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存

摘 要:該文所介紹的內容是如何培養和保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通過教學實踐說明培養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方式和方法,闡述了專業學習興趣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數控實訓課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 數控 實訓課 中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212-01
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內驅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有克服困難,積極主動,專心投入的學習熱情。那么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教師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筆者結合十年的數控加工實訓課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中等職業學校數控加工實訓課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在進行實訓課學習之前已經進行了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對自己的專業應該有一定的了解,但這種了解是有局限性的。因為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年紀較小,社會閱歷少,缺乏實踐鍛煉和感性認識,對專業技術了解更少,所以他們對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往往似懂非懂,并且理解不深透。從這個角度講,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還了解不深,更何談學習興趣了。那么在進行實訓課教學之前應該利用一些直觀的手段使學生更加深透的了解自己的專業情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上課前應該利用一定的時間具體的介紹數控加工專業的情況,不過只靠教師的一張嘴往往是很難打動學生的,教師最好能夠全方位立體的對學生展開“進攻”。比如在課上舉行一個小型的展覽會,展品就是數控機床加工出的各種零件和一些模型。生活中常見的螺釘、螺絲等機械產品和茶碗、三潭印月、酒杯(如圖1所示)等用數控機床加工出的工藝品等都可以作為展品。筆者通過多次教學實驗,學生對這樣的展覽課反響很強烈,因為他們看到的東西很直觀,此時教師再加以語言上的介紹學生的興趣被有效的激發了。這歸功于教師對學生全方位立體式的“進攻”,學生被眼前的機械產品和工藝品所吸引,這樣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此時順水推舟來引導學生:“其實現在擺在你們面前的這些產品,在你們通過數控實訓課的學習之后完全能夠自己加工出來,這些產品就是你們的師哥、師姐們制作的。”這樣的話就順理成章地將學生對產品的興趣轉移到數控實習課的學習上了,達到了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目的。
此外,必須要保持學生的專業興趣。教師通過一些直觀的手段來達到培養學生專業興趣的目的這只是我們教學的第一步。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對數控實訓課充滿向往和期待,然而就像水果一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需要“保鮮”,否則它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腐爛”。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取得成功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學習興趣,并改善學生作為學習的自我概念。現在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成功,這個成功應該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小到大的。不管是什么樣的學校或者什么樣的班級學生的構成都是一樣的,包括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次實訓課中都有成功這是很關鍵的。中等生和優等生相對來說具有較好的學習自覺性我們不必太過擔心,我們需要足夠重視的是那些后進生,他們本來就對學習信心不足,如果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遭遇失敗和挫折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從而削弱他們已經具有的學習興趣,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所以我們從實訓課的一開始就要重點培養后進生,不斷讓他們成功,不斷讓他們找回自信,其實這也是對中等生和優等生的一種威懾,水漲則船高嘛。那么該如何使學生在實習課中取得成功呢?這需要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多花一些心思,在完成正常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安排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比賽,為了使后進生在比賽中取得能夠使其感到成功的成績,教師可以適當的給他們開一些“小灶”。學生也會因教師的重視而信心倍增,從而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
以下是一個數控車工實訓課題: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制作一個陀螺,然后在同樣的條件下進行實驗,看誰的陀螺旋轉的時間長,時間最長的就是優勝者。這要求學生在設計的時候陀螺的尺寸、重心必須合理才能使陀螺的旋轉時間更長。當然,在這樣的比賽中優勝者只有一個,但成功的并不是一個人。對于不同的學生來說對成功的定義也不同,不一定拿到第一才是成功,有進步同樣也是一種成功,能夠自己獨立完成這樣的比賽,加工出一個陀螺并使其旋轉起來同樣也是一種成功。學生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成功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成功,這樣的數控實訓課才是成功的。
在整個數控實訓課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起學生的專業興趣并一直做好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保鮮”工作,學生就會擁有持續的學習動力,課堂上會形成濃厚的學習與競爭氛圍,教與學都會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純子,周世杰,馬惠霞,等.高中生學科興趣問卷的初步編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7).
[2] 章凱.興趣與學習:一個正在復興的研究領域[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0(1).
[3] 金光電.高中學生學科興趣及其歸因傾向調查報告[J].教學與管理,1998(4).
[4] 李洪玉,何一粟.學習動力[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 [蘇]西·索洛維契克.學習與興趣[M].袁長在,甘雨澤,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