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迪
已經80歲、滿頭白發的阮儀三出現在新場鎮。這里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南部,是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這位老人的出現似乎引起了政府官員的一點不安。
“阮老師,路面鋪的石板是到處收集回來的老東西?!?/p>
“阮老師,老百姓用的窗格子都是按照過去的工藝復原的。嚴格地遵守您說的修舊如故的原則做的。”
一路上,新場鎮委副書記一直跟在阮儀三身后,時不時謹慎地將新場鎮目前的狀況做一些介紹和解釋。阮儀三只是嗯嗯啊啊地答應著,顯然,他的注意力更多的還是停留在鎮子里的建筑上,一會兒用手指著河岸,一會兒指著屋里地面,用帶著濃重蘇州口音的普通話說,“你看這個河岸的石頭很有特色的,白色的是清代的,黃色的是民國時期的。”“你看這個地面鋪的馬賽克,一下就把上海的西洋風情展現在眼前。”或者摸摸路邊人家的窗格子,說“這種窗格子每家每戶的花紋都不一樣,這才是自然的。朱家角那種統一花紋的,一看就是假的?!?/p>
在阮儀三走出當地最新招商引進的一家高端酒店之后,鎮委副書記壓著嗓子問與阮儀三隨行的學生,“阮老師不會不高興吧?”酒店在古舊的宅院內部進行了一些鋼化玻璃幕窗的設計改造,這些現代化的元素讓他有些忐忑。
作為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以及新場鎮的總規劃師,自2004年,阮儀三就一直影響著這個鎮子的規劃與發展。同時,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也對整個中國的古鎮規劃格局與發展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平遙、麗江、烏鎮……許多人不知道這些風格迥異的旅游勝地的策劃都出自他一人之手?!爸笆桥c無知做斗爭,現在則是與急功近利做斗爭?!彼麑Α吨袊侣勚芸氛f。
阮儀三絲毫不掩飾他對古鎮和民居的熱愛。這個出生于上世紀30年代、讀過私塾的名儒后代認為自己是現代社會中的“士大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有著近乎偏執的情懷。
他喜歡將詩句掛在嘴邊,閑來無事的時候會用書法、繪畫打發時間。在今年3月28日出席美國圣母大學2014年度“亨利·霍普·里德獎”的頒獎典禮時也特意選擇了一件中國唐裝。
他甚至認為,如今社會中頻繁發生的暴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現代國人對傳統民居的摒棄造成的。“我們傳統民居講究天人合一,敬天畏地。無論是北京四合院還是上海的石庫門,都呈現了對自然天地的敬畏,合圍的設計強調親情以及鄰里之間的情感勾連。在這樣的房子里生活,怎么會讓人失去人性呢?”坐在新場一家茶館的阮儀三,像虔誠的布道者一樣宣講著?!拔覀儸F代的公寓式的住房雖說舒適,卻割裂了人與人的關系。所以人變得功利浮躁,戾氣加重?!?/p>
阮儀三喜歡把這種情懷的根源追溯為他的家世淵源。“我是清代名儒阮元的后代。我又是家中長子,有將這種家學淵源傳承下去的責任?!比缃袼膬鹤?、外孫都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城規學院的城市規劃專業,并且從事著古城鎮規劃設計的職業。他會自豪地拍拍胸口說自己家也是“城規世家”。

1934年的初冬,阮儀三出生在蘇州的一個大宅之中。他父親作為國立中央大學第一屆電機專業畢業生,留學日本回國后組建了江蘇省幾個重要城市的電廠。然而,在那個人人惶恐、四處避難的戰亂年代,五歲的阮儀三也沒能例外地隨母親遷居到老家揚州,這也是他曾祖父、清代大儒阮元的家鄉。
在那里,阮儀三每天和姐姐一起讀私塾,只不過嚴肅的教書先生讓他很害怕,因此“能不去就不去”。叔叔就把他扛在肩上送過去,等著吃飯的時間再被接回家。盡管不情愿,但是在私塾里跟著先生搖頭晃腦背《三字經》《千字文》的時光,卻也在他心里留下了痕跡。
小學回到蘇州看守書房的經歷則是他的第一筆積累。作為家中長子,阮儀三的父親要求他承擔起看守書房的職責。“這或許是父親的刻意安排?!比顑x三回憶起幼年的時候,格外感激父親的決定,“我確實也在看書房的時候讀了很多很多的書?!蹦菚r候,趴在床上讀書的他每天都會聽到母親在窗外的呵斥:“儀三,儀三,關燈睡覺了!”而他總是先應付一下,把燈關一會兒再悄悄打開繼續讀書。
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件不知不覺地在幼年的阮儀三心中埋下了一顆傳統文化的種子。
事實上,阮儀三選擇建筑規劃專業只是一個偶然。1950年,朝鮮戰爭的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上,整個國家呈現的都是同樣一副面孔—— “抗美援朝”“同仇敵愾”。彼時,青年人在毛澤東“保家衛國”的宣傳下選擇投筆從戎,阮儀三也不例外,去往海軍干部學院成為一名軍人?!澳菚r候,和參軍相比,讀大學的想法早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彼麑Α吨袊侣勚芸坊貞?。
然而,因為政治運動波及父親,讓他原本“保家衛國”的軍人夢想破滅。1956年他不得不復員回鄉。家庭出身成了問題,選擇文科和高精尖的技術專業都不會有大的出路,他只能選擇與政治、機密學科距離很遠、只需要和土木打交道的建筑系。
看到招生簡章上對繪畫能力的要求,卻讓阮儀三一下樂了,“畫畫?畫畫我行?。 毙W時候就曾經拿過蘇州市美術比賽第一名的阮儀三對自己的繪畫能力無比自信。即便是在今天眼角堆滿皺紋的耄耋之年,他仍然頑皮地還原出當年的輕快,“我拿起筆就開畫,畫得又快又好!”
