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孫力男
摘 要:老工業基地的興衰是科技發展與資源配置的共同結果。歐美等發達國家依靠其成熟市場與體制,對陷入衰落的老工業基地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和振興,其本質是根據市場規律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并配合相應的制度保障和政策調節,使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活力。國外振興老工業基地的經驗對我國老工業基地的改造振興有著深刻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老工業基地振興;市場規律;科技振興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8-0044-03
一、國外老工業基地衰退基本情況梳理及原因分析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老工業基地相繼呈現出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緩慢、技術更新遲滯等嚴重衰退現象,突出體現在能源消耗嚴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工業生產能力逐漸萎縮、環境污染嚴重和失業人數激增等方面。老工業基地的興衰是隨著工業革命的不斷深入發展,由科技進步引發產業結構升級,最終導致市場配置資源的重心轉移。在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大規模使用機器所需的生產要素在傳統產業中所占比例偏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自然資源等初級生產要素對工業化的影響便越來越小。這樣,原本擁有生產要素優勢的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甚至部分資本密集型產業便日益衰退,老工業基地的衰退是市場和技術發展的客觀結果。國外老工業基地的衰退,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然資源日益枯竭,競爭能力不斷下降
工業革命是從機器的生產和使用開始的,而與其緊密相關的煤鐵產區則是老工業基地建立的基礎,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必然會導致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喪失生產成本優勢的老工業基地在新興產業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2.對傳統市場依賴強,缺乏資金能力支撐
老工業基地的工業企業投入高,規模大,各工業企業之間聯系緊密,使老工業基地的工業體系非常穩定。另外,新技術升級改造過程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開發成本,也使老工業基地對市場信號反應不靈敏。總之,老工業基地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對傳統市場的過分依賴和缺少必要的資金投入支撐導致老工業基地競爭能力持續下降,這些問題的逐漸積累成為老工業基地衰落的重要原因。
3.產業結構調整緩慢,不再適應市場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信息產業增長速度不斷加快,開始取代傳統產業的主導地位,對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升級提出了新的挑戰。并且,隨著生產技術水平和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結構中心由第一、第二產業快速向第三產業轉移。產業結構不斷升級,使傳統的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化,而自然資源等初級生產要素在產品的生產中的重要性不斷下降。比如原聯邦德國,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從1950年的88%逐漸降到1972年的32.3%,化工原料也由煤炭轉向以石油、天然氣為主,導致煤炭產區急遽衰落,而煤炭工業又是西方老工業基地的主導產業,煤炭工業的萎縮必然會加劇老工業基地經濟衰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改變了不同產業的比例關系,同時也導致了各行業所需就業人口數量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工業人口不斷減少,而非工業人口不斷增加,就業人數不斷下降。總之,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給老工業基地的產品市場和就業市場造成新的壓力,出現了產品生產規模下降和失業人口增多等問題。
4.科學技術含量較低,生產工藝較為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繼續深化,生產要素在資源配置中比例逐漸降低,推動產品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進而改變了原有的市場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均衡狀態和各產業的分布格局。如在石化工業中,石油精煉技術和高分子化學合成技術的進步,使能源工業和化學工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對石油的需求量激增,帶動了傳統石化工業的發展。這樣,技術更新緩慢或技術含量較低的一些行業就慢慢被市場所淘汰。另外,外部經濟環境的日漸惡化也加大了老工業基地企業的生產成本。人口增長過快、失業率居高不下、環境日益惡化是西方振興老工業基地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缺乏健康的投資環境使老工業基地吸引外資能力下降,資金、人才流失嚴重,使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陷入了死循環。可以說,老工業基地的衰退是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市場需求不斷轉變等的自然結果。“任何高速增長的工業部門發展到成熟期以后,增長速度都將減慢”,這正說明了老工業基地應該由能源產業和制造業等傳統產業,向原子能、計算機、空間技術、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轉變。老工業基地的衰退是市場經濟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關鍵的是如何重振老工業基地當年的雄風。
二、國外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措施
1.設立專門機構,制定振興規劃
為振興東北部“銹帶”工業區,美國設立了經濟開發署,直接對老工業基地當地政府進行資金和政策支持。法國也建立了促進工業衰退地區產業轉型的專門機構,對老工業區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轉型工作。德國在對魯爾區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成立了魯爾地區發展委員會,負責規劃魯爾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區政府還創立了地區會議制度,由政府、工會、行業協會等多元主體共同協商制定地區發展戰略,討論具體實施項目,使決策充分來自基層。政府還先后制定了《聯邦區域發展法》、《煤礦改造法》、《投資補貼法》等多項配套法規以規范改造的實施。針對北九州地區自然資源枯竭,經濟增長乏力的現狀,日本政府把該地區列為“特別整治地區”,組建產煤區振興事業團專項負責該地經濟的復興。
2.加大資金投入,促進技術進步
無論是整合傳統工業企業還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都離不開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保障。另外,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也需要不斷加大對新技術的投入來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這是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關鍵。20世紀中后期,美國為刺激汽車產業的發展采取了各種措施,僅克萊斯勒一家就得到聯邦政府十幾億美元的貸款,正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底特律這個以汽車工業為主導產業的老工業基地才得以恢復生機。endprint
3.加強宏觀規劃,提供制度保障
具體表現在:對現有盈利能力較差、缺乏核心競爭力的虧損企業進行兼并重組,改善運營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引導原有的劣勢企業合理破產、兼并或重組,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合理引導資源、技術、資金等從使用率低的部門流向使用率高的部門,提高技術和資金的利用率;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為新興產業提供制度支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合理分流失業人口,對下崗職工進行再就業培訓,保證產業結構調整順利進行。
4.確立主導部門,改變產業結構
