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寶君,尹愛青
(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關于開放式音樂教學策略的研究*
——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維度
姜寶君,尹愛青
(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吉林長春130024)
新的課程觀正逐漸改變著師生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新的教學改革呼喚聲中,開放式教學以其獨有的價值取向,成為我們當前教學中新的熱點。開放式音樂教學的意義就在于為學生敞現廣闊的精神世界和發展空間,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知識的意義和音樂知識結構的形成過程,能夠自主地提出自己發展的目標,關注和利用各種可提供自身發展的音樂學習資源,旨在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開放式;音樂教學;策略;個性發展
在當前音樂教育發展過程中,個性與個性發展問題,不僅是長期困擾基礎音樂教育的敏感話題,更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正因為如此,《音樂新課程標準》在其“基本理念”部分也明確地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1]84
開放式音樂教學主要是指以師生共同營造開放的音樂學習世界為途徑,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以人文為主線,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其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為學生所熟悉、所了解。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音樂學習空間,更好地引導學生喜歡音樂,并對之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音樂課堂上展示自我,提高自我,使音樂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最終以學生獲得主動發展為目的的音樂教學活動。這種“開放”不僅包括音樂教師教學思想、教育觀念的開放,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學習內容的開放,更包括學生音樂學習方式的開放,學習體會和學習感受的開放,學習決策過程的開放和音樂學習環境的開放。它是以學習者為本位,重視情境布置、多元評價的學習方式。開放式音樂教學的意義就在于為學生敞現廣闊的精神世界和發展空間,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知識的意義和音樂知識結構的形成過程,自主地提出自己發展的目標,關注和利用各種可提供自身發展的音樂學習資源等,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在開放式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音樂領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學生整體上主動形成個性發展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將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所接受的音樂教育的廣度與深度較大地影響著其他素養的提高與音樂能力的發展。因此,開放式音樂教學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對各種影響音樂教學的因素都要給予高度的重視。開放式教學以其獨有的價值取向,呈現給人們新的教學視野。
個性發展,既是人的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它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及核心內容。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提高,國際的競爭,都需要大批具有獨特個性,完整人格,善于思考,充滿批判精神和創造力的新型人才。社會的活力離不開創造,而缺乏個性就不會有真正的創造性。近年來,世界各國均對個性教育給予高度重視,關注個性發展已經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教育發展大會編著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將“培養一個人的個性并為他進入現實世界開辟道路”作為教師的重要任務。聯合國大會于1989年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將“最充分地發展兒童的個性”作為教育的首要目的。
從音樂課程改革來看,“注重個性發展也是音樂課程基本理念之一,是以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的。因為不同的學生個體,生活在不同的自然環境中,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經歷、性格素質和天賦稟性,所以,在音樂審美愛好、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情趣等方面都形成了不同的個性,在對音樂的感受、認識過程中表現出各自不同的差異性。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志趣、才能、資質特長和愛好,因勢利導,促進其和諧完美地發展,通過培養個性健全、人格獨立、富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人才,來滿足社會的多方面需求。”[1]84
(一)個性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獨特性發展
個性化教學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方式和興趣經驗等方面的差異為目標,以突出教師個別化指導和學生個性化學習為特征的一種教學策略。重視個性化是開放式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征與核心理念,以“珍惜每一個學生”為出發點。人們常說:“每個人都有長處”。教師們也經常說:“希望激勵個人的長處”,既然如此,為何不考慮注重學生的專長,讓學生個性化的成長呢?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強調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阻礙和抑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中,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要培養出眾多高質量的人才。當今世界教育的發展潮流普遍重視人的發展,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把學生的個性發展看作是創造力的源泉。由此可見,重視個別差異,發展學生個性,這是現代音樂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這些特點主要表現在音樂學習的情感、意識、狀態等過程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音樂心理品質,這種區別于他人的個性心理特征、音樂能力和氣質就構成了個性化的特點。