畢業前一年,他作為老師董鑒泓的助手,開始參與編寫《中國城市建設史》的項目。從1960年到“文革”前夕,他每年都會用兩個月的時間在全國各地搞調研,東北、西北、西南到處跑。這個過程使他對古城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澳菚r候的城市漂亮極了,雖然有些破敗,但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江南有水鄉的詩情畫意,西北則有一座座壯觀完整的城墻。”回憶起當年全國調研的場景,阮儀三仍然一臉陶醉,揮著雙手。
而在上海的時間,他就跑到徐家匯藏書樓翻看縣志?!拔铱梢宰院赖卣f,我是中國城市跑得最多、縣志讀得最多的人?!倍嗄旰螅麑Α吨袊侣勚芸坊貞洝?/p>
后來,他自己做課題,選了“保護歷史城鎮”的題目,并一發不可收。
在城市文化保衛戰中,建筑界的知識分子一直站在最前沿。他們是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實施者,又是決策的參謀者。城市歷史文化的遺存與建設都在他們的手中,究竟是迎合政府還是堅持自我,是一個重要的選擇。
影響阮儀三選擇的,繞不開他的老師、中國古建筑園林藝術專家陳從周。他與陳從周的相識,頗具文人色彩:剛進大學時,陳從周主講“中國建筑”。第一堂課,陳從周看到阮儀三的大名,脫口道:“你是揚州阮家第四代,‘三字輩的。阮元,你了解嗎?”阮儀三講了從書本上看來的高祖父的事跡,可老師說不對,讓他再去查書。

從此,一場師生忘年交拉開帷幕。他開始跟著陳從周編教材、調查古建筑。后來,陳從周不上他們班的課了,仍然把他帶在身邊“打小工”,外出調研時,他幫忙提包做筆記,上課時,把老師的紹興話翻譯成普通話。有時候陳從周會忽然問:“梁惠王說什么?翻書去!”還耳提面命:“搞城市史,你得把《二十四史》讀通了?!蓖ㄟ^陳從周,他有幸結識了京城的那些大師,享受他們不時打來的電話“阮儀三,那里有個好城市,去看看”。
1958年,北京的城墻已經拆了,蘇州的城墻緊隨其后也是一副非拆不可的姿態。陳從周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后,帶著阮儀三急匆匆趕到蘇州,試圖阻止政府的決定。他們拿出《宋平江府圖》來勸說蘇州市長,“蘇州的城墻歷史比北京的城墻還要久遠,萬萬拆不得。”并拿出在城墻上多開幾個城門的折中方案。遺憾的是,這些都沒有被采納。
與此同時被拆掉的,還有阮儀三家后院的兩個園子。假山拆下來,用板車拉走,送去燒石灰;三四個人合抱的榆樹被鋸掉,拿去當燃料燒火煉鋼,河被填平,修建了馬路。眼看著兒時記憶被瞬間摧毀的阮儀三,在反右、大躍進的政治氛圍下,只能欲哭無淚。
為了保護蘇州古城,陳從周在一場講座上數落政府:“虎丘山只有三十多米高,為了領導人來,造了一條公路。領導兩萬五千里長征都走過,莫非這樣一座小山都上不來?”由此,陳從周被扣上“誣蔑共產黨、丑化領袖”的帽子,也成了歷次政治運動中的“老運動員”。
“這是一個知識大家應該具有的品質。作為他的學生,我有義務傳承下去?!比顑x三說。
上世紀80年代,剛剛從文化大革命中冷靜下來的各地政府,在全國掀起了一輪城市建設高潮,到處是工地,遍地開馬路,蓋新房。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平遙也做了一番“宏偉”的計劃,準備在古城中縱橫開拓幾條大馬路,開辟城中心廣場,建設新的商業大街。所幸,山西省建委有阮儀三的校友,因此建議他幫忙顧問一下。
