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 要:隨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工程的實施,網絡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并行的局面基本形成,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時也對其服務功能的轉變與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延伸服務領域,拓寬服務空間,豐富服務內涵,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品質。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延伸服務 功能拓展 服務形式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206-02
隨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工程的實施,圖書館界建立了一個數字資源共建共享平臺,計算機網絡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并行的局面基本形成。設施條件的改善,使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同時也對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的轉變與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轉變與拓展的必然性
1.1 公共圖書館轉變與拓展服務功能是其本質屬性的具體體現
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從本質上來講,是由公共財政投資、建設、運營的公共產品,屬于典型的社會共有的“公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各級黨委政府文化事業的重視不斷增強,公共圖書館財政投入逐年加大,圖書館的數量不斷增多,規模持續擴大,基礎設施條件日益改善。圖書館豐富多彩的藏書、舒適高雅的氛圍、清新寧靜的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去圖書館已成為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內容。在這種形式下,各級各類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理應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通過優化業務流程、深化服務內涵、拓展服務空間、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能力,更好地為社會大眾服務。
1.2 公共圖書館轉變與拓展服務功能是其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現實需要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面對當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大潮,面對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對文化發展的要求,面對社會文化生活多樣活躍的態勢,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并明確指出: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重要標志,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公共圖書館向個人和團體提供獲得廣泛多樣的知識、思想和見解的途徑,為社會的發展和維護擔起重要的作用。因此,發揮自身優勢,不斷轉變和拓展服務功能,是公共圖書館為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而應承擔的義不容辭的職責任務。
1.3 公共圖書館轉變與拓展服務功能是滿足人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其中突出的是工作、勞動時間逐漸縮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雙休日的實施和法定假日不斷增多,為人們豐富自身的文化生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供了可能,學習、休閑、娛樂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在人們文化生活需求趨于多元化的同時,一個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學習場所,一個既溫馨親切而又自我休閑的地方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怎樣利用自身優勢,提升服務功能,在文化休閑活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們的生活、生命質量,維護和保障人們的基本文化權利,是公共圖書館應盡的歷史使命。
1.4 公共圖書館轉變與拓展服務功能是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方面,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城市公共文化設施資源得到整合,公共圖書館的功能不斷拓展和延伸,越來越多地被賦予了綜合性的文化功能,使圖書館逐漸成為城市的文化中心。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的普及,特別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迅猛發展,人們足不出戶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所需信息及獲得圖書館的文獻資料,加上日益浮躁的商業文化泛濫,城市圖書館讀者的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寬敞、寧靜、冷清的閱覽室給人一絲悲涼感,這也給圖書館功能的轉變與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開發圖書館文化休閑功能,讓人們到圖書館不再是單純地獲取信息和知識,而更多地是追求一種舒適安寧的文化氛圍,感受書卷氣息、緩解心理壓力,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