在開放式音樂教學中,個性化教學首先從教學內容上要注重音樂知識的整合,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挖掘音樂內涵;其次在教學進程方面要注重整體性和層次性;再次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多樣化、多種形式下參與音樂學習活動。音樂是體驗性的學科,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體驗才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并積累學習的成果。開放式音樂教學,最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和個性的張揚,良好的音樂教學課堂也應該是學生個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力與創造力馳騁的場所。教師要善于體會蘊藏在學生內心中渴望同外部世界交流的主動性發展的潛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機會表現自我,使個性和特長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另外,音樂教學內容本身并不是固定的、封閉的、絕對客觀而不容懷疑和更改的,而是可以因前提條件的改變而人為選擇的。在開放式教學中,在提供學生學習內容時就要為學生敞開創造性地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空間。對教師而言,教師要盡力通過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再創造和呈現,為學生營造一種參與的開放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對學生而言,每個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也會形成個人化的理解,每個學生學習知識、促進其知識結構不斷演化的過程,不是沿著固定思路被灌輸和塑造的過程,而是一個自主建構的過程,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主動的、獨特的發展。
(二)異步性教學策略關注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傳統的教學所以是封閉的,很重要的一個特征是表現在音樂課堂教學的同步特點,一個班有50名左右學生,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過程以及作業和要求,完全是一致的,這種同一內容、同一要求、同一進度、同一手段、同一結論的教學完全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承認差異、因材施教是異步教學的理論基礎。異步性教學在當前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實施起來相當困難,這也是開放式音樂教學過程中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在整個音樂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發展的差異性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速度、學習能力、學習適應性和興趣經驗等方面的差異為特征的。教學模式主要有集體指導補充模式、學習進度模式、學習起點模式、學習順序模式、課題選擇模式,每種模式都側重于關注學生某一個方面的差異,但同時兼顧其他方面的差異。教學時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領域、學習內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選擇和使用,如圖1[2]。

圖1 異步性教學策略
開放式音樂教學實施異步性教學策略,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關注”。通常可采用以下幾種措施:(1)在課堂上進行分組教學。就是把層次不同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優勢互補、共同進步。(2)課堂上關注后進生。異步性教學要求教師特別關注后進生,鼓勵后進生多發言,并適當地加以鼓勵和表揚,多給他們一些鍛煉的機會。(3)課后要個別輔導,這是異步性教學的方法之一。對于那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教師必須要進行個別輔導。但輔導的方式要多種多樣,富于變化。對那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教師也要給予關注,重點從努力的方向上、課堂上的突出表現上給予提升和鼓勵。(4)課后的彈性作業,這是被教學實踐證明了的十分有效的異步性教學方法。(5)在評價定量上,允許中等生、后進生有獲得較高評價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探究性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創造性發展
對強調以“探究”為特征的音樂教學是我國音樂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的探索領域,也是世界各國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所謂探究教學即由學生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開放式音樂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解決問題等探索實踐活動,來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的一種教學方式。探究性學習在音樂教學中也是一個充滿新意的話題,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這并不是說,我們所有音樂教學都要采用探究的形式進行,有一點音樂教師們必須注意:探究需要一定的條件,必須遵守一定的原則。探究所面對的必須是一個有價值的未知世界,所采用的必須是一種自主的教育方式,所要求的必須是一個獨立的學習過程,所需要的必須是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所期望的必然是一個互動的活動課堂,所追求的必然是一種深層的情感態度,所獲得的必然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結果,所培養的必然是一種主體的創新精神。
探究課題是探究性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好的選題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激活學生知識儲備,達到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反之如探究的課題確立不恰當,探究性學習將無法實現預期的目標,難以進行下去。開放式音樂教學中探究課題的確立內容必須是音樂教學領域中的核心問題;寓意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難易程度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和音樂藝術能力的發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能夠綜合學生以掌握的相關文化知識,以達到一個新的音樂能力。如:音樂探究課題“鼓的文化藝術”,首先探索“鼓”產生的文化背景和聲音特點及在生活中的作用,關聯軍事、宗教、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種領域;其次探究在音樂領域中,“鼓”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最后通過聽賞、即興創編、評析、表演等,學會對“鼓”的運用,表達情感。
