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彩
摘 要:針對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分子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缺乏應用性和創新性的現狀,筆者提出了一系列關于優化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實驗教學與見習和實習相結合及建立客觀的評價方法與指標等改革措施。這將為增加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及培養高素質的醫學檢驗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分子診斷學 實驗教學 改革 探討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36-01
分子診斷學已逐漸成為醫學檢驗本科專業開設的主干課程之一。作為臨床檢驗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聯系臨床與基礎學科的橋梁,為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轉歸提供信息和決策依據[1,2]。實驗教學在分子診斷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分子診斷學基本技術與技能訓練的主要方式。因此,實驗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能否培養出復合型醫學檢驗專業人才,使其畢業后能在醫院檢驗科和衛生檢驗檢疫等相關單位從事各項檢驗工作,成為專業的醫學檢驗人才。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需要對現有的分子診斷學實驗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改革。
1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分子診斷學在醫學檢驗專業本科教育中開設的時間較晚,大部分醫學院校開設時間不足十年[1],在實驗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目前分子診斷實驗教學所涉及的實驗大多是基本技能性實驗,屬于驗證實驗。實驗內容比較陳舊,多為DNA分離純化、分子克隆等分子生物學基礎實驗,往往脫離臨床實際應用,不能滿足醫學檢驗專業的需要。此外,驗證性實驗缺乏應用性、探索性和創新性,不能滿足培養應用性、創新性人才的需求。
2 改革的方案
2.1 優化實驗教學內容
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獨立探索和創新的能力。一個完善的實驗教學內容體系非常重要,它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基本技能性實驗、綜合應用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
基本技能性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和數據處理等技能,是一種驗證性的實驗。如現在高校普遍開展的PCR擴增、酶切、連接、轉化和質粒提取等分子生物學基本技術操作即屬于此種類型[3]。這類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是實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
但僅有基本技能性實驗遠不足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創新的能力。北大副校長王義遒教授在全國高校實驗室工作研討會上說:“實驗的基本目的是為了學習實驗測量方法、科學思維方法和學科的基本研究方法,這是最基本的,驗證則應放在比較次要的地位”。故而應在此基礎上增加綜合應用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這類實驗強調實驗設計、實驗思路、實驗技術設計,倡導學生熱愛思考、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素質。這樣才能實現教學模式由“學院型”向“實用型”的轉化。在分子診斷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疾病為主線,設計感染性疾病、遺傳性疾病、腫瘤及藥物基因組學四個基因診斷領域相關的實驗。學生在實驗過程要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增強了學生自我汲取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思考問題的能力;要選擇儀器和方法,這一過程就必須經過分析、比較、總結、歸納等積極的思維活動;要觀察分析現象和處理實驗數據,這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得到的訓練是多方面的,獨立探索和創新的能力也會得到極大地提高。
2.2 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教學與見習、實習互動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不為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安排分子診斷學的見習,在結束專業課的學習后直接進入臨床實習。由于分子診斷學的發展非常迅速,其在臨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隨著分子診斷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一些教材上曾經經典的分子診斷方法已經被新的方法所取代,使得教學與臨床應用的脫節也日益顯著。利用醫學院校、附屬醫院檢驗系、檢驗科“院系合一”的優勢,在理論課學習結束后組織學生到教學附屬醫院檢驗科實地進行實驗。所以,應打破原來的專業課學習后再見習、實習的模式,將實驗教學與見習、實習相結合,實現與臨床應用的初步接軌。
2.3 建立客觀的評價方法與指標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對實驗教學的評估流于形式,通常是實驗課后學生寫一份實驗報告,交給帶教老師,老師做出簡單的評價。學生的實驗報告中往往簡單的寫一下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及結果,很少對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總結,對不成功的實驗也很少能做一個合理的分析解釋。這明顯違背了實驗教學的目的。實驗教學達標評估方法應包括:(1)平時實驗報告(30%),考查實驗課后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重點考察分析問題的能力;(2)實驗考試(30%),設計多個考試題目,隨機抽簽決定每位同學的考試內容,進行操作考試,檢測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3)學生自主設計實驗(40%),這部分內容的比例應適當地加大。首先,學生需對自己實驗設計的基本情況、思路、可行性和創新性進行答辯,由帶教老師對實驗設計進行點評,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進。最后,由學生實施該實驗,對實驗現象和結果進行觀察和分析,并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實驗教學考查重點和方式、方法的改變將引導學生積極分析問題和探究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 結語
綜上,目前分子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缺乏應用性和創新性。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加強實驗教學與臨床應用的結合,建立客觀的評價方法與指標將為培養高素質的醫學檢驗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呂建新.分子診斷學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前景[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2):137-139.
[2] 呂建新,尹一兵.分子診斷學[M].2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3] 高基民.分子診斷學實驗指導[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