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工作調研的基礎上,借鑒其他省市工作經驗,對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提出對策與建議。認為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應根植于縣域文化的鄉土性與原賦性,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源可溯;要服務于提升縣域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的質量,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的放矢;要依據一定的理論原理開展工作,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據可依;要有組織保障,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章可循。
關鍵詞: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040-02
一、研究背景
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均對縣域文化品牌打造高度重視,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鑒的經驗與模式。省級層面:遼寧省實施了“一縣一品牌”建設工程,通過示范帶動、分類指導、分批推進的方式,分文化產業類、文化活動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三大類來制定具體的發展戰略及推進措施,逐步培育壯大縣域地方文化品牌[1];湖北省實施了“一縣一品”的文化品牌創建活動,建立了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縣域文化品牌實施層面的創建機制[2]??h級層面:2012年全國文化產業競爭力十強縣首位的山東省曲阜縣實施了打造孔子文化品牌、延展、深化孔子文化品牌的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路徑,是我國縣域文化品牌建設的典范。
河北省高度重視縣域文化的發展,在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中,縣域始終被擺在突出的位置。2012年,“中共河北省委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振興縣域文化,建設一批文化發展示范縣的戰略發展目標。并組織了“河北省文化產業十強縣”與“河北縣域公共文化建設二十強”的評選活動。
二、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調研
為了能夠深入分析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的現狀,本課題組對河北省石家莊市、承德市與秦皇島市共計29個縣(包含縣級市)的縣域品牌建設情況進行調查。調研資料來自媒體公開報道、三市各縣域近三年政府工作報告與實地走訪。
河北省石家莊市、承德市與秦皇島市各縣域普遍重視縣域文化,并力圖通過打造縣域文化支撐縣域文化、經濟與社會發展。其中,提出“文化興縣(市)”與“文化強縣(市)”發展戰略的縣域共25個縣,占調研縣域總量的86%;16個縣已經開發開展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工作,占調研縣域總量的64%。這些縣域進行縣域文化品牌建設的措施主要有:一是重視縣域文化硬件與軟件建設,營造縣域文化品牌環境;二是舉辦文化節慶與拍攝影視作品,傳播縣域文化品牌形象;三是媒體投放廣告,提升縣域文化品牌知名度;四是發展旅游產業,注重縣域文化品牌體驗。
所調研縣域,在縣域文化品牌建設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縣域文化品牌名稱泛化,缺少凝練,品牌核心價值不夠突出;二是縣域文化品牌定位模糊,缺乏個性化設計;三是縣域文化品牌傳承模式單一,缺乏富有活力、常態化的傳承方式;四是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單純依靠政府主導,缺乏社會群眾基礎;五是忽視縣域文化品牌審計,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不系統、不全面。
三、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1.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根植于縣域文化的鄉土性與原賦性,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源可溯。
縣域文化與城市文化相比,有很強的鄉土性與原賦性,因此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應遵循自己的發展規律。構建縣域文化品牌,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要以區域優勢、歷史民俗文化優勢與特色物產文化優勢作為基礎,重視保護和傳承好文化遺產,延續歷史文脈,重視從本土文化中汲取源頭活水,打造特色鮮明、開放兼容、和諧生動的縣域文化品牌。
河北省是文化大省,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正在著力打造“紅色太行、壯美長城、誠義燕趙、神韻京畿、弄潮渤?!蔽宕笪幕放啤:颖笔∈∮蛭幕艽蟪潭壬鲜且劳锌h域文化進行傳承,有的縣域文化在全國范圍內都具有唯一性與與高知名度和廣泛的影響力,更多的縣域文化卻如待字閨中,需要深入發掘、系統整理、充分展現其魅力。在社會發展經歷大變革、大調整的今天,河北省建設縣域文化品牌必須要堅持對縣域文化的自信,不能迷失于社會的發展變革中。
2.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服務于縣域經濟的發展,要服務于提升縣域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的質量,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的放矢。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應該服務于縣域經濟的發展,通過品牌引導、價值識別、形象延伸,切實的為縣域經濟發展演好角色、做出貢獻。一是與縣域主導產業接軌,如河北省昌黎縣縣域文化品牌——“碣陽酒鄉”,展現昌黎葡萄酒產業的形象風貌;二是與縣域發展戰略定位接軌,與河北省平山縣縣域文化品牌——“大西柏坡”,體現了河北省平山縣縣域整體發展定位;三是與縣域經濟發展的潛力與優勢環境接軌,如河北省豐寧縣縣域文化品牌——“灤潮源頭,京北氧吧、小川故里,剪紙之鄉”,體現了豐寧縣區位優勢、生態環境優勢與文化底蘊優勢。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促建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要在繁榮縣域群眾文化生活中發揮應有作用。使縣域文化品牌能夠接地氣,讓人民群眾在文化生活中能夠感知到、體驗到、借力到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實際效果。石家莊市晉州市在打造“中國鴨梨之鄉”的過程中,做到了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與群眾文化的無縫連接,引導組織了由詩歌愛好者創辦的“梨花詩社”,現在擁有會員有600余人,豐富了縣域群眾的精神世界與文化生活。
