港式思路的IE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J].工業工程,2010,13(6):121-124.
[3] 黃櫻,郭詠梅.淺談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J].才智,2010(5):100.
[4] 馬喜珍.PDCA循環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3(4):31-33.
[5] 李芳,葉春明.《生產與運作管理》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工業工程,2009,12(4):135-138.
[6] 鄶吉才.PDCA循環在先進制造技術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12):29-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