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仰據外媒報道,美國大學教授聯合會近日呼吁近100所大學取消或重新談判與中國孔子學院之間的協議。他們的主要理由是,孔子學院是中國教育部下屬的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資助的,因此認為孔子學院是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分支,目的是傳播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因而違背學術自由。首先,孔子學院主要功能是漢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類似機構在西方很多,如英國文化協會、法語聯盟、歌德學院等,其機構是否有官方色彩,與其傳播內容是否都與意識形態有關,沒有必然關系。當年美國政府“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在中國辦清華學堂,該舉動是否有美國官方色彩,是否與政治有關,美國人應心知肚明。其次,廣義地說,任何文化都與政治或意識形態有關,這也是美國長期不遺余力向外推廣美國文化的原因。西方教會在中國的種種行徑,都與政治和意識形態甚至軍事行動有關。而美國電影、電視等文化產品,也大都帶有鮮明的美國意識形態特征。即便從這個角度說,中國向外傳播語言文字教學和中華文化,也從未像西方那樣以傳教或教育為名,赤裸裸地從事政治和軍事活動。第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張對待文化要寬容,對待學術要自由,這個觀點并不錯。但聯系到其具體行為,就會發現,美國所說的寬容自由,是它們自己的文化、學術進入其他國家的寬容和自由,而不是其他國家的文化、學術進入美國等西方的寬容或自由,其雙重標準極為明顯。第四,冷戰時由于意識形態的你死我活,美國對不同意識形態的傳播采取麥卡錫主義,即嚴厲的政治迫害;如今,美國也知道把孔子學院硬扯上意識形態有點牽強,便主張采取重新談判,雖然政治迫害色彩弱了些,但本質仍是麥卡錫主義的延續。美國當前提出這個話題,表面上說排斥政治、維護學術自由,但若把它與美國“重返亞太”、在中國周邊挑事、起訴5名中國軍官等行為放在一起,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個口口聲聲要排斥政治的行為,本身就是美國政治的一部分。第五,曾幾何時,美國以“歷史終結論”橫掃天下,其對自身文化或意識形態的自信空前高漲,甚至是狂妄自大。如今面對中東、烏克蘭,尤其是伊拉克亂局,美國的自信受到打擊。面對快速發展的中國,美國文化也顯示出外強中干的虛弱。拒絕別人的文化實為文化上的種族主義,體現出明顯的不自信。如果美國依然認為其文化和意識形態是永恒的、不可戰勝的“普世價值”,又何必害怕一個從事漢語教學為主的孔子學院?哪怕它真的就是政治的?最后,美國對孔子學院的態度也顯示出對中華文化的無知。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是“和而不同”,傳播中華文化從來不以消滅別人的文化為目標。美國風聲鶴唳地對待孔子學院,正應了一句中國老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要改掉這個毛病,美國精英們應該到孔子學院認真上幾堂課,學得中華文化的本質,才不至于如此草木皆兵。▲(作者是北京知名學者)
環球時報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