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玲
摘要: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內分泌代謝疾病中最常見的病種,其中老年糖尿病絕大多數是2型,占90%~ 95%。與非老年糖尿病患者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腦并發癥多,常有低血糖發生[1]。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一種急性并發癥,如果不及時發現,持久嚴重的低血糖不能及時糾正,那么將會導致患者神經系統損害,甚至危及生命。此文對糖尿病病人并發低血糖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預防護理措施,減少低血糖的發生,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老年糖尿病; 低血糖; 原因分析; 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9-0027-011 低血糖的簡介
1.1 低血糖指血糖<2.5mmol/L,老年人<3.0mmol/L時出現的交感神經興奮及中樞神經損害的臨床綜合征[2]。
1.2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 輕者表現為心慌,手顫,出汗饑餓感,乏力,面色蒼白等,嚴重者可出現頭痛,頭暈,視物模糊,意識障礙跌倒等[3]。
1.3 診斷標準:診斷依據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00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低血糖工作組重新制定有關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標準[4]:不管空腹與否,血糖≤3.9mmol/L即按低血糖處理,提示臨床工作者當血糖低于3.9mmol/L時,機體的損傷可能已發生。
1.4 低血糖處理: 血糖反應診斷明確后,輕者可給予進食或飲糖水即可糾正;較嚴重或昏迷的患者,立即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 ml—60 ml ,如未改善可根據血糖變化決定是否需要5%葡萄糖或10%葡萄糖靜脈滴注維持;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精神異常、嗜睡、昏迷、抽搐、口角歪斜、癲癇樣發作等癥狀,要及時檢測血糖。
1.5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應特點: ①患者年齡偏大。病程長;②低血糖好發于夜晚、凌晨及餐前,不易發現;③多并發有心腦等臟器疾病;④臨床表現多樣而不典型,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癥狀輕,腦功能障礙癥狀多見。診治上應及時監測血糖明確診斷、早期補足糖分,減少腦組織的損害,迅速緩解癥狀。輕癥患者口服糖塊,重癥意識障礙者須采用靜脈補充葡萄糖、增加體內糖的形成及抑制胰島素分泌。用藥時注意:糖尿病治療個體化,嚴格掌握降糖藥物的適應證。積極預防,做好宣教。
1.6 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誘發急性心血管疾病和加劇慢性并發癥的進程,Cryer等學者曾指出:一次嚴重的醫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誘發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會抵消一生維持血糖在正常范圍所帶來的益處。①低血糖顯著減少玻璃體中的葡萄糖水平,加劇缺血視網膜的損傷,嚴重低血糖可出現眼壓突然下降,引起動脈破裂、出血。②急性低血糖減少約22%的腎血流,降低19%的腎小球濾過率,加劇腎臟的損害,低血糖的程度和危險因素的多少還影響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③低血糖影響大腦能量供應,葡萄糖為腦細胞活動的主要能源,每克腦組織糖儲量僅能維持腦細胞活動數分鐘,因此,一旦低血糖即可導致自主神經代償性反應和神經缺糖性腦損害。如果嚴重、長時間的低血糖,則由于氨基酸脫氨基形成氨離子,代謝性酸消耗增加及乳酸形成減少,使腦內pH值增加,并引起嗜酸性神經元細胞死亡,即使低血糖已經糾正,神經損害仍可持續數日或幾周時間。④經常發生低血糖的患者,智商損傷非常明顯,如果低血糖不及時搶救則可造成不可逆的腦組織損壞,甚至死亡,即使搶救過來,很可能并發癡呆癥;還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害,導致患者性格變異,精神失常、癡呆等。
2 原因分析
大量循證醫學資料證實,嚴格控制血糖,可以減少高糖毒性對人體損害,并延緩視網膜等微血管并發癥,取得糖尿病Ⅲ級預防的效果,然而老年人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況下,難免出現低血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患者普遍存在器官功能老化和退行性變,并且合并有不同程度并發癥,又因老年人調節激素功能低下,低血糖時不能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皮質醇和生長素。因此老年人在低血糖發作時常無前驅癥狀即出現精神障礙或嗜睡、譫妄,甚至昏迷。
2.2 藥物因素: 低血糖反應是應用降糖藥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發生低血糖最常見的原因還是胰島素和一些口服降糖藥的應用不當所引起的,老年人服用磺脲類藥物引起的低血糖發生率可達20%,使用胰島素低血糖發生率為10%~25%;磺脲類格列本脲作用強、半衰期長,老年糖尿病病人服用易發生低血糖。老年病人因記憶力下降、視力下降、手的精準度下降等,易發生多服或誤服降糖藥、胰島素用量不準,從而導致低血糖的發生。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最常見,反應快,癥狀典型,臨床易觀察;而磺脲類藥物引起的反應慢、持久、不典型,也最危險。
2.3 飲食因素: 飲食治療是各種類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治療措施,沒有飲食治療就沒有糖尿病的滿意控制。飲食不規律是發生低血糖的重要誘因。
2.4 反應性低血糖癥: 胃腸手術后,由于食物迅速進入空腸,葡萄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島素分泌過量而引起低血糖癥。
2.5 運動不當: 運動時間不合理、運動時間過長、運動強度大導致葡萄糖的消耗增加,病人易出現低血糖。尤其是在長時間運動的過程中,特別是當體內葡萄糖水平不足以支持體力消耗的時候。
2.6 合并基礎疾病或與其他藥物合用: 器質性低血糖常見于胰島β細胞瘤、嚴重肝病、垂體前葉和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惡性腫瘤等病人。很多老年糖尿病病人同時患有幾種基礎疾病,可能同時服用使降糖藥增強效應的藥物,如磺胺類、H2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鈣離子拮抗劑、阿司匹林、喹諾酮等可增強降糖藥的降糖作用,另外,老年病人如有肝、腎功能不全,使肝糖原儲備不足,降糖藥物的蓄積增多,都容易引起低血糖
3 預防與護理
指導患者糖尿病治療飲食,使患者及家屬正確認識飲食治療的重要性,自覺遵守飲食治療的要求. 運動能直接降低血糖、增強胰島素的作用。使用藥物治療是DM治療的重要手段,其用法又有特殊性,與普通藥相比要求高,同時使用的藥物種類多,很難排除藥物的相互作用。要準確掌握服藥要求與進食的時間,注意藥物半衰期,避免用藥后血糖濃度高峰與胰島素分泌高峰落入血糖低谷而致低血糖;尤其注意胰島素在晚間或清晨給藥易出現低血糖反應,應避免此時給藥。加強血糖監測和自我監測,可有效地預防低血糖反應的發生。老年人低血糖危害大,血糖控制標準宜適當放寬,建議空腹血糖在8.1 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1.1 mmol/L以下由于老年患者易在夜間發生低血糖,對晚餐的血糖尤其不宜控制得過低。國際糖尿病聯盟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列為糖尿病基本治療五項措施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應貫穿于整個治療和護理的始終。醫護人員要對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接受相關知識。并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內容的考核,以強化教育效果。通過對患者和家屬共同實施健康宣教,讓家屬參與到患者的治療和監測中,使患者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力的支持系統
參考文獻
[1] 劉志梅.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癥.實用老年醫學,2003,17(1).
[2] 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4):249
[3] 劉笑蘭.胰島素強化治療中低血糖反應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5,16(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