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巴西特派記者 王海林 本報特約記者 張 灝 巴西世界杯小組賽首輪賽事接近尾聲,各隊大打攻勢足球,場均進球超過3個,讓球迷大呼過癮。為了提升比賽質量,增加比賽公平性,國際足聯首次采用門線技術、消散式噴霧劑、多機位高清電視轉播等新技術,令人眼前一亮。不過,球場上的精彩掩蓋不住賽場內外的問題,巴西組委會的組織工作仍頻頻出錯,讓人啼笑皆非。 國際足聯力推的門線技術,終于在法國與洪都拉斯的比賽中派上用場。本澤馬的神來之筆,終于不必像4年前蘭帕德的射門那樣蒙冤。在電視回放都沒找到最清晰角度時,主裁判已經毫不猶豫指向中圈宣布進球有效。有評論認為,引入門線技術等高科技手段有助于比賽公平,但是會令比賽缺少一絲遺憾之美,讓球迷和媒體少了些談資,更不可能創造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爭議話題。 然而,在歷史上首個由門線技術判罰有效的進球出現之后,各路媒體還是給予積極評價。英國《每日電訊報》16日評論稱,多虧門線技術,主裁判手上的“腕表”可以在1秒鐘之內接收到新系統發來的提示,告訴他進球是否有效。蘭帕德當年在南非的悲劇也就得以避免。法新社以“法國打進歷史性高科技一球”為題,稱比賽第48分鐘的進球具有里程碑意義。巴西本地媒體《環球報》則表示,門線技術讓這次世界杯的判罰更加迅速有效,也進一步減少了爭議。而高科技的應用也讓所有的爭議只能停留在情緒層面,后續比賽中的判罰也會更加公正。 這種由德國公司研發的新門線技術,為每個球門配備7個高清攝像頭,多角度捕捉進球瞬間,每秒鐘可拍攝500張圖片,經過2000多次反復測試,基本不會出現錯誤。但現場大屏幕向球迷展示門線技術時,卻畫蛇添足地幫了倒忙。本來,洪都拉斯門將巴利亞達雷斯將球撈出的那一刻,回放顯示足球的確已經整體越過球門線,但現場卻偏偏先播放出足球第一次打在門柱上的瞬間回放,還配上“進球無效”的字樣,隨后才播放第二次,并宣布“進球有效”。這搞得洪都拉斯主帥蘇亞雷斯莫名其妙,當時就與法國主教練德尚理論起來,直到賽后仍耿耿于懷。 此外,任意球噴霧劑也是此次巴西世界杯的一大利器。2007年,阿根廷體育記者席爾瓦發明了這種消散式噴霧劑,該裝備可通過無毒泡沫在草坪上畫線,并在短時間內自動消失。有了這個小巧、可掛在裁判腰間的裝置,足球比賽中因人墻距離產生的爭議將大大減少。 新技術的使用是一大亮點,但巴西球場內部分基礎設施的不太完善或暫時失靈,也深受廣大球迷及足球運動員詬病。同樣在法國與洪都拉斯一役中,賽前出現花絮:阿萊格里港河岸球場的音響系統突然罷工,導致兩隊沒有經過賽前例行的奏國歌環節就直接開球。不奏國歌還不至于影響比賽,但前一天英格蘭與意大利的比賽地瑪瑙斯球場的草坪質量,卻引起多方質疑??磻T了英超賽場的優良場地,英國《每日郵報》驚呼,瑪瑙斯球場連一場公園野球都不配!英國《衛報》也跟著吐槽說,場地又干又硬,全是沙土,場外停車場則還在施工。不過,英國媒體倒也清楚,場地條件對雙方來說都一樣,輸給意大利是實力使然,怪不得旁人。▲
環球時報201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