老工業基地作為產業部門的空間聚合體,隨著主導產業部門的衰退,其上下游相關產業部門也必然隨之衰退。歐美等發達國家多通過發展新的接續產業幫助老工業基地走出困境。美國在振興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表現出強大的產業轉換力。馬薩諸塞州利用人才優勢,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科技力量帶動當地經濟。該州波士頓地區高校云集,地區政府針對這一優勢,大力倡導校企聯和,為高技術產業的騰飛奠定了人才基礎。今天的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所在地波士頓128號環形公路,已成為同西海岸“硅谷”齊名的研究和生產高精尖產品的開發帶。馬薩諸塞州的產業轉型速度大大快于美國東部其他老工業地區。魯爾工業基地在煤鋼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汽車、電子、紡織、食品等新興產業,使魯爾區原來較為單一的產業結構轉變為以煤鋼生產為基礎,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多部門相結合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國外振興老工業基地對我國的啟示
國外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措施對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從目前我國老工業基地經濟運行狀況看,應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市場配置資源是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根本途徑。我國要振興老工業基地,就是要在國家的指導下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通過改革所優質結構和產權制度建設塑造充滿活力的微觀經濟主體;要通過完善價格和競爭機制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傳導機制。同時,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盡量減輕市場配置中的外部環境和資源浪費問題,早日打破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不合理的產業分工格局。
2.加快產業結構升級
在振興我國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片面追求發展高技術產業而放棄原有的比較優勢和良好基礎。如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重大裝備制造業,現在仍具有較強的生產、科研和人才優勢;金屬制品、普通機械制造、專用設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儀器制造、儀器儀表等行業具有規模產量和生產能力,并且我國仍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國內具有巨大的生產潛力和市場容量。因此,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主題仍要放在原有工業基礎的完善、鞏固和提高上,盲目發展高新產業則會導致資源的閑置浪費,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3.要多渠道籌措資金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不能長期依賴中央政府的資金投入,老工業基地必須立足自身,千方百計增加資金籌措渠道。比如,一是加大吸收利用外資規模。當前國際資本市場力量雄厚,只要具備良好的投資環境,就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國際資本。利用外資有很多種方式,一定要開闊視野,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投資氛圍,創新出更有價值的利用外資的方式。二是積極爭取并用好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我國政府每年都會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并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老工業基地應該充分利用好這些政策與資金。老工業基地還可通過中央政府向國際金融機構和外國政府取得低息貸款,爭取國家在稅收減免和貼息貸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三是發行股票債券進行直接融資。直接融資是一種成本相對較低的籌資方式,特別是發行股票,不僅成本低,而且速度快、收益好。四是銀行貸款。銀行資金的使用成本相對較高,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注意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投資回收期,以便及時償還本息。
4.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在振興老工業基地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必然會造成大量工人失業和員工下崗,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這就客觀上要求建立健全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以減輕產業升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另外,合理利用資源和加強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要。國內老工業基地多以采掘業和原料工業為主,由于長期粗放經營,自然資源瀕于枯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發展持續產業迫在眉睫。而依靠資源型產業生存的上百萬職工、離退休人員的生活與安置問題卻嚴重制約了資源型城市的轉型。因此,就業和社會保障以及資源持續產業發展問題已成為當前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最大障礙。
可以說,歐美等發達國家對其老工業基地的改造振興在一定范圍內取得了成功。然而,我國面對的是工業化水平低、財政力量相對薄弱、國有經濟比重大的困境,因而不能完全照搬這些國家的改造方式。但只要我們認真研究世界各國振興老工業基地方式,借鑒其成功經驗,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就可以在振興老工業基地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加快老工業基地調整的步伐。
參考文獻:
[1] 諾斯.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遷[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 許廣義,張逸昕.國外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對策及對我國的啟示[J].商業研究,2005,(12).
[3] 李勇輝,吳朝霞.世界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模式與啟示研究[J].開發研究,2005,(3).
[4] 葛文新,孫玉昌.國外老工業基地改造調整的借鑒與思考[J].財經問題研究,2006,(1).
[5] 隋忠誠.東北老工業基地融資的國際經驗借鑒[J].經濟,2006,(8).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foreign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ZHANG Xiao-feng,SUN Li-nan
(Fina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llege,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s the result of comm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rely on its mature market and system,the decline of old industry base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and revitalization of very fruitful,and its essence is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laws of the market,an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security and policy adjustment,so that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rejuvenated. Foreign to revitalize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our experience of the industrial base of the Northeast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Key words: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laws of the market;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talization
[責任編輯 安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