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平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著名心理醫師。祖籍山東文登,17歲入伍,在西藏阿里服役11年。1980年轉業回京從事醫務工作,后轉入專業寫作。著有《畢淑敏文集》《紅處方》《血玲瓏》等百余部作品,曾獲莊重文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小說月報百花獎等各類文學獎項30余次,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今年年初,被譽為“文學界的白衣天使”的著名作家、心理醫師畢淑敏攜新作《女生,我悄悄對你說》《男生,我大聲對你說》(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接受了本刊的專訪,分享新著創作歷程,暢談當下青年熱點話題。
新著為青年朋友量身而作
訪談伊始,畢淑敏特意展示了一本自己以前出版的作品,與新著比較。她說,自己以前希望圖書的品相沉穩、厚重、嚴肅,現在則更希望與時俱進,以便更加契合現代青少年閱讀的審美趣味,新著就是新的嘗試。
出版參考:新作一大亮點是把男生與女生區分開來,書名很特別:一個是《女生,我悄悄對你說》,一個是《男生,我大聲對你說》。為什么一個是“悄悄”,另一個是“大聲”呢?
畢淑敏:對女生來說,平時聽過很多大聲說的話,但有一些貼心的話、商量的話,還是要“悄悄”地說。對男生也是這樣,但男生更陽剛、活潑、朝氣蓬勃,就“大聲”地說,所以就有了聲音大小上的區別。其實,文字是沒有聲音的,希望能通過這樣的交流,與青年朋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出版參考:男生更多的是張揚外向,而女生更加內斂。
畢淑敏:對,在文化中應該有這樣的區別,就像買衣服會有男裝女裝的不同,也想在書上作這樣的區分。
出版參考:新著中有許多漂亮的插畫,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呢?
畢淑敏:插畫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其實也很古老,甚至比文字更古老。閱讀文字時需要片刻的調整和停頓,優美的插畫就能調整閱讀節奏,甚至比文字更打動人心。我很希望新書能散發出青春活力,希望讀者能體味到文字的深度。就像膠囊,彩色的外表下起作用的還是內在品質。
如何選擇和把握素材
出版參考:在素材的選擇上,您是怎么把握的?
畢淑敏:性別不可選擇,也不可改變。有時,人會因為性別感到某種壓力。在傳統觀念里,男生一定要有擔當、勇敢;女生會因男尊女卑殘留思想遭受一些歧視。對于自己的性別,很多人都曾有過感嘆。我希望,我們都承認自己的性別,熱愛自己的性別,不要扭曲,不要處在分裂的狀態下。對于我們不能改變的東西坦然接受,發現美好的部分,讓人生更有意義。
出版參考:兩部新著中有大量鮮活的案例,讓青少年讀者產生強烈共鳴。這些案例是怎樣搜集到的呢?
畢淑敏:很多年輕朋友都很信任我,會與我分享。我曾面向普通民眾開過幾年心理診所,有很多年輕人過來跟我談他們的感情和生活。感謝他們的信任!他們把內心隱秘的角落對我敞開,這就是故事的主要來源。不過,書中都作了技術性處理。讀者不會從茫茫人海中找到故事的主人公,但這些故事又都有一定典型性,更容易引起人們思考。
出版參考:您覺得什么樣的女生和男生是完美的?
畢淑敏:人性中的善良、光明,性格中的勇氣、擔當,對于他人的慈悲和關愛,不分男女,希望每個人都具備。大自然中有的是高聳的樹木,有的是鮮艷的花朵,但并不分高下,就像男生和女生。放眼自然界的生物,都有所不同,男生女生自然也不同。保有自身性別上的優勢,從而變得賞心悅目。希望男生和女生都能有這樣的發展。
出版參考:對于當下年輕人中出現的“女漢子”“偽娘”現象,您怎么看?
畢淑敏: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模板,而最后就成為了那個希望成為的人。世界越來越寬容,個人的選擇都可以得到尊重。如果說“女漢子”這個詞只是表現為不怕苦不怕累,對事業有擔當、勇敢、負責任,這并不是男生專有的美德,其實女生在保持嫵媚柔情的同時依然可以是一個堅定勇敢的人。男生也可以很細膩,會關心人,卻依然陽剛十足。如果只是在外表上模仿一個女生,就我個人看法,那他一定是想達到某種目的,或是想引人注意。
年輕人如何面對困境并處理問題
出版參考:當下年輕人承受很大壓力,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問題。您認為當下年輕人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什么?
畢淑敏:我們處在一個偉大的、正在迅速變革的時代,很多年輕人離開熟悉的家鄉,到大城市打拼,面臨擇業、擇偶等一系列問題。年輕是充滿朝氣的階段,也充滿痛苦和掙扎,迷茫和混亂。盡可能做出正確的決定,對自己的一生很重要。然而,在這種快速變化的大環境中,缺少可供參考的坐標。
我認為,年輕人首先要確立人生的目標。沒有目標,怎么知道往哪走是正確的呢?就像我在加勒比海旅游,搭乘的游輪完全與海岸分離,行至大海中央,如果沒有方向,就真的不知道要往何處去。其次,年輕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人常常被眼前小的困難所羈絆,但如果有理想有方向,所有問題都可以慢慢找到解決方法。只要心中有理想,就不會被暫時的苦痛壓得喪失動力。再有一點,就是知行合一,防止“分裂”。說的和想的不一樣,想的和做的不一樣。對不喜歡的人強顏歡笑,對真正喜歡的人卻壓抑自己,言不由衷。當今大環境的確給人們造成了很多困擾,但一個人內心所堅持的原則不能輕易改變,改變了就會變得擰巴,就沒有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可言。
出版參考:對于年輕人的拜金、炫耀奢侈品等現象,您怎么看?
畢淑敏:對奢侈品的喜好,實際是表達了一種心理訴求:希望你們高看我,希望用某種物質的東西來證明自身的價值。我們不會簡單尊崇一件物質的東西,中華民族這么古老的文化傳統,我們會簡單地去尊崇一個包嗎?簡單地尊崇一輛寶馬車嗎?簡單地尊崇一塊手表嗎?其實不會,我們還是會去尊重那些優秀的品德。要做到以德服人從而得到他人尊重,是要做出漫長努力和付出很大辛勞的。也有可能你都付出了,卻沒能得到尊重。于是,年輕時就會想到通過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來得到他人的尊重。這個策略偶爾奏效,卻不會長久。另外,比如年輕人愛穿帶破洞的牛仔褲,我認為這是他們想證明自己飽經滄桑,是在表達自己渴望成長、渴望老練、渴望變得值得信任的心理訴求。年輕是個不斷嘗試的歷程,這種訴求背后還是有它正面的追求在。
期待新作
出版參考:網友們對畢老師每部作品都很期待,希望畢老師能透露一下下一部作品的內容是什么?
畢淑敏:作家寫作很像老農耕田,撒種子,等種子發芽。我現在就在做撒種子的工作,想寫一部非洲游記。去年,我在非洲待了兩個月,非常想跟大家分享那段時間的感想和所見所聞。年輕人工作很忙,抽不出時間,這種遠距離跋涉花費也較大,所以不是所有人在年輕時都有這樣的機會。我愿意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但是這個寫作比較難,因為非洲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地方,還有一些非常復雜的情況。如果只是走馬觀花,看完后發幾句感慨,比較容易;如果想真正地看到一些問題,就要做很多學習,我現在每天都在不斷地讀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