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柯杉
從新增貸款質量看信貸審批,總體而言基層的二級分(支)行審批工作情況較好,但撇開領導層的正確決策和經營部門嚴把“第一關”等有利因素,信貸審批仍有不少需要改進和加強的地方,如何進一步獨立發揮審批工作對于降低風險和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能動性,是信貸管理審批人員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現階段信貸審批存在的問題
(一)信貸審批規章制度細化不夠、創新不足
二級分(支)行現行的信貸審批規章制度基本上是照用省級分行的藍本,而省級分行下發的這部分文件主要解決審批中共性的東西,同時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也是基于提高省分行一級的審批效率和二級分(支)行對上報信貸項目質量自我約束的考慮,如果基層行不作細化和創新,就很難應付一些復雜的審批問題,無法全面提示項目的潛在風險。特別是信貸項目申報書對客戶評價、業務評價和擔保評價的要求過粗,無法從制度上給予客戶經理深入研究項目的壓力。
(二)對市場、行業研究不深入,主觀判斷的成分重
信貸管理審批部門對消費、生產、投資和對外貿易領域的有效信貸需求缺乏深入的研究,無法較為準確地測算市場規模,難以從總量上控制風險。
依靠網絡和有關媒體僅對全國及全省的行業情況有所了解,而對二級分(支)行區域內各行業的經營情況、地位、發展前景及相互間的關聯關系未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無法從本地行業的角度把握風險。
由于對市場和行業缺乏實證的分析,信貸管理審批人員的判斷只是建立在經驗和個人的感性認識之上,科學性不足。
(三)對信貸政策的把握和執行缺乏定期的溝通機制
由于信貸管理審批人員在信息來源、勤學程度和業務素養等方面的差異,加之相互間缺乏一定的交流溝通,導致他們對信貸政策的把握難以更為協調,從而不利于提高執行政策的水平和審批效率。
(四)審批人之間分工不合理,不利于提高審批效率和質量
審批人之間未合理分工,對同一項目進行重復的勞動,而未針對客戶、業務、擔保以及財務因素、非財務因素作有重點的合作評價分析,不利于提高審批效率和質量,也難以對審批人員形成較強的責任約束。
(五)審批提問隨意性大,重點不突出
審批會上審批人員提問的框架不明確,主要依靠個人偏好提問,詢問的質量很難在每次審批會上保持一致,不能有重點地揭示風險。
(六)項目審批通過的標準模糊,主觀經驗、個人感性認識的成分偏重
由于上述五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使現階段項目審批在宏觀把握、微觀分析的標準上較為模糊,導致審批人員主要憑經驗和個人感性認識評價項目,難以全面掌握風險。
二、審批層與名層次及其內部之間的關系
(一)審批層與經營層之間的關系
經營層是信貸風險的“第一道關卡”;審批層是信貸風險的“第二道關卡”。
經營層可以全面按觸營銷對象,掌握大量的第一手信息;審批層只能依據經營層上報的書面材料作分析。
因上級給予的營銷壓力和現行的審貸分離體制,經營層有為擴大營銷而降低辦理信貸業務條件的主觀傾向;而營銷業績與審批層無直接的利益關系,審批人員有重質量輕規模的意愿。
(二)審批層與決策層之間的關系
審批層和決策層在信貸審批方面的代理和被代理關系不明確,導致信貸審批人員的定位模糊,工作的重心難以把握。
由于決策層在信貸政策和項目評價基本標準等方面對審批層無明確的指引,使審批人員缺乏基本的審批依據。
(三)審批人之間、牽頭人與審批人之間的關系
如果將信貸審批從合規性審查上升到風險性審查的高度,由于基本審批標準的缺乏,審批工作重復性和差異性的特征均十分明顯,審批人員之間難以建立合理的分工關系。
三、解決問題和調整關系的措施
上述問題和關系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彼此聯系緊密,且具有一定獨立性,要有效發揮審批在降低信貸風險和提高資產質量方面的能動性,就必須協調好解決問題和調整關系的步伐,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解決存在的問題
1.以省級分行下發的信貸審批規章制度為依據,進一步細化,同時根據二級分(支)行的實際應有所創新,將審批的合規性審查職能逐漸向風險性審查職能轉變,特別是須細化項目申報書的內容,通過對分解后各項問題的回答,來支撐客戶評價、業務評價和擔保評價的結論。嘗試性建立項目審批的微觀模型,將財務性和非財務性因素的量化數值代入模型中演算,從而得出微觀層面的項目評價客觀結論。
2.依據歷史數據和科學的預測,較準確地測算出消費、生產、投資和對外貿易領域的市場規模,根據各領域的安全融資比例,計算出有效信貸需求總量,作為總體風險控制的一個重要參考。利用政府部門的統計數據,通過市場調查和重點企業的深入研究,全面及時掌握二級分(支)行所在區域重點行業總體經營財務情況、發展前景和區域地位等,把準本地的行業風險脈搏。
對市場和行業進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有利于揭示區域性宏觀經濟風險,更好地趨利避害,確保信貸資產總體質量。
3.建立信貸審批人員對信貸政策把握和執行的定期溝通機制,根據內外部環境統一對有關政策的理解,交流執行政策的難點及面臨的問題,收集適時調整政策的意見和看法,提高對信貸政策把握和執行的水平。
4.在全面審查項目資料的前提下,各審批人之間可進行合理的分工,分別對各部分和各方面進行重點評價,從而有利于提高審批的總體質量和效率。
5.在對信貸項目基本風險點把握的基礎上,結合公司業務和個人業務的特點,分別確定信貸審批會的基本提問問題,確保有關的詢問重點突出、框架完整。
6.要提高信貸審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就必須在宏觀風險把握和微觀風險研究方面做好基礎性工作,應用信貸審批運行機制,發揮審批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合力,確保信貸審批質量。
(二)調整關系
1.審批層和經營層應在市場總量和宏觀風險的把握以及優勢行業、重要區域和重點客戶的確定上經常保持協調與溝通,從而有利于達成一致的信貸營銷主攻方向,提高項目經營審批效率。在統一的整體風險框架下,對具體信貸項目的審批,審批人員應積極發揮風險提示和最終裁判的作用,嚴把貸款質量關。
2.決策層有必要在信貸經營審批人員對信貸市場和風險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和適時調整信貸政策和項目評價基本標準,為審批人員定下基本的審批依據。信貸審批人員應堅決貫徹決策層的信貸營銷戰略意圖,同時向決策層反饋具體項目審批時存在的問題。
3.審批人之間應加強業務和信息的交流,以提升審批素質;根據各審批人的特長,作合理的分工,以提高審批效率。貸款專職審批人制度是建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現行信貸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主觀和客觀方面的原因,在基層行的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完善機制、夯實基礎和協調關系上下工夫,以充分發揮信貸審批在確保信貸資產質量方面的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