2 公共圖書館服務功能轉變與拓展的基本途徑
2.1 降低門坎,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
貼近市民,重視并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和娛樂需求是公共圖書館轉變和拓展服務功能的基本指導思想。在硬件建設上,公共圖書館除在提供寬敞明亮、溫罄舒適的閱覽環境外,還應提供寬大的展示廳、報告廳,不同規格的學術會議室、個人及團體研究室等,還可以興建多功能演講廳,小劇場,音樂欣賞室,電影、錄像放映室,多媒體視聽室,鋼琴房等,使公共圖書館更加符合社會多元生活和多種群體的不同需要,變得更加平易近人。在軟件建設上,要想方設法聚集人氣,積極營造讀書氛圍。如通過開展讀者交流會、舉辦有獎知識競答活動、開設“趣味閱讀講座”、舉辦展覽等活動,最大限度地吸引讀者。要堅持從細微處著眼,開展人性化服務,定期對讀者進行問卷調查,傾聽讀者意見,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及時調整充實館藏書目和閱覽室訂購的報刊雜志,兼顧趣味性和學術性,添置部分刊物以吸引年青人的眼球。優化業務流程,努力形成更加規范有序的運行機制,取消折舊費、注冊費等,推行全免費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
2.2 拓寬空間,增強公共服務輻射范圍
進一步拓寬服務空間,擴展服務范圍,利用多種載體,把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觸角向政府、企業、社區和農村延伸,增強輻射能力,是轉變和拓展圖書館服務功能的重要內容。深入推廣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本覆蓋農村、城市社區和學校。國家圖書館、省級圖書館和市縣圖書館等組建館際互借網絡;農村和小城鎮圖書館加入市級公共圖書館聯盟,實現文獻、數字、講座、技術等資源共享,文獻借閱一證(卡)通用,通借通還。積極創建社區示范閱覽室、流動圖書館和圖書流通點,建成開放的社區圖書館(室),每個閱覽室要有藏書、報紙和期刊,大型社區和中心社區圖書館藏書量要達到一定規模。大力開展“圖書進校園”活動,特別要深入基層學校、鄉村學校、民工子弟學校等,開展現場咨詢、圖書知識普及、圖書贈送及有獎問答等活動,努力將服務延伸到校園,服務于師生。endprint
2.3 豐富內涵,提升服務品質品位
建筑精美、環境舒適、風氣高潔的現代圖書館已不再是尋常意義上的社會文化設施,它不僅僅是一個藏書、借閱的場所,也是一個社會各界開展文化活動、社會活動甚至政治活動的地方。通過舉辦公益講座,開設公開講堂,廣邀知名專家學者、社會名流、精英人士前來講學、研討,宣傳讀書新理念,傳播發展新思想,把圖書館打造成為當地文化活動中心、思想交流圣地,提升服務品位。定期舉辦書法繪畫名家作品展覽、館藏特殊資源展覽、特定紀念日主題展覽等,雅俗共賞,集聚人氣。著力構建市民課堂,開設市民道德教育、職業繼續教育、科普知識等課堂,把圖書館從知識寶庫轉變為公民教育的“無圍墻大學”,構筑市民終身教育基地。積極開發圖書館旅游文化功能,圖書館建筑以及館藏資源都包含著深厚的文化,歷史悠久、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本身就是名勝古跡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場館多是采用現代先進理念及建筑科技而成,都是所在城市的重要的文化風景線。探索開發圖書館的文化休閑功能,把公共圖書館辦成市民休閑娛樂、調節身心、放松自我的“第二起居室”,不斷豐富公共圖書館服務內涵,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品質。
2.4 創新形式,健全完善服務方式
創新是圖書館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生存之道,也是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功能的必由之路。要大力發展網絡閱讀。讀者通過網上注冊,免費享用圖書館數字資源,包括電子圖書、論文數據庫,并能全文檢索、在線閱讀、免費下載。對于館藏缺乏的圖書,實行“讀者點購”的人性化服務。創新信息咨詢,突出個性化、專業化服務,提供健全完善的科技查新、定題檢索、全文提供及課題追蹤等服務,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針對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研究工作需要,探索設立主題研討、咨詢、交流中心,打造社會組織與讀者研討交流平臺。建立實物標本閱覽室,文獻實物解讀室、藝術仿真實物鑒賞室、讀者體驗改進室等,開發新型閱讀形式,完善服務方式,拓展服務功能。
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轉變和拓展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尚處于起步開發階段,各項服務內容、服務領域的延伸,各種功能的開發、完善,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安排、逐步推進。在這一過程中,既需要圖書館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政府、社會和全民的傾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束漫.公共圖書館服務研究[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9.
[2] 柯平.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功能[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3] 盧小玲,陳漫紅,李少貞.港澳兩地公共圖書館“超市化”管理的調查與思考[J].圖書情報工作,2011(1).
[4] 管翔.新信息環境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3(2).
[5] 劉文青,殷炎.地區圖書館聯合參考咨詢服務項目的社會功能探討[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5).
[6] 楊思洛,王自洋.區域圖書館資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長沙地區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3).
[7] 張彥博.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與跨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研究論文集[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