被這個“宏偉計劃”嚇壞了的阮儀三,立馬趕到平遙,發現古城西部已經開始動工。城墻上被扒開了一個口子。為了拓寬馬路,道路兩旁的民居已經被拆除。他激烈地向縣政府要求馬上停止這種“建設性破壞”,以免費重做規劃為條件,暫停了施工進度?;氐缴虾5娜顑x三,又緊急借了3000塊錢,在暑假時間迅速帶領11位研究生和大學生開赴平遙,重新制定了一份規劃。
同時,他還邀請已經是同濟大學建筑系主任的董鑒泓現場指導,請陳從周先生寫出書面意見。為了確??h政府接受這個“不合時宜”的規劃,他又將保護古城的規劃方案連同說明古城風貌完整價值極高的全部資料直送北京。邀請號稱建筑界三駕馬車的北京建設部高級工程師、全國政協城建組長鄭孝燮,文化部高級工程師、全國政協文化組長羅哲文到平遙考察,以引起省和縣領導的重視。最終將平遙古城完整保存了下來。
“阮老師還是很有辦法的!”如今,提起保護平遙的經歷,阮儀三仍然一臉得意?!拔乙粋€人的力量做不到,我就去找更有影響力的人。”
但沒有辦法的時候,阮儀三也會使出最后的殺手锏。在初嘗到旅游甜頭的,準備進一步發展旅游的90年代,蘇州市政府規劃了一條公路,要從周莊的西北側穿鎮而過。在市政府的推動下,公路很快開到了周莊門口。“這條路會把周莊的古鎮格局完全破壞。”阮儀三堅決不同意,他一改平日輕聲細語、溫文儒雅的教授姿態,橫躺在馬路中間高喊“要修路,就先從我身上軋過去!”
阮儀三清楚地知道,動用高層力量或者“撒潑打滾”終究不是最佳的辦法,古城不僅僅是要保護下來,還需要有所發展,生活在其中的老百姓需要過上好日子。
正如阮儀三的秘書汪嫻婷所說,喜歡夾克、T恤、運動裝的阮教授是個講究實惠的人,他也要給古城找些實惠。
周莊之所以能夠完整地保護下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周莊交通不發達,這使它的經濟發展明顯滯后于那些公路沿線的鄉鄉辦工廠,村村豎煙囪,政府以極大熱情追求的“新面貌”的村鎮。雖然在規劃之初,阮儀三得到了當地文化站站長莊春地的支持,鎮長卻仍然明確向他表達了“我知道你們是好意,但是我們不需要”的意思。昆山縣的縣委書記也在會議上明確指出:同濟大學的阮老師要保護古鎮,是保護落后,不搞發展是錯誤的,你們不要支持他們。
如何讓政府有動力保護古鎮,是阮儀三最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澳芟朕k法給他們點實惠就好了?!痹谏虾=嗄甑娜顑x三,已經學會了上海人的精打細算,講究實效。正在阮儀三找不到辦法的時候,聽說北京大地建筑事務所設立了一個“大地農村發展基金”的項目,他馬上就提出了申請,并且邀請“大地”項目的負責人金甌卜考察周莊,成功申請了5000元資金。
“實惠來了!”阮儀三收到撥款資助的消息高興極了,他要求直接把這筆款項全部匯入周莊鎮的賬號,并說明凡為規劃的事,只要鎮長和他同意就可以使用。
除了申請資金,他還極力想辦法幫助周莊的古鎮進行旅游推廣,他把論壇開到周莊,把攝影師請到周莊。古香古色的小橋流水人家,瞬間吸引了外來的游客。周莊的美景就這樣由專家、藝術家帶到了上海、北京。阮儀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家家枕水而居,戶戶踏級入水,那美情美景讓所有人的癡迷。尤其那些到周莊的老外,拍照拍的最后膠卷都不夠用。”
有需求的地方自然就會誕生市場,周莊成為江蘇省第一個賣專業反轉膠卷的村鎮,很多的老百姓也開始在街上賣些礦泉水,做些粽子、熏青豆的生意。有些人開了飯店,有些人開了旅館,個體經營轉向了旅游業。
“只要賺錢,不要古鎮就是混賬話!”
