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遙
摘 要:隨著外語使用的頻繁以及用人單位對應聘人員外語使用能力的追捧,英語教學一直備受重視,尤其是在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可高職英語教學的費時低效卻普遍存在,這與就業背景相違背。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到底怎樣設置最為合理呢?該文試圖通過對ESP理論的分析,發現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進而改善問題。
關鍵詞:ESP理論 英語 高職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47-01
1 ESP理論的概念及和EGP的區別比較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常譯為專門用途英語,是為了滿足英語學習者面對職場的專業環境而設,屬于大學英語的一個階段;另一個階段是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可譯為通用英語,是讓學生通過對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掌握英語的普遍現象。兩者存在著如下不同。
1.1 課程定位不同
EGP主要是讓學生在學校這樣一個暫時無法確定未來職場環境的氛圍中進行英語,它提供的更多是基礎課程,為后續語言學習奠定基礎。而ESP既然是為了幫助學生逐步具備以英語為工具進行某種職業或專業的交流能力,以及在某種職業范圍范圍內運用英語,這就將大學英語教學置于了更為寬泛的平臺之上。
1.2 學習者及學習目的不同
EGP的學習者通常是將英語作為一門學科來學習,對于小初高的學生來說往往還帶著一定的功利性,比如為了應試升學等。而ESP的學習者多為已有一定英語語言基礎的成年人,且ESP的學習者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職業規劃,知道他們使用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朝某個專業化的領域進軍,因此他們更能把相應的英語培訓作為這種專業化導向的補充。
1.3 教學重點和教學目的不同
EGP課程教授的核心是詞匯、語法和語言結構等的學習,且授課課時比較均勻地分配給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而ESP則側重創造某個職業或專業的真實的職場環境,通過具體的語境來培養學生利用已學的專業知識來學習英語的能力。此外,ESP還要根據具體的職業來決定哪一方面的英語技能對于該職業最為需要,并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大綱。例如,酒店管理專業就應在口語技能上多下功夫,而會計專業則應該多鍛煉學生常用術語的累積。
因此,在設置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時,開設ESP課程模塊更符合高職院校“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因為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英語不僅僅只是其個人素養的一部分,更需要是一種與其職業相伴的直接運用能力。
2 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重視EGP課程輕置ESP課程
我們不難看出,具有專門用途的ESP和以基礎語言教學的EGP課程理應地位相等,可在不少高職院校的實際操作中卻并非如此。以筆者所在單位應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我院有學前教育專業、會計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計算機網絡技術等專業開設了ESP課程的專業,占學院總專業的60%。而南京其余的一些兄弟院校ESP課程的開設率卻參差不齊,周學時為2-4節課不等。
總的來說,通用英語(即EGP課程)各校均有開設,且比較重視,且以“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等級考試(A、B級)”為主攻證書。但具有專門用途的ESP課程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2.2 開設ESP課程的時間不合理
如上文所述,雖然不少學院開設了ESP課程,但授課時間多為第四、五學期。高職院校學制只有3年,此時大部分學生已取得A、B級證書,認為自己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已基本完成,專業英語課好無關緊要。而ESP課程因為涉及具體行業,個中詞匯或語言知識跟通用英語相比顯得枯燥乏味,加之高年級又增添了不少專業課,學業負擔本身就比較重,久而久之學生自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此外,第四及第五學期時已經臨近畢業,不少院校已經著手安排實習實訓,這又將本就課時量有限的專業英語課打散的七零八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3 缺乏勝任ESP課程的師資隊伍
ESP課程要求任課教師既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功底,又要懂具體專業背景知識,這本身就具備一定的難度。據筆者調查,南京各高職院校教授ESP課程的師資來源不盡相同,如我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ESP課程—— 汽車英語就是由本專業老師兼任,有的則是由本院英語基礎課老師代上。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專業課的老師英語基礎知識欠缺,而英語專業的老師又不具備專業知識。
如此這般的ESP課堂便是:專業課教師上課時把課文牽涉到的專業詞匯翻譯一遍,并完成課后練習,對于學生說、讀等的技能照顧不周;而英語專業的老師則對專業詞匯的表述比較困難,牽涉到專業的知識點則無法解釋清楚。
3 對ESP英語課程設置的幾條對策
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把ESP課程列為各專業的重點學科之一,在課程設置、師資、教材選擇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
3.1 培養一批勝任ESP教學的師資力量
目前鮮有師范院校開設諸如汽車英語等專業,能勝任ESP課程教學的老師隊伍還得從學校內部選拔培養。可以在學院內部選派一些英語基礎相對扎實的專業課老師利用課余進修英語,也可利用寒暑假讓有意愿多項發展的英語教師到企業進修培訓、彌補自身專業知識不足的短板。此外,還可以安排專業課和英語專業的老師互相聽課,讓大家彼此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2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
筆者認為ESP課程高職一年級就可以引入,且越早引入越能增加學生的重視程度并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此外,ESP課程的周課時可以安排為每周2節課,與EGP課程同時進行,相輔相成,融會貫通。
3.3 科學設置ESP課程并編訂校本教材
高職院校的ESP課程設置,不能簡單的對其他兄弟院校或將本科院校課程“拿來主義”,而應就他山之石作為基礎,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的就業市場調研而制定。此外,相應的教材也可以由本校教師組織編訂,一來在編訂教材的過程中,無論是專業課老師還是英語老師,技能都能得到提高;二來量體裁衣的校本教材更能適應本院學生。
參考文獻
[1] 胡麗君.高職高專專用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J].職業與教育,2007(12).
[2] 從ESP和EGP之辯看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定位于發展方向[J].齊齊哈爾工程學院學報,201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