3.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的科學工作,要依據一定的理論原理開展,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據可依。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完整性系統工程,包括縣域文化品牌的要素結構、品牌定位、品牌傳承、品牌傳播、品牌審計與品牌保障機制等內容。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重視對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素進行解構,找準品牌的核心價值與品牌組合的形式(即品牌外在表現形式)。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的共性核心價值體現在對河北省鄉土文化的自信與堅守,對生態文化的珍愛與秉承,對縣域文化形象的個性把握與有效識別上。并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通過整合縣域豐富多彩的歷史民俗文化與物產環境文化來實現品牌組合。endprint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重視縣域文化品牌定位,使其要既能彰顯縣域文化特色,又能與縣域經濟有效接軌。一是文化線性定位,即在延續縣域優勢文化脈絡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品牌定位,使文化資源直接能夠為縣域產業所用,實現文化品牌到產品品牌的過度。二是文化延展性定位,即在提煉縣域優勢文化本地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文化品牌定位,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強縣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三是文化渲染性定位,即通過文化品牌定位,突出強化縣域文化的魅力,為招商引資搭建平臺。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傳承要采取靜態傳承與動態傳承相結合的、有生命力、可體驗的文化傳承方式。除了目前采用的建設縣城的文化館、園、街等靜態展示形式之外,應該探索更新穎、更具活力且容易實現常態化的傳承方式[3]。比如,選取縣域某些文化底蘊深與縣域文化品牌密切相關的鄉鎮,作為縣域文化品牌傳承地,進行持續打造與建設。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傳播要符合現代傳播學規律。一是傳播主體要全員化,既在政府的主導下,調動政府、企業、公眾、非盈利組織共同參與到縣域文化品牌的傳播工作中來。二是傳播客體個性化,既縣域文化品牌要個性突出、易于傳播。三是傳播媒介多元化,除了電視、紙媒等傳統媒體外,有注意運用好博客、微博、微信、微電影等網絡傳播渠道。四是傳播受眾分眾化,既要對傳播受眾進行市場細分,要研究各個受眾群體的需求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傳播。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重視品牌審計工作??h域文化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品牌建設效率、效果及時作出審計與評估,并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要建立縣域文化品牌建設的保障機制??h域文化品牌建設不能是政府的獨角戲,應注意發揮社會群眾在縣域文化品牌建設的作用,應調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積極性,應妥善處理各利益相關群體的關系。
4.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需要上級政府通盤考慮,要在組織層面,建立促建、督查、考核機制,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有章可循。
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關乎省域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省域文化品牌的整體打造,因此,需要上級政府的通盤考慮,制定發展戰略與工作實施路徑,具體來說,就是省級層面的頂層設計、地市層面的承接推進與縣級層面的貫徹執行。河北省要借鑒其他省的工作經驗,盡早啟動實施河北省“一縣一品”戰略,開展覆蓋全省的縣域文化品牌創建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牽頭,文化部門配合,對全省縣域文化品牌進行摸底,發揮示范帶領作用,分類指導、循序展開。各地市要組織文化、歷史、經濟等方面的專家對縣域文化品牌建設把脈,使其納入科學軌道,同時還要注意縣域文化品牌在地市級范圍內的協調與組合,創造出“1+1>2”的聚合效應。
成立河北省縣域文化品牌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各市縣相應工作機構,下發相關文件指導、督促各縣域的文化品牌建設工作,把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考核內容。在組織層面,建立促建、督查、考核機制,使縣域文化品牌建設工作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 遼寧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聯合課題組.關于推進遼寧省文化“一縣一品牌”建設的初
步構想與政策建議[J].遼寧經濟,2012,(10):4-10.
[2] 湖北省文聯課題組.推動縣域文化科學發展的有效載體——關于湖北省“一縣一品”文化品牌創建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經濟,
2011,(11):21-22.
[3] 李建峰.縣域文化品牌傳承地的理論探索[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3,(4):1-3.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