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醒超
【摘要】 TDM網采用何種有效、無縫的退出方式,是現階段大型運營商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通過對不同場景下TDM用戶的差異進行分類,筆者對于所負責區局某TDM局退網工程的整體規劃、實施、總結,希望能對以后電信運營商TDM退網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TDM 軟交換 程控交換 IMS
100多年以來,傳統電話一直是大型運營商的核心業務,而時分復用(TDM)交換技術是語音網絡中最核心的技術之一。但隨著城市光網的覆蓋率的提高、光進銅退及網絡演進需求,基于IP方式的語音產品需要取代一部分傳統基于電路交換的語音產品。為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支撐企業節能降耗、降本增效,運營商一直在尋求一條合適的TDM退網道路。本文通過筆者對于所負責部門某TDM局退網工程的整體規劃、實施、總結,對不同場景下TDM用戶的差異進行分類,并設計出不同的退網方式。根據不同場景下用戶的特性,在各類用戶電話使用方式基本不變的前提下,需要合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針對性的采取不同方法。
一、退網TDM端局的選定
首先,要優先對在網運行時間長,故障較多、持續服務能力弱的設備實施退網。筆者所在運營商在網的大型TDM程控交換機主要有2種,富士通的F150和貝爾的S1240,無論何種制式,建局時間大都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若以廠商建議的使用壽命二十年作為標準,大多數端局均已超過了使用壽命,設備零器件建造年代久遠,生產與維修部門越來越力不從心,整體退網已迫在眉睫。
其次,優先對實裝率較低的交換機退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人們的通信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作為傳統語音業務的保有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由于實裝率較低的交換機并不占用更小的機房面積,耗能也未必比高實裝率的系統低多少,收入產出比較低。同時,可優先選擇雙系統的站點做縮點并網,提高資源的利用率。而退網下來的設備,也可以作為備件,供在網設備發生故障后替換用。
再次,要盡量避免對大量中繼類用戶接入局實施退網。目前新建中繼類語音(PRI,E1)用戶均接入軟交換,對于用戶端交換機而言,在號碼傳送與Q.931協議規范上,配置與傳統TDM網絡存在差異。用戶端設備屬于自維設備,而從實際的維護情況來看,對于此類在網時間教長的用戶交換機,一半以上的用戶已無相關交換機廠商的維保支持。運營商受維護人力成本、面對設備多樣性和不可控性、一旦用戶端設備必須更換需有配套流程等諸多客觀條件制約,也較難提供相應的維保,所以要盡量避免有大量中繼類用戶的端局退網。
綜上,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只是對各類退網指標的重要性做一下簡單的排序,實際操作中賦予不同的權重。退網TDM端局的選定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一定要綜合考量。
二、TDM退網方案的規劃
2.1 筆者選定端局介紹
作為2013年TDM退網試點工程,筆者選擇是所屬區局下屬的某F150系統,出于以下幾點的考慮:(1)該系統建于1993年,已有20年歷史,采用的是富士通的F150交換機,由于近年來企業轉型,日本富士通公司已把該型號交換機轉包國內江蘇維護,江蘇富士通早已停止了硬件的生產,相關備件還是由日本公司提供,所以維護成本非常大。(2)從資源調撥或再次利用角度,該機型的用戶機架也無法進行AG封裝,替換為支持軟交換H'248協議的AG設備。(3)中繼類用戶少。(4)該機型維護人員大量轉崗,由于培訓成本較高,企業從全局角度出發,不愿意承擔高額維護成本。
2.2 各類接入方式介紹及利弊分析