阮儀三指導下的古鎮政府一個個發達起來,讓不少人開始登門拜訪,邀請阮儀三進行規劃。阮儀三也從來沒有停止尋找古鎮的腳步,只要跑得動,他就會親自帶著學生在全國各地進行調研。
“可惜啊,可惜啊”,阮儀三的學生袁飛說這是阮儀三在調研時掛在嘴邊的口頭語。每每看到已經被拆得面目全非或者改造得驢唇不對馬嘴的古建筑,他總是搖著頭,這樣念叨。
為確保古鎮的保護能夠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每做一個項目,阮儀三都會安排一個學生全程跟蹤。袁飛作為浦東新場鎮的項目執行人,如今每兩個星期都要去新場鎮轉上一圈。一方面監督規劃區內的保護,另一方面還要監督規劃區外的風貌不要太過離譜。
在這樣的監督之下,政府總是還會做出一些讓阮儀三哭笑不得的決定。比如,山東棗莊的規劃做完以后,政府又在原來的基礎上,硬造了兩倍的古街。比如,西塘鎮在古鎮外興建了一條商業街,又或者在水鄉中間建上一座混凝土的橋。想當初,在修建烏鎮的時候,阮儀三是將鄰村的另一座古橋,挪建過來的,他把每塊石頭標上數字,再按照原有的順序進行修復。
新場鎮政府對阮儀三是又愛又怕,他們相信新場在阮儀三的規劃指導下,可以成為下一個周莊或者烏鎮。為此他們每一任鎮長上任的時候,都會親自到上海拜訪阮儀三,向他講自己的規劃和打算。但是阮儀三又總是會制約他們的發展“宏圖”。在新場古鎮的西側,鎮政府看中了一塊空地,打算把它建設成一座現代化的五星級酒店,至少要有八層樓高。但接到消息的阮儀三,一方面派袁飛到現場制止,另一方面就快速與浦東區政府取得聯系,要求限制酒店層高。在幾次的溝通協調之后,鎮政府不得不把酒店的層高限制在五層。但當地還是在鎮頭翻新修建了一個巨大的牌坊?!澳阏f說,明代的牌坊哪有建得這么高、這么大的?但是已經建成了,推倒就不容易了?!比顑x三指著牌坊只能無奈地嘆氣。
事實上,阮儀三并不是完全反對修建,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就讓他贊賞不已,以現代化材質營造蘇州清秀的水鄉亭臺,既保護了整體風貌,又傳承了文化。在他看來,建筑與古鎮應該留下每一個年代的痕跡,讓歷史可以讀取。
阮儀三推崇的“新舊分開,修舊如故”的規劃理念,在國內受到不少阻力,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國際上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了認可,這個在學校都沒有評選過優秀教師的人,卻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保護委員會頒發的2003年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成就獎。又在今年獲得專門針對古城鎮保護而設置的美國圣母大學2014年度“亨利·霍普·里德獎”,成為亞洲的唯一一個獲獎者。
如今,阮儀三帶給古鎮的“實惠”也給他帶來新的煩惱。古鎮的旅游與發展,應該相輔相成,做得不好只會兩敗俱傷。他笑著說,自己30年前是在和無知做斗爭,現在是在和急功近利作斗爭。
近些年,沿街家家戶戶開店的周莊又成為了商業開發過度的典型。2002年,阮儀三再次受到委托要求做一個旅游控制的規劃。
控制旅游,必須關店。曾經大受老百姓歡迎的阮儀三再次回到周莊的時候,卻被店家圍在路中間,人們七嘴八舌地責問他:“你不讓我們開店,就是不顧我們的死活!”“你們要申報世界遺產,我們不需要?!薄拔覀冎恢v實惠,只要賺錢?!?/p>
曾經跟各級領導拍桌子瞪眼睛的阮儀三,也毫不客氣地回應店家,“你們說這話是忘本,1985年我來周莊的時候,你們當地有幾個有錢人?有幾家店?現在發了,靠什么?告訴你們,靠的不是你開店的本事,靠的是古鎮。古鎮沒有了,你們店全得關門。錢要賺,但要合理規范,破壞古鎮風貌的店就必須關,尤其你們這到處賣豬蹄子的店至少要關掉一半!古鎮的歷史風貌是關鍵,是原則,你不想要,請你滾蛋!只要賺錢,不要古鎮就是混賬話!”
為了保護古鎮,從來不和身邊人發脾氣的阮儀三不知道發了多少次脾氣,結果得罪了不少地方官員,多次被地方上硬生生趕走,臨走時,還會啐上一口口水,說“不要給那兩個人飯吃”。如今,為了控制旅游,他又得罪了不少老百姓。
走在新場鎮的街上,不少老百姓走來要和阮儀三合影。對阮儀三一手規劃指導的新場鎮充滿期待的商戶魏老板,在聽說新場的規劃后就把原來煙酒店鋪擴展成了一個古董專賣店,等著新場鎮游人如織的未來。
只不過,阮儀三卻更鐘情于新場鎮的清凈,這可以讓他找到他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