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祖偉 ,李曉燕
(1.山東天誠國土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2.山東銘浩房地產評估策劃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0)
土地開發整理是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管理,實現耕地動態平衡和區域耕地占補平衡,保障區域土地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政策措施[1]。我國的土地整理項目發展到現在,已經越來越完善了,針對土地整理規劃、測繪、施工的各類標準、規程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項目規劃設計工程量靠經驗估計,到目前使用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有效計量,進步是巨大的,我國的土地整理事業正在走向健康、穩定的發展道路。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認真學習各類標準、規程,仔細研究各種測繪方法和技術手段,為我國的土地整理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土地整理項目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運用資金、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通過獨立的業務單位組織開展的對項目區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以達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等目標的活動[2]。
目前,國家對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持續投入資金,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尤其注重,并且在今后時間里,還會繼續投入。土地開發整理對農民生產作業條件的改善、耕地面積的增加、農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該類項目的實施,得到了當地農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好工程,對農村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規劃設計是指對項目進行較具體的規劃及總體上的設計,使項目功能、風格符合項目定位等方面內容[3]。規劃設計是項目實施的先鋒工作,科學、合理的設計能夠發揮項目的效益,節省資金,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和長期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規劃設計階段測繪主要工作有:控制網布設、全項目區1∶ 5 000地形圖測量、界線勘測、道路、河流、溝渠縱、橫斷面測量、重點建設工程1∶ 500地形圖測量、平整田塊土方計算測量、電力設施測量、項目區內現有橋、涵、閘、井、揚水站等可供利用設施調查測量、擬建工程處詳細地形、地勢勘測、水源利用調查、項目附近主要水利設施、地下水利用情況調查、當地生產作業習慣等。
測繪工作是規劃設計的基礎,是進行規劃設計最基礎、最原始的資料,是決策正確的基本保證[4]。它貫穿于土地整理的全過程,這就要求測繪數據不僅要和已有資料想銜接,也要具有延續性,為工程施工、竣工驗收、后期管理提供依據。所以沒有準確、可靠的數據支持,設計工作也難以完整的進行,也難以設計出適宜的、科學的、合理的規劃方案。
工作流程的制定,要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緊貼實際情況,按因地制宜、合理可行的原則制定。前期階段現場踏勘時與規劃設計單位一起進行,這樣可以充分的領略設計的意圖、技術路線、各類工程所需大概投資預算等,擬定出切實、可行的測繪技術方案。收集的資料要全面、可靠,先收集最近的資料,然后再收集保存時間較長的資料,資料之間要相互印證,剔除一些不合理的資料。需要收集的主要資料有:控制點數據、地籍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地形圖等。外業工作中,調查和測繪可同時進行。
土地整理項目規劃設計階段測繪實施流程及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規劃設計階段測繪流程圖
土地整理涉及范圍較廣,地勢多樣,有平原地區,也有丘陵地區,有時還會涉及山地地形。測繪工作也要因地制宜地開展,根據各項目的地勢特點,采用不同的測繪手段,尤其在地形測繪、田塊平整、溝渠測量方面,更加要注意區分,綜合應用各類測繪技術手段,如使用CORS 網絡進行控制點的布設和地形圖碎步點采集,能快速完成測繪任務,提高工作效率[5]。
內容:收集項目區內土地利用現狀圖、小比例尺地形圖、航片、地理信息圖、1980 西安坐標系統、1954 北京坐標系及當地獨立坐標系平面控制點資料、1956年黃海高程系、1985 國家高程基準的高程控制資料。