從用戶層面出發,老設備退網必定涉及通信割接,割接需要考慮規避割接中的風險、如何減少乃至消除對業務系統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在割接前需要詳細考慮的事情。需要根據用戶的性質(普通用戶、重要用戶)、用戶的業務、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網絡未來發展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割接方式。主要由以下幾種:(1)同址他局,即把原TDM系統割接到雙系統端局另一個TDM系統,優點是一般采用同一制式的程控交換機,業務層面可做到無縫對接。缺點是另一系統也是TDM網絡,往往也有退網的需求。所以在該退網系統中,普通無光網寬帶資源的用戶,以及對于業務無縫性要求教高的群用戶(如Pabx、Centrex),推薦采用此類割接方式。(2)通過新建AG的方式,AG作為軟交換下的接入網關,筆者所在運營商從2004年起就開始使用作為用戶端最后一公里的接入設備,無論從設備本身的穩定性,還是從健壯性較強的冗余保護,早已被維護部門所接受。但缺點是由于光網的發展,運營商對于傳統語音業務投入呈下降的趨勢,大面積的改造并不現實。(3)通過新建MDU(多用戶接入單元)的方式。MDU方式設備功能比較簡單,環境適應性上考慮較少,由于采用單路光纖上聯、控制板無保護,所以適合對網絡穩定性不高的用戶,如采用201撥號方式學生宿舍。在筆者退網的系統中,下屬某大學的遠端模塊局,可以采用此種方式。(4)光網IMS方式。與傳統電話相比,除能提供傳統電話所具有的增值業務外,后期更便于提供各類視頻通話類業務,同時逐步向市場推介高品質且廉價的網絡電話產品。但目前也存在著市電中斷電話就不通、部分增值業務在IMS無法實現等問題,為了避免固話業務流失、用戶服務感知受到不利影響,需要穩步推進用戶光網電話平移。
三、TDM退網方案的實施
筆者2012底開始著手準備該F150系統的退網工程,于2013年初完成了整個項目的計劃制定。包括以下內容:(1)Pabx、Centrex群用戶、ISDN用戶、反極性用戶割接;(2)同址有光網寬帶用戶割接;(3)純語音普通直線用戶割接(包括割接到AG、割接到同址他局、割接到MDU)。
從嚴格意義上說,以上3類用戶的割接并無順序上的要求,但考慮到由于遷出用戶均在同一個測量機房,多類型割接會增加割接難度。從投訴風險控制的角度,實際操作中,筆者按計劃中時間節點,進行了,ISDN割接、公共電話等雜項類用戶、群用戶割接,在以上割接依次展開的同時,進行了AG的建設以及部分轉光網IMS電話的割界工作。最后完成了余下普通用戶的割接以及數據的整理,設備成功下電退網。endprint
四、割接難點總結
項目實施過程總體較為順利,但也碰到了一些目前暫時無法解決的難題。
1、光網電話的電源問題。光網電話存在兩方面的電源問題。首先是原來TDM網絡為局供電,無斷網風險,而光網電話則必須要市電支持。對那些即時通訊要求較高的用戶,后續可以通過C轉固(用C網電話代替)或者加裝移動電源的方式代替。其次是電費問題。對于純語音用戶的光網,若采用市電供電,必然給用戶帶來額外的電費支出。以上海普通家庭一戶第一檔電費為例,峰時0.617元/度(6時—22時),谷時0.307元/度(22時—6時),目前大多數光貓為12V,1.5A,功率 18W(0.018KW)左右,所以用戶每月電費=30天*0.018KW*(0.617*16+0.307*8)=6.657元,這筆對于用戶的額外支出如何消化,給運營商業市場部門及法務部門出了難題。
2、用戶自發性轉光網電話意愿不強烈。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通過疊加語音包的套餐優惠政策,有部分經濟利益驅動TDM用戶改光網,但此政策只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有效。由于現階段,光網電話并沒有比普通銅纜更有優勢,所以必須加快只有高帶寬才支持的業務開發,并投入商用,讓用戶逐漸從”經濟利益驅動“轉變為”業務驅動“使用光網電話,這才是可持久的出路。
3、核心接入層設備離用戶越來越近。由于“光近銅退”的需要,目前退網后的用戶,割接目標局主要有3種方式:AG、MDU、光貓。無論采取何種方式,相關接入網關均不在局內。從開始的房租電費,老舊小區的選址,到裝在樓道旁面臨水患,火災,與原本大型集中式接入機房相比,在風險分散的同時,也與之帶來了各式各樣的新問題,這在維護成本未增加的情況下,的確帶來了考驗。
五、結論
(1)對于運營商而言,退網帶來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包括兩個方面,維護成本及節能降耗。由于用戶數量并為減少,維護成本部分只是做了轉移,所以較難統計。節能降耗方面,該退網TDM系統有44個有效機架,按每個機架功率為1KW計算,每年可節省電費96萬元。(2)對于TDM退網的方式,必須根據用戶的不同特性,給予不同的策略,確保割接平穩有序。(3)采用光網IMS來承接傳統TDM網絡,是順應運營商總體發展戰略和網絡演進的趨勢,但筆者也看到,無論在業務層面還是用戶端使用層面,目前依舊存在問題。如何有效引導用戶自發進行語音業務轉光網,切實體會到光進后高帶寬帶來的好處,有條件的實現無縫化過渡,是未來傳統運營商經營語音業務必須考慮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