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亞
(1.安徽師范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2.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
隨著義務教育的推廣實施, 越來越多的人將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近年來合并升格的新生高校逐年增加。自1998 年高校擴招以來,各高校的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大學畢業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從而導致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 為了幫助大學生找到適合個人發展的職業,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各高校展開了各種形式的就業指導。 作為新生的高職院校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條件下立足。 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年級特點、性格特點等。 推進個性化職業指導,強調以充分滿足大學生個體的職業需求為導向,展開全程性、發展性的職業指導,注重面向畢業生,強調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 從而為大學生成功就業提供全面保障。 但是,現實卻并不是那么理想。 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現對新生高職院校的個性化職業指導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而一些看法。
個性化職業指導重視學生對自我職業意識與職業發展的認知與培養,所以高職院校應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職業指導課程,以促進學生在職業指導教學中獲得深刻感悟,學會進行自我職業規劃,并在無形中提升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不過,很多高校的職業指導課程多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無法引起學生的重視。 同時,大多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不同專業不同系別的學生教學的內容相同,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甚微。 為了推進高職院校個性化職業指導,應開設專業化的職業指導課程,以滿足學生專業化的職業指導需求。沒有適用的教材,指導內容理論性太強,不注重實際,缺乏模擬性的求職面試等訓練,不能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指導過程缺少互動性,過于呆板;指導體系系統性不強,時間安排不合理,對低年級學生指導量不夠,對畢業班學生則是一擁而上,大搞臨時突擊;個性化不夠,泛泛而談。 因此,學生很難有實質性的收獲,就業指導的效果也就得不到保障。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意識到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但對一些重要問題的認識尚未到位,一是對就業指導與專業教學、招生、學校長遠規劃等工作之間的關系缺乏深入的認識; 二是對就業指導的管理、指導和服務三項職能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到位。對上述兩個重大關系的認識缺失,制約著就業指導工作職能的充分發揮。
目前,新生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隊伍一般由專職、專兼職和兼職三部分人員組成,從數量上看已基本能滿足要求,但其專業化水平卻不夠,無法接受到系統、全面的訓練,只靠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或相近專業背景開展工作。 同時,個性化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在整支隊伍中所占比例很少,工作量巨大,無暇顧及專業知識的鉆研;而兼職人員則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和專業中去。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在最近幾年獲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實踐領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但作為新生高職院校,基于實踐工作的需要,也開展了一些理論研究工作。但是,由于我國整個高職教育還處在探索階段, 理論探索還遠遠跟不上工作實踐的需求, 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職業院校的就業指導的現狀缺乏深度的調查研究,使就業指導政策的預見性和針對性不強;二是,對當代高職學生職業意識和能力發展狀況缺乏系統的研究, 使就業指導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三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高職人才的要求、高職學生就業的特點和規律以及高職學生就業原則和政策保障等方面缺乏理論研究,使就業指導工作得不到系統的理論指導。 總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研究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 著眼于高職實際的理論研究大多初級而零散,還沒有建立起系統的、有自身特色的就業指導理論框架。
結合目前新生高職院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所處的現狀,和作者本人工作的實際。淺談改變目前新生高職院校個性化就業指導的開展一些對策。
首先,應從思想認識上下手,處理好就業與招生、發展規劃等相關工作之間的關系,提高就業與學校其他工作之間的聯系;處理好就業指導內部三項工作職能之間的關系,將指導職能置于首要地位來加以發展。 此外,高職院校還要從機構和人員上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機制建設:應完善校、系級就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機制,使系級領導小組發揮更大作用;應兼顧專職、專兼職、兼職三支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要加大專職人員的培訓力度,以提升就業指導的專業化水平;應深入推進就業指導“全員化”工程,提升全體教職員工對就業指導工作的理解,爭取他們更多的支持。
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有自身的工作范疇、規律和模式,又與學科及專業建設、教學與課程改革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分不開。 新生高職院校應立足職業教育實際,根據就業指導課程、專題講座、個別與團體咨詢、專項競賽、社團活動等各種形式在系統中的位置,綜合考慮各自的優點和缺點,相應地對各種形式開設時間的早晚、長短和內容的側重點作出科學的安排。應使個性化就業指導從注重"出口"轉向專注"過程",使學生及早做好科學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為就業做好充分的心理、知識和技能準備。此外,應把個性就業指導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重視人生觀、價值觀對職業選擇和成長道路的指引作用,充分發揮輔導員、班主任在個性化就業指導中的作用,加強擇業觀、就業和成才等方面的教育。
新生高職院校應從師資、教材、實施和教科研等幾方面強化就業指導課程建設,注重個性化發展。 強化校內就業指導專職教師引進和培訓力度的基礎上,適時地聘請經驗豐富、資深的校外專家來校兼課或講學;結合高職教育的實際和高職學生的特點,研究編寫適合新生高職院校教育的校本教材;就業處、教務處要規范管理,選好教材、合理制訂教學大綱和計劃、課程考核和教學督導等環節。 采取具有專業特色、靈活多變的考核方式,適應個性化就業特色,提高教學效果,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就業。
一要,根據現在高職學生的素質和特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取靈活多樣、吸引力強個性化就業指導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點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 適應自我職業發展的能力;二要,實現從主體的轉變,增強互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來;三要,加大實踐類指導的力度,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四要,重視個性化就業心理輔導環節,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和心理自我調控能力。新生高職院校個性化職業指導的有效幫助大學生樹立合理的職業目標,提前從思想、行為、能力上做好職業準備,以適應多元化的社會職業需求,提高其就業成功率。但是,新生高職院校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的完善任重而道遠,僅僅依靠院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在規劃、政策、資源、督導等方面發揮引導、推進和監督功能及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與支持。
[1]池忠軍.簡論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2(5).
[2]杜月菊.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7(15).
[3]高曉琴.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