要點:收集的資料要盡量翔實、可靠,依據適用性、相關性、現時性的原則,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將無用的資料剔除。符合原則的文字、圖件、控制點資料整理整齊,妥善存放。圖件資料最好能收集到1∶ 2 000、1∶ 5 000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這樣在外業測繪時將可大大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收集的控制點資料最好每點同時具有平面數據和高程數據,可求出統一的控制參數,減少參數求解程序,節約時間。
坐標系統的選用需根據已有數據狀況和上報資料要求確定,施測過程中使用的坐標系統應能與現有資料相結合,以保持測繪工作的連貫性和持續性。根據目前國內測繪行業普通的坐標系統應用現狀,在土地整理項目測繪時,平面可采用1980 西安坐標系,高程可采用1985 國家高程基準,但是也要依據項目實際情況確定。例如:如果項目已有數據較完善,而與上報要求的坐標系統不相符時,為了已有數據利用的最大化,節省工作時間,可使用已有數據的坐標系統進行測量,與原有數據相互接合后,再經過坐標轉換更改為上報要求的坐標系統。
土地整理測繪作為測繪的一種,其施測基本原則仍然是“先控制后碎步”,因此控制網的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6]。一般土地整理項目區的范圍較大,所以控制網的布設優先選用GPS 儀器。首先依據項目使用的坐標系統選擇控制點,將收集到的原有大地控制點按照等級從高到低排序。選擇等級高的至少4 個以上控制點(最好是D 級以上GPS 控制點,并且有點的高程數據),作為控制數據起算點。利用GPS 儀器自動求解出七參數,將七參數作為此項目唯一的控制參數,并與其他作業組分享,提高采集數據的統一性。然后,按《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要求布設圖根控制點,在重點工程周圍應設置平面精度2 cm以內,高程精度5 cm以內的控制點,作為工程實施時施工放樣的依據。
內容:先要測繪出整個項目區內小比例尺(1∶ 5 000或1∶ 2 000)地形圖,然后在根據規劃設計思路,測繪重點工程的詳細地形數據。
要點:與傳統的地形測繪相比,土地整理的地形測繪有其特殊性,例如:坎的測量,不僅在坎上測量,測出位置、高程,還要測出坎底的高程,以便計算土方量。水庫的測量,不僅要測出水庫形狀、水涯線,還要測出水深、枯水期和豐水期水涯線范圍,以便準確計算每個季節的庫容量。攔水壩的測量,要測出壩頂、壩底高程,壩的截面及兩側地形。
技術方法:在收集的圖紙中選擇比例尺最大、最接近現在的圖件作為工作底圖,測繪時采用“調繪加修測”的方法。地類圖斑等面狀地物可通過調繪來變更底圖,位置改變、新形成的地物可通過實測來修改底圖。這樣的方法可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時間、降低成本。修測可使用GPS-RTK 技術[7],GPS -RTK 技術的應用使得數字化測圖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費用省等特點,目前該技術已得到測繪行業的廣泛認可。
內容:需測的道路主要是項目區內的農村道路,有村村通硬化路、長期形成的鄉村主要交通土路、生產路。需測的河流、溝渠主要是項目區內可以進行整治和利用的河流、溝渠和需要新開挖的各類溝渠。
要點:道路斷面測繪根據不同地形采用不同方法。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以橫斷面測量為主,每200 m測一個橫斷面,在橫斷測繪基礎上沿道路中線繪制縱斷面圖,縱斷面無需單獨測繪。丘陵、山地地勢起伏較大,以縱斷面測量為主,測出縱向曲線,每100 m或變化較大處加測橫斷面。河流、溝渠涉及對水資源的利用,是土地整理的主要工程,對測繪成果的要求也較高。首先要沿河岸每1 000 m留設一對控制點,方便斷面施測和工程施工放樣。然后每100 m測設一個橫斷面,在河道轉彎處、高低起伏變化處加測橫斷面。河、渠的縱斷面沿河底中心、左岸、右岸分別繪制,并合加在一幅縱斷圖上。
技術方法:當斷面形狀較規則時,可采用“6 點法”,例如:溝渠斷面采點;底部兩點,溝邊兩點,向外延伸兩點,如圖2所示。

圖2 溝渠、道路采點圖
此方法易于掌握,方便工作的迅速開展,對使用的測繪儀器的要求也不高,GPS、全站儀,水準儀均可,而且能夠滿足規劃設計方面的要求。當斷面形狀不規則時,應在形狀變化處加測采集點。
內容:主要是現有變壓器和電力線的測繪,變壓器不僅要測出位置,還要記錄額定功率、頻率特性等參數。電力線要測出走向,記錄線路名稱、電線功率、使用狀況等,這有利于設計方案的選擇。
要點:電力設施的測繪并不是將所有的電力設施測出,而是根據規劃設計階段測繪任務書的要求,有選擇地測繪。一般是10 kV輸電線及相連變壓器,現狀可利用井配電線及相連變壓器。像10 kV以上的超高壓線,村莊居民使用的配電線,村莊、廠區、機關事業單位內變壓器因不能用于項目建設,所以不需要進行測繪。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土地平整較容易,涉及土方量較小,可采用方格網法測量,施測過程中遇到地勢較低洼或起伏較大時,可用加密方格網間距方式解決。
丘陵地區地勢起伏較大,地形復雜,以梯田為主,田坎較多,規劃時也多將小梯田設計成大梯田,減少田坎,以方便耕種。所以在測量中需將梯田的位置、形狀、大小、高差等數據詳細繪出,形成翔實、可靠的田塊數據。可采用斷面法施測,也可采用方格網法施測,但在遇到沖溝、陡崖、祼巖地、林地等較特殊的地貌時,需將這些地貌的范圍測出,并繪制出這些地貌詳細地形圖件,方便規劃人員判斷這些地貌是否可以利用,整理成耕地。