探究性教學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和創新能力。音樂課程改革強調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創設學生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條件,讓學生有自由的、自主的活動空間。音樂教學要讓學生在模擬角色、演繹情節、自由創編的過程中,賦予學生發展個性和想象的空間,通過體驗提高學生審美認知、技能、情感、創造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在探究、體驗活動中去發現問題,并發揮自己的創造想象能力,在相關的藝術活動中得到啟示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四)自主性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學習是在學生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運用原有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創造性地解決音樂學習內容或課題的學習方法。在開放式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開展自主性的教學就要自覺改變“我講你聽”的傳統模式,改變那種只考慮教材要求和從教案出發,立足音樂知識傳授,越系統越充分越精細就越好的指導思想,改變那種不考慮學生需求,不顧學生感受,學生只能被動聽講,學唱,越安靜越整齊越能跟著老師思維走就越好的陳舊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說,音樂學習是一個“內心的旅程”是一個非常個人化的過程,是伴隨終身的學習過程。通過自主學習使自己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體驗到音樂學習的快樂。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主能力的發展。
在開放式音樂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的,學生自主的學習也是相對的,是“比較”自主的學習。這種教學策略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使其不斷地獲得新知識。在小學階段由于元認知能力沒有發展起來,學生還不知道在什么時候、什么條件下“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但他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可以利用自主學習來提高和改善自己的學習。到了初中或高中時期,自主學習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某些他們熟悉的音樂領域,就可以在沒有他人指導的條件下,自覺地、靈活地運用自主學習來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習效率。開放式音樂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是促使學生形成生成性、創造性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自己概念的形成。注重的不是學生外表上的活躍,而是學習強度和效率的提高,是學生獨立、能動、富有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而使音樂學習活動更富有實效。
實施自主性教學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3]:(1)教學時間或開發課程單元的哪一部分課題適用于自主性學習?時間夠不夠?學生是否具備了自主地學習該課題的知識和能力?(2)應當準備哪些學習手段?教科書中已具備哪些學習手段?需要哪些其他的學習手段?學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自主學習?可利用哪些學習材料?(3)如何確定課題?如何引發出其他活動(再生性活動、生產性活動、實踐活動、個人活動、集體活動等)?如何分配課題?是全班一起學習還是分組學習不同的課題?(4)設想在學習過程中將會碰到什么困難?要給學生哪些幫助(如書籍、資料、作業步驟、周詳的作業計劃、同學之間互助互學)?能否正確引出結論并抓住本質的東西?(5)如何評價所得出的結論?如何做事后處置?
[1]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熊梅.新型學校的構建[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37.
[3][日]佐滕正夫.教學論原理[M].鐘啟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56.
The Study of Opening Music Teaching Strateg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on of Student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JIANG Bao-jun,YIN Ai-qing
(College of Music,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New curriculum outlook is gradually changing teachers'and students'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Amid the new teaching calls by its unique value orientation opening teaching has become a new hot point in the present teaching.The significance of opening music teaching lies in its opening to the spacious spiritual world for students and to the free development space,which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learning of knowledge and formation process of music knowledge structure so that students can independently propose their own aims of development,pay attention to and utilize all kinds of music learning resources available,whose ultimate aim is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ersonality.
Opening;Music Teaching;Strategies;Personality Development
G42
A
1001-6201(2014)03-0219-04
[責任編輯:何宏儉]
2014-01-15
吉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規劃課題(JLSJY2012G106)。
姜寶君(1972-),男,吉林白城人,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通訊作者:尹愛青(1958-),女,福建南平人,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文的部分內容來自作者的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小學開放式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