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繼瑩 錢寶山
摘 要:文章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以及“90后”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對策和方法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析,從而詳細的論述了我國“90后”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關鍵詞:“90后”大學生 心理輔導 心理特征及對策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203-01
1 “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社會對人才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的應試教育往往都忽略了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理想等方面的培養(yǎng)工作,在中學階段,我國的“90后”大學生所接受的素質教育是極為不均衡的,他們在進入大學后,無法迅速的適應自主的學習模式,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而他們的行為方式以及價值觀對其個性特點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的,也就決定了“90后”大學生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心理特征。
1.1 在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下,“90后”大學生較為自私和冷漠
我國“90后”大學生的家庭結構形式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家中就這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就會對他們過分的溺愛,這就導致了孩子大都以自我為中心,并且缺乏團結合作的意識。一旦他們遇到了困難,第一反應就是尋求父母的幫助來解決問題,在性格上十分缺乏獨立性的意識。另外,由于我國現在的離婚率越來越高,很多大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處于單親的狀態(tài)了,在心理和情感上會對他們造成傷害,因此,他們就很缺乏安全感,性格上變得較為自私和冷漠,情緒容易產生波動,也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1.2 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90后”大學生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不斷的推行素質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內容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素質教育的觀念基本上得到了普及,高考制度也越來越完善了。而我國的這批“90后”大學生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雙重壓力下,學習的任務量非常大,在進入到大學后,很多大學生就會放下原有的學習重擔,而由于本身的學習基礎就很薄弱,大學課程的學習難度有很大,因此,“90后”大學生根本沒有學習的興趣,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1.3 在社會環(huán)境和網絡環(huán)境的影響下,“90后”大學生沉迷于網絡
現階段,“90后”大學生的交友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家庭聚會和同學聚會等方式了,而是呈現出了多元化的趨勢,并且他們大多個性鮮明張揚自我,在群處的過程中更喜歡表現自己,因此他們的合作意識就很匱乏,同時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所以,“90后”大學生更喜歡網絡聊天這種異地的交友方式,他們的虛擬溝通能力很強,但實際的溝通能力就很差了,并且如果脫離了網絡和手機,他們就好像沒有了朋友,在實際的生活和學習中缺少知心的朋友。
2 “90后”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對策和方法
現階段,“90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可以說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而要想有效的解決“90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那么就需要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之間緊密的配合,我國的高等院校應密切關注“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他們性格特點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不斷的健全和完善高校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大力的推廣和應用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心理輔導工作的有效新,真正的解決“90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1)心理輔導工作應因材施教,要想做好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那么首要的條件就是要保證他們具備正確的人生觀,而人生觀又是與學生們的個性化的因素以及實際情況緊密相關的。每一名學生都有著各自的性格特點,并且他們的能力素質也是完全不同的,自身都有著優(yōu)點和缺點。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工作時,應先上學生們充分的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劣勢,在心理輔導工作中應做好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以及塑造學生健全人格這兩個方面的工作。進行心理輔導工作時,應以提高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基本原則,使學生們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提高他們心理調節(jié)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教師應根據每一個學生實際的情況的不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對策,定期的安排一些測驗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了解自身的心理品質,從而積極的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
(2)大力的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們認識到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于自己的人生之路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向學生們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法,從而促進這些“90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律、自強、自愛以及自尊的優(yōu)良品格。解析心理現象,重點關注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以及常見的心理問題,并且同學生們共同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及其表現形式,并且應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些心理問題。想學生們傳授調試心理的方法,及時的消除大學生心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同時應進一步的提升“90后”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讓他們認識到關愛集體、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3)在學科教學中也應滲透心理輔導工作,心理輔導工作應不僅僅只是心理老師一個的教學工作,同時各個學科的教師在教學時也應有目的的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在各個學科的教學實踐中也要滲透心理輔導的教育工作,這樣在提高了學生在本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基礎上,也提高了學生們的心理素質。而在各個學科的教材體系中,我們往往也可以找到適用于心理輔導工作的教學內容,因此,這就要求了教師要善于發(fā)現這些與心理教育相關的內容,并且定期的學生們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健全學生們的人格,同時使他們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4)在進行心理健康的輔導工作時,應以專業(yè)學習為核心,就業(yè)為導向來開展各項心理健康的輔導活動。在大學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應有不同的輔導目標,重點做好對學生們的就業(yè)指導工作,為學生們提供有效的并且優(yōu)質的就業(yè)信息服務工作,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這樣在他們畢業(yè)走向社會后,面對著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以及巨大的工作壓力,才能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調節(jié)能力。
3 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以及“90后”大學生心理輔導的對策和方法兩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作為現階段我國大學校園中的核心力量,“90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90后”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已經感受到了社會競爭的激烈性和殘酷性,因此,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而要想保證“90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應認真的研究“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出心理輔導工作的有效對策,從而真正的做好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參考文獻
[1] 林婕.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及健全人格培養(yǎng)初探[J].時代教育,2010(10).
[2] 孟婷婷.團體心理輔導解困90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現代物業(yè),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