內容:界線測繪分土地權屬界線測繪和其他界線測繪兩部分。①土地權屬界線包括村、農、林、牧、漁場界,居民點外的廠礦、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企業事業單位的土地所有權界和使用權界[8]。在劃定土地整理區時一般不打破行政管轄界線,這樣可以保證比較清楚和明確的土地權屬關系,既可以避免權屬糾紛,又可以準確測算整理后不同權屬單位的土地面積和新增耕地面積,對整理后不同權屬單位的確權、登記、頒發土地權屬證書意義重大,所以土地整理整理項目中要進行權屬測繪。②其他界線包括項目區總范圍、新增耕地范圍、村莊范圍、不參與整理的地物范圍(如:鐵路、等級公路、河流、有林地、水庫、養殖坑塘等),這項工作涉及部門較多,需要國土部門、水利部門、林業部門、鄉鎮政府、各村委會共同參與。
要點:權屬界線測繪難度較大,涉及各相關單位的實際利益,爭議也較多,如全部實地測繪工期較長,成本較高,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權屬界線測繪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權屬資料(如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資料),獲得相關單位認可后,轉繪到工作底圖上。界線測繪首先可由項目申報部門組織各相關單位,采取會議的形式,在現狀底圖上大致確認范圍。然后有序安排時間到現場查勘,實際測出,各方共同認可,避免以后發生有爭議的事件,利于項目的施工和后期管理。
內容:規劃人員根據設計的總體原則和當地相關部門的建議,會預先確定一些重點工程,包括:擬建蓄水池、擬建揚水站、擬建攔水壩、擬建水閘、擬建橋、涵等,這些工程確定后一般不會改變,所以會要求測量人員對這些重點工程提前測量,取得詳細的數據資料,方便針對這些單獨的重點工程詳細規劃。
要點:測繪可按工程項目選址測繪的標準,繪制1∶ 500或1∶ 1 000的地形圖,并根據重點工程的特點,在地形圖測繪基礎上增加一些規劃需要的數據。具體為:擬建蓄水池測出位置和高程,按1∶ 1 000地形圖測繪標準向外擴展50 m測量。擬建揚水站測出位置和高程,擬建處50 m范圍內1∶ 500地形圖及水面高程和水深。擬建攔水壩、擬建水閘、擬建橋、涵在擬建處測一個橫斷面,然后測量上、下游100 m范圍內1∶ 500地形圖。
現狀井要測繪位置、高程,并記錄井的形狀、寬度或直徑、出水量等數據。現有灌溉管道要測出位置、走向,記錄管道直徑、使用情況。
設計林帶一般設置在道路、溝渠兩側,在部分可與道路、溝渠的縱、橫斷測量一起,不必單獨進行。擬建井、擬埋管道可與田塊平整測量一起進行,根據當地地下水情況和田塊的高低走向設計,無需重復勘測。
內容:①繪制各類圖件,主要有:項目區總地形圖,水利設施示意圖、電力設施示意圖、道路示意圖、新增耕地示意圖、路、河、溝縱、橫斷面圖、擬建重點工程1∶ 500、1∶ 1 000地形圖。②編寫文本資料,主要有:控制點成果表、界址點成果表、基礎設施統計表、測繪技術總結報告。
要點:總地形圖的繪制要整潔、完整,以工作底圖為基礎,將外業調查和實測的數據展繪的工作底圖上,將收集到的權屬界線也轉繪的底圖上。通過整體修改,統一字體大小、統一線型、統一地類符號。各類示意圖要繪制清晰、簡單明了,并對地物進行編號,保證地物位置的準確和走向的正確。縱、橫斷面圖依地物編號的順序繪制,先縱斷后橫斷。紙張選用A3 或A4紙,當縱斷圖特別長時也可選用A4 整卷紙,繪圖時要考慮紙張情況。擬建重點工程地形圖繪制要詳細、準確,需建工程處用虛線標出并注記文字。
測繪成果要完整、全面并匯編成冊,依測繪實施的順序編制目錄。需匯編的成果有:規劃設計階段測繪任務書、技術設計書、收集的資料、控制點成果表、總地形圖、各類示意圖、斷面圖、擬建工程地形詳圖、界址點成果表、基礎設施統計表、測繪技術總結報告。
測繪技術在土地整理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了,從規劃設計到竣工驗收,乃至后期工程管理,都需要測繪人員的參與。在實際工作中,測繪并不是做的越精細越好,也要考慮成本、時間和效率。項目的不同階段對測繪的要求不同,在具體的項目實踐中,應積極學習、總結各階段的測繪要點,努力提高測繪技術水平,降低測繪費用成本,使測繪技術在土地整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1]陳建軍.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中的應用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2012,4:143 ~144.
[2]TD/T1011 -1013.土地開發整理標準[S].
[3]TD/T1012 -2000.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S].
[4]馬琳,劉洪志.測繪技術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25):117.
[5]馬廣濤,董方曉.CORS 技術在土地整理測繪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16):21.
[6]張金亭.試論土地整理測繪[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6(1):271.
[7]聶上海,段立瓊.GPS-RTK 技術在數字化地形圖的應用試驗[J].測繪通報.2005(3):30.
[8]呂挺.土地整理測量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礦山測量,2005(4):41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