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龍
【摘 要】教育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搖籃,是一個國家保持發展與活力的源泉。然而,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由于受到資源、形勢和社會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高校的管理模式出現了一定的問題。而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管理模式的問題一定會對人才的發展造成影響。因此,本文將著重對國內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國內高校 教育管理模式 改革創新探究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傳統的高校教育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因為傳統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已經很難適合當今社會的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已經跟不上社會科技發展的步伐。再加上市場經濟對人們的影響,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開始逐漸發生扭曲。因此轉變當今落后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索新的適合現代發展需要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1 傳統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1教育模式僵化
長期以來,我國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都是十分缺少趣味和創新的較為僵化的管理體制,它不僅給學生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國企業發展的活力與奮斗激情。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①僵化的教育制度管理與相對靈活的人本管理之間存在較大矛盾。傳統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往往將教師與管理者放在主導的位置上,認為他們才是教學的主體,而總是將學生放置在被教育、被塑造的位置上,老師或管理者的要求學生必須服從和遵守,否則就被認為是不服從管理或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不尊重[1]。
②傳統的高效管理目標與學生個人的目標之間存在矛盾。高校的教育管理主要將教學作為中心,習慣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能力的標準,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需求,不能培養興趣較為廣泛、綜合素質較強的人才,難以滿足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要求。缺少對學生的理解,更忽視了學生的興趣特長,極度缺少對學生的人文主義關懷。
1.2大學生缺乏團隊合作意識
因為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致使我國當代的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占有重要比重。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個性,再加上享有較為優渥的教育資源,使他們視野開闊,對事物的看法非常有主見,這是讓人可喜的地方。但是與此同時,他們也具有自我意識強烈、固執己見、自私冷漠、不合群等缺點,極度缺乏團隊精神與集體協作意識,嚴重制約著他們的進一步發展。
1.3教育管理模式滯后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滯后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沿用傳統的大學導師制度,即“全程班主任+專業導師制”。這樣的導師管理制度在對人才的培養上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很難達到將我國的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2]。
2 對高校教育管理模式進行改革的創新策略
2.1轉變高校僵化的教育管理模式
轉變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和重視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一事聯系在一起的。為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戰略的發展要求,高校必須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引進國外先進科學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科學的管理機制,明確教師和管理者的職責,在保護學生自己興趣特長的同時,創建更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管理機制。改變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希望高校在掌握當代大學生特點的同時,創造出新的富有生機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高校教學的整體水平,培養出大批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精英人才。
2.2強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高校在進行教育管理改革時必須始終牢記這一理念,并將它全程貫穿于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過程中,努力落實到高校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3]。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大學學習中全面發揮自身的優勢,獲得平等、自由的發展空間。
作為教育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也應該時刻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發現人才、珍惜人才、重視人才,為培養有文化、有信仰、有道德、有品位的21世紀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2.3實現教育工作內容的轉變
新時期的教育管理工作,應該根據形勢的轉變也相應地提出不同的教育工作內容,特別是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師都有義務、有責任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如就業思想指導、就業方法指導、就業心理指導等,為處在迷茫時期的學生提供有效的幫助,協助他們走過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段路。
結束語
在經濟與科技并肩發展的前提下,我國教育改革的轉變也勢在必行,著力推行素質教育,以適應當今社會形勢與發展的要求,是僵化腐朽的傳統教育模式必經的磨礪。在現代知識經濟的要求之下,高校的教育模式必須向培養創新型的知識人才和教育管理人才方面轉變。而全新的素質教育模式的實施,必將對中國教育的發展與新型人才的發揮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靜媛,胡凌松.關于高校教育管理特殊性的思考[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3,18(05):102-109.
[2] 毛德波.關于在新理念下加強大學一年級學生教育管理的思考[J].文教資料,2008,12(13):56-86.
[3] 李孟委.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理念[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0(08):1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