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
濱水城市依水域而生,水域亦依濱水城市而有“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濱水環境。近年來,隨著國家各行各業的快速前進,城市建設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濱水空間的建設成為當代城市建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處理好濱水城市空間的規劃工作是當代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濱水 城市 空間
自古以來水與人的關系就極為緊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濱水區擁有天生內在的持久吸引力,水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場所,良好的水環境是推動城市發展、社會進步、經濟飛躍的主要途徑。現今,濱水城市空間的規劃已經被廣大學者及社會大眾所認同,如何完美的對濱水城市空間進行規劃成為了人們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大課題。筆者文章力圖歸納總結濱水城市空間建設時的方法體系:
一、 完善濱水城市空間的因地制宜工作
因地制宜是濱水城市空間建設需考慮的元素之一,項目初期需充分掌握用地地形,建造出惟妙惟肖的濱水空間。因地制宜工作一般情況下需要實現以下四部分工作。
1、進行現場相地工作,收集該用地的優劣信息。
2、在之前相地的基礎上,貫徹新的思想,合理的表現設計思路,布局分布要科學可靠,植被選擇、綠化規整要順應當地氣候,展示出各個植被獨有的艷麗。
3、規劃布局的方式多樣化的,貫徹新穎的構思,明確主題形式,如此才能更加穩妥的實現濱水城市空間的規劃與開發工作。
4、充分考察用地水電路是否暢通無阻,道路是否通達、地形種類是否需要進行改造等。
二、 貫徹濱水城市的以人為本思想
以人文本是濱水城市空間營造最核心的部分,需做到以下四點。
1.規劃中應做到回歸自然,天人合一。
2.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小品、建筑、娛樂設施等元素的建設,要時刻以人體工程學為基準。
3.當今社會中,“養生”已成為人們所關心的話題,健身、鍛煉、運動已成為人們的向往,這些場地自然也受到了市民的關注,那么我們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需以“養生”為主題。
三、 以生態延續作為規劃的主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良好實施,帶來了經濟的突飛猛進,社會的飛速發展,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廢氣、廢水的排放,造成了部分水域的污染,所以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要從以下兩點著手生態延續工作。
1.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應服從國家政策,順應社會呼吁,采用環保材料,降低環境污染,保護水資源,提升環境質量,美化城市空間。
2.濱水城市空間環境的建設,應杜絕一切有損城市環境的現象出現,禁止廢氣、廢水的排放,杜絕白色污染,避免過量二氧化碳的排放,為今后城市環境周期延續打下基礎。
四、 增強濱水城市空間的藝術性特質
濱水城市空間規劃需根據各地域不同情況建設具有不同特色的濱水城市空間,避免千篇一律的現象出現,則需完成以下兩點工作。
1.提高政部門高層人員對當代設計風格的認可,可以通過舉例、對比的方法進行解說。
2.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應當提高規劃人員的自身素質及專業技能,加強對空間藝術性的認識,增進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的發散思維。
五、 完善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工作
濱水城市空間融入的文化元素,可以繼承與發展城市歷史及文化內涵,上航紫金公園的建設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所以如何繼承與發展文化元素,是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要處理的問題。
1.大量搜集當地風土人情,整理出一套符合當地信息的真實歷史及特色文化內容,并將其嵌入濱水城市空間規劃的思路中。
2.合理的將文化元素安排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比如在垃圾箱、燈具、電桿等一些公共小品上,印上帶有該城市文化風俗的標識,以此進一步訴說城市的文明及歷史。
3.在濱水城市空間規劃中建立石碑、標識、解說牌等,無論是對當地市民或是外來游客,都是一場記憶的真實“講述”。
六、 加強工程的管理與維護工作
無論是濱水城市空間規劃的準備初期還是建設過程中或是完工后,政府及市民對其的維護都是應盡的責任及義務,政府部門需要加大管理力度,避免形成讓人難堪的局面。
1.為了使濱水城市空間可以悠遠流長,需加強市民保護意識。
2.加大政府對濱水城市空間的管理力度,為市民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空間環境,避免出現無人問津的狀態。
3.世界之大,無其不有,經過以上強調后,也不外乎有些冥頑不寧的人群,對于那些肆意破壞公共財產,污染環境的人群,政府可以適當采取處罰政策,以此來警示肆意破壞的頑固之徒。
總之,我國目前濱水城市空間規劃是一項綜合且深刻的工程項目,最終帶來的成效是多方面的,是否會帶來所期望的社會價值、物質價值、人文價值,是否符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要求都是需要后人去驗證的,所以對于濱水城市空間的規劃切不可簡單理解,不可僅局限在當下利益,需時刻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為長遠做打算,絕不浪費城市延續的寶貴良機,為濱水城市空間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切勿因小失大付出沉重的代價,多為子孫后代著想,讓良好的濱水環境千古流傳。
【參考文獻】
[1] 劉雪梅,保繼剛.國外城市濱水區再開發時間與研究的啟示[J],南京城市科學研究會:現代城市研究,2005(09)
[2] 秦趣,劉興榮.國內外濱水旅游發展現狀探析[D].貴州省六盤水示范學院,碩士論文,2010
[3] 徐永健,閻小培.城市濱水區旅游開發初探:北美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經濟地理,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