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郁
摘 要:該文提出職校宿舍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分析了職校宿舍文化建設的不利條件及有利條件,探討了職校宿舍文化建設的內容、方法。
關鍵詞:寢室、表層文化、深層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2(a)-0218-01
職業學校的招生對象基本上是初級中學的“差生”,中等職業學校普遍存在著教育難和管理難的問題。職校生在校期間,幾乎有2/3的時間是在宿舍里度過。宿舍對學生來說,是他們的第二教室,是他們交流思想感情與價值觀的重要場所之一。宿舍對學生的政治傾向、思想品德和生活觀念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要規范同學們的行為,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就必須加強宿舍文化的德育滲透。
宿舍文化可分為表層文化和深層文化。表層文化指生活設施、生活日用品的擺放、環境美化、規章制度。深層文化指宿舍輿論、集體意識、宿舍心理氣氛等。
1 通過宿舍表層文化建設,規范學生的行為
宿舍文化,首先是整潔,即整齊、潔凈。
生活設施、生活日用品的擺設要整齊,嚴格做到:被子(疊成方塊)一條線;箱子一條線;毛巾一條線;鞋子一條線;水桶、臉盆一條線;熱水瓶一條線;口杯、牙刷一條線。做到物居其位、有條不紊,形成整體的美感。
環境美化。主要指墻壁和室內布置的美化。墻壁上張貼什么?本質是如何看待“美”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明星照即使是美,也是一覽無余的。而那些山水風物畫卻讓人覺得韻味無窮,有時哪怕是一條河流、一棵小樹,一幢小茅屋,都會引起你深層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美的享受。室內的布置要協調,如衛生工具的擺放,花卉的點綴……,還應做到美觀大方高雅。如果說生活用品的整潔、擺放整齊,還停留在純粹的物質文化的層面上,那么,對宿舍環境的美化,則不止是一個外顯的物質文化,更是宿舍精神文化的表現。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支撐集體的四大基石是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組織。共同的理想指的是集體的成員有共同的善惡標準,即集體的道德觀。集體的建立是從思想的一致開始的。形成了集體的思想,就能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集體。宿舍環境的布置,培養了學生的集體觀念,同時表現了宿舍成員共同的審美需求,體現了審美教育的要求。
同時,利用班會課,組織全班同學學習宿舍各項規章制度,如《寢室衛生評分標準》,逐條分析,對學生易忽略的地方進行強調。另外,制度中沒有的進行補充完善。如要求在宿舍吃飯不準故意把吃剩的骨頭、飯扔到地上,因為吃完后即使馬上打掃,也會逗蒼蠅。總之,用制度來保障安全意識、節儉意識、衛生意識、實踐意識、集體意識等意識教育的實現。
2 加強深層管理,形成良好的宿舍輿論、集體意識、宿舍心理氣氛
職校生處于心理上的斷乳期,社會文化程度低,主觀好勝,對集體有一種反叛心理,在集體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協作精神,給宿舍文化建設帶來難度。另一方面,寢室文化建設是以宿舍集體為單位,它注重的是宿舍集體形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學生在宿舍生活,必須處理好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系,否則就會受到來自宿舍內部的人際壓力,有被排擠出活動圈子的可能性,而這種結果所帶來的孤獨體驗是學生所不愿嘗試的。另外,“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發展其才能的機會”,一旦離開集體,個人就失去了展現自我、提高自我的氣候。這種來自外部的壓力和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的有利條件。
班主任對宿舍應提出嚴格要求,引導學生把宿舍當作家庭,樣樣規定,時時檢查。宿舍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各自的生活目標,這些目標不盡相同,具有自發性和狹隘性,如果任其存在發展,就會滋長個人情緒,增加宿舍管理的難度。據此,班主任組織學生圍繞這一個問題展開了討論,通過討論,統一了思想,增強了團隊意識,同學們自己擬定了共同的目標:“月月都是文明宿舍,力爭評為標兵宿舍”,“偉大的目標產生偉大的動力”,這個目標代表了大家的利益,激勵著每個同學勤奮學習、嚴守紀律、積極勞動。我們引導大家把宿舍當家庭,要求“宿舍的工作人人做,集體的事情大家管”,讓每個學生都擔任一定的角色,分配一定的工作,負有一定的責任,使每個成員都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與集體榮譽息息相關,從中培養熱愛宿舍的集體主義責任感。每學期各班都按照學校要求召開以宿舍為單位暢談人生、守紀等問題的主題班會,組織以宿舍為單位的文體活動,增加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天天查,周周比,月月評,本班六個寢室都爭當“文明寢室”,初步養成了熱愛寢室的集體主義責任感,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促使良好集體的形成。
集體的建立是從思想的一致開始的,集體的輿論可以將每個人統一起來。因此,要使宿舍成員成為一個團結、向上的群體,必須加強宿舍的輿論建設。宿舍相對于教室來說是一個寬松的環境,學生在教室里不敢說的話,在這里敢說,由于各個學生的思想素質高低不一,臟話、牢騷話、不利于團結的話都可能出現。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及時引導,防止一些消極、不健康的言論對“長身體、長技術、長思想”的同學產生不良的影響。古人說:防微杜漸,就是說要把禍患消滅在萌芽之中,以預防為主。班主任不能當“滅火隊員”,到處滅“火”,處于被動的位置,要在不讓“火”燃起來上多下功夫。一方面,班主任要在每個宿舍布置“眼線”,另一方面,班主任堅持天天深入宿舍,與生活老師交談,到每個宿舍巡視、座談,對發現的學生問題及時處理,對發現的學生矛盾及時疏導,及時教育,防止小矛盾轉化為大事故。
宿舍文化的建設需要每個學生個體的共同努力,但學生不能只是被動受管理,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管理。比如在宿舍規章制度的執行中,不能完全由教師或宿舍管理員來督促執行,而應由學生自查、互查,各宿舍成立由班干部和室長組成的自查小組,每天對宿舍里的常規執行情況進行自查,再組織宿舍間的互查。這樣就發揮了學生在管理中的作用,達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確立了學生的德育主體地位,在自我管理中實現自我教育,增長才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喚起人實現自我教育,才是一種真正的教育。”
此外,在宿舍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開展“疊被子”檢查活動,看誰疊得快、整齊、美觀,請疊得好的同學現場教疊得不好的同學,直到疊好為止,做到人人過關;舉行“友愛在身邊”活動,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同學,開導情緒低落的同學。
宿舍是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場地,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班主任必須抓住這陣地,加強宿舍文化的建設,充分發揮其德育效應。
參考文獻
[1] 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和震.職業教育政策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曾玲娟,職業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