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摘 要:用水合理性分析是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區域水資源現狀和開發利用情況分析,了解本區域水資源狀況和開發利用存在問題等,制定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項目用水效率的控制性指標,實現該區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與正確利用,該文對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項目用水資料進行分析,提出用水效率管理的控制性指標,為該項目水資源管理政策和技術體系建設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公共租賃住房 取用水 合理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 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245-01
為了解決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改善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條件,建設部、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的指導意見》[1],意見中明確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參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的優惠政策,建設符合農民工特點的住房,以農民工可承受的合理租金向農民工出租[2]。解決一些農民工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無力通過市場租賃或購買住房的問題[3]。紅民村地塊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由于處于市郊,比較偏遠,城市供水管網目前處于規劃階段,在項目建成后一段時間內無法通水,因此在城市供水管網運行之前,需以取用地下水的供水方式為居民供水。為此吉林省緊急救援促進中心向長春市水利局提出申請,計劃取用地下水為本項目供水,根據水利部發布的《關于做好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的通知》及《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需對本項目進行水資源論證,為此,受吉林省緊急救援促進中心的委托,我單位承擔了本項目的水資源論證工作,下面就該項目用水合理性分析如下。
1 引言
紅民村地塊公共租賃住房項目位于長春市綠園區,該區位于吉林省長春市西部,是一個經濟繁榮、生態優良、社會和諧的新城區,也是長春市重要的行走機械制造配套、農副產品加工和城市蔬菜副食品供應基地。幅員面積216 km2。綠園區地理位置優越,地處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長春市綠園區地處伊通河流域,其中大部分屬于伊通河支流新凱河流域范圍之內,區域內較大河流有西新河、雙龍河、三間河、小城子河等。其中:伊通河是第二松花江的二級支流、是飲馬河的最大支流,是長春市第三大河流。發源于伊通縣板石廟鄉青頂子嶺北,在農安縣靠山鎮東匯入飲馬河。河流流向為由南至北。河道全長342.5 km,流域總面積8440 km2,項目所在區氣候介于吉林省東部山地濕潤區與西部平原半干旱區之間,屬溫帶季風氣侯類型。多年平均氣溫5.2 ℃;多年平均降水量576.3 mm。
2 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地表水污染嚴重
區域內地表水污染嚴重水資源是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春市綠園區地表水資源匱乏,由于處于城市的下游,基本都是污水,盡管長春市加大污水的處理力度,但是從監測的結果上看,水環境污染狀況依舊不容樂觀,新凱河該區段全年水質為劣Ⅴ類,失去了水體的正常功能,地表水無法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2.2 城市供水管網目前處于規劃階段
城市供水管網覆蓋率及供水能力嚴重不足,目前主要是第三凈水廠供給綠園區,自來水管網的覆蓋率較低,很多棚戶區還依靠取用淺層地表水作為生活用水。另外,由于綠園區距離水廠較遠,處于城市供水管網末梢,供水能力明顯不足,很多居民小區經常出現停水現象。
3 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
3.1 取水區域不屬于地下水超采區
取水符合地下水超采區(禁采區、限采區)的管理規定項目區所在地為長春市西北部,根據長春市城區地下水動態分析資料顯示,該區域地下水水位平穩,未發生漏斗現象,不屬于地下水超采區域(禁采區、限采區),因此取水符合地下水超采區管理要求。
3.2 用水組成
本項目屬于居民住宅小區項目,用水組成簡單,主要有居民生活用水、鍋爐用水及消防用水三部分組成。
3.3 用水量分析
(1)生活用水量該小區共建設居民樓13棟,樓層為6層,總戶數為1080戶,居住人數按照長春市平均每戶人數2.8人計算,總人口約為3000人,日最大供水量為140~200 L/d.人,平均供水量為110~160 L/d.人平均用水量為110 L/d.人、最大用水量為140 L/d.人是比較合理的。即日平均用水量為330 m3,最大用水量為420 m3。(2)鍋爐用水量項目區供暖由小區自行解決,擬建一座鍋爐房為小區居民供熱,供熱面積為70278 m2。根據《吉林省用水定額》(2010)規定,鍋爐用水定額為1.4 m3/10m2[1],通過計算每年鍋爐用水量為9839 m3。(3)消防用水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本小區室外消防用水量為25 L/s[2],消防供水由新建350 m3消防專用水池供給。
3.4 取水可靠性與可行性分析
論證區域內現狀年共計用水量20.09萬m3/a,均為白堊系嫩江組裂隙水,其中本項目區用水量15萬 m3/a,紅民村其余居民用水量為3.63萬 m3/a,項目區地下水水質現狀滿足生活飲用水標準,地下水出水量穩定可靠,規劃水平年論證區域能夠達到采補平衡,項目取水可靠。
4 取水的影響分析
4.1 對區域地表水的影響分析
經過理論分析計算,項目區按照15.0萬m3/a取用地下水后,開采區域能夠采補平衡,不會產生水位持續下降、水量減少、水質惡化、使項目區地下水處于超采的狀態等方面的問題。
4.2 對其他用水戶的影響
紅民村除了本項目區以外,其他居民于2013年由分散小井改為統一的集中深井供水,在目區西南約1 km處為長紡水源地,經過現場調查,本項目區及其附近的供水井運行過程中沒有發生互相影響至出水量減少的現象,根據本項目區的需水要求,在項目區內再打一眼深水井,取水井分布位置充分考慮了取水影響半徑等因素,項目取水對其他地下水用水戶影響輕微。
5 結語
通過項目取水對區域水資源和其他用水戶的影響分析,本項目取用地下水對其他地下水用水戶影響輕微,開采區域能夠采補平衡,不會產生水位持續下降,水量減少,水質惡化現象。本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水功能區劃要求,符合嚴格水資源管理、保障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項目用水過程合理,用水符合節水要求。本項目取用水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1] 徐翹.前常銅鐵礦采選工程用水合理性分析[J].山西建筑,2008,34(34):198.
[2] 郭賀潔.建設項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研究[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0,30(11):76.
[3] 王平.新疆某40億立方/年煤制天然氣項目用水合理性分析[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3,19(8):161-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