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海燕++++吳玉華
摘 要 目的:探討音樂療法對臨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舒緩療護病房100例患者,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實驗組增加音樂療法干預,每次30 min,1次/d。結果:兩組患者心率、疼痛指標和遠期生活質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呼吸和血壓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音樂療法能緩解舒緩患者疼痛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音樂療法 舒緩療護 疼痛 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08-0059-03
Observation of the impact of music therapy on the life quality of dying patients
LENG Haiyan, WU Yuhua
(Xinzhua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music therapy on the life quality of dying patients. Methods: In the soothing palliative care wards 100 dying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added music therapy intervention 30 minutes each, once a day besides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care. Results: The heart rate, pain index and long term lif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ir respiratory and blood pressure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nclusion: Music therapy can relieve the pain symptoms of dying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KEY WORDS: music therapy; soothing palliative care; pain; life quality
舒緩患者處于生命的終末期,缺乏有效的救治手段。音樂治療學是一門新興的,集音樂醫學和心理為一體的邊緣交叉學科,是音樂的作用在傳統的藝術欣賞和審美領域之外的應用和發展,它能夠激發臨終患者對人生進行回顧和反思,有利于幫助患者發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減少對死亡的恐懼,緩解痛苦。本研究觀察音樂療法對舒緩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為2013年1―10月上海市閔行區莘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舒緩療護病房的100例患者,男44例,女56例,年齡36~95歲,平均(73.4±10.2)歲。采用隨機抽樣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納入標準:神志清楚能口頭表達,小學以上文化,預計存活期6個月及以上。排除標準:耳聾、精神異常,中風、癡呆及癲癇、言語不清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音樂療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不要聽音樂,以免影響評估。實驗組除給予常規治療及護理外,每日用MP3耳機播放音樂,進行干預,每次30 min,1次/d。干預前調查患者的音樂偏好類型,有無參加相關音樂培訓。有音樂類型偏好的患者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存入播放器中,大約15~20首。沒有音樂偏好的患者則選擇節奏舒緩的曲子,如《春江花月夜》、《陽關三疊》、《空山鳥語》、《平沙落雁》、《英雄交響曲》、《拉德斯基進行曲》、《藍色多瑙河》等。實施時房間保持安靜,光線柔和,減少人員走動,囑患者播放音樂前排空大小便。
每日收集兩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壓和疼痛指標,一月后評估患者生活質量。
1.3 評價指標
1.3.1 患者的生理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心率、呼吸和血壓變化。
1.3.2 疼痛的評定
采用簡化McGill疼痛問卷(SF-MPQ)評定[1],該問卷包括三部分:①疼痛分級指數(PRI),由11個感覺類和4個情感類對疼痛的描述詞組成。所有描述詞均用0~3值表示“無痛”、“輕度痛”、和“重度痛”。②目測類比定級法(VAS),為一條100 mm長的直線,兩端分別示以無痛、劇痛,劃定某一線段即表示疼痛程度。③現有疼痛強度(PPI),分無痛、輕度不適、不適、難受、可怕的疼痛、極為痛苦6級,分別為0~5分。使用方法:量表測試前,應向患者說明填表目的,評第一項時,根據患者回答的疼痛程度在相應級別做記號。評第二項時,圖中線段長為10 cm,并按毫米定出刻度,讓患者用筆根據自己疼痛感受在線段上標明相應的點。評第三項時,根據患者主觀感受在相應分值上做記號。最后對PRI、VAS、PPI進行總評,分數越高,疼痛越重。
1.3.3 生活質量評估(KPS)
KPS評分法,將患者的功能狀態分成11個等級,從100分的無病狀態到0分的死亡,得分越高,表示功能狀態越好。80分以上為非依賴級,即生活自理級;60~80分為半依賴級,即生活半自理級;60分以下為依賴級,即生活需要別人的幫助[1]。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率、呼吸和血壓比較
兩組患者呼吸、血壓值相比無明顯變化(P>0.05);實驗組的心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和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患者SF-MPQ疼痛分值低于對照組,疼痛較輕;實驗組患者KPS分值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疼痛本身就是患者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良體驗,持續疼痛或疼痛加重,讓本來就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患者以為是病情加重的一個信號,更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嚴重者導致抑郁。音樂發揮其輔助鎮痛作用,可能是由于大腦皮質上的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位置相鄰,而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的興奮可以有效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明顯地降低疼痛。同時音樂對下丘腦、邊緣系統及腦干網狀結構的影響,刺激垂體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內啡肽,從而使患者在疼痛程度可接受的前提下,進一步緩解和減輕疼痛[2]。本研究過程中發現疼痛控制良好時實驗組的疼痛分值低于對照組(P<0.05),但對于癌癥患者,尤其是骨轉移患者疼痛劇烈時不宜運用音樂療法,否則患者會覺得更加難受。
生存質量是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的生存狀態的體驗[3]。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1)。廖娟[4]的研究也顯示,非老年組,中醫五行音樂對于腫瘤患者改善癥狀及生活質量有極為重要價值。對癌癥患者而言,音樂療法可以喚起他們與癌癥斗爭的勇氣,認識自我存在價值,正視現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兩組患者的呼吸和血壓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臨終患者身體衰弱有關。
本研究的音樂認知調查發現,有聽音樂習慣的患者不足10%,且無一人參加過相關的音樂培訓。音樂療法應用于舒緩患者可使患者從疼痛不安的狀態轉為松弛與平靜,使用耳機可減輕病房噪音與雜音,還可減輕監護人員的緊張狀態[6],并且從一個新的角度輔助臨床治療的效果,為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多元支持。音樂療法具有無痛、無創傷、經濟、簡單易行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王曙紅. 臨床護理評價量表及應用[M]. 湖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156-157.
[2] 周凱娜, 李小妹. 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2): 1 086-1 088.
[3] 方積乾. 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 8-9.
[4] 廖娟, 楊宇飛, 陸芳, 等. 中醫五行音樂改善老年及非老年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隨機對照研究中期總結分析[C]. 第四屆中國老年腫瘤學大會論文集, 2001: 337-342.
[5] 呂小紅, 陸益線, 廖新穎, 等. 音樂療法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中旬版, 2008, 22(1): 106-108.
[6] 陶功定, 李殊響. 實用音樂療法[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22-225.
(收稿日期:2013-11-20)
1.3.3 生活質量評估(KPS)
KPS評分法,將患者的功能狀態分成11個等級,從100分的無病狀態到0分的死亡,得分越高,表示功能狀態越好。80分以上為非依賴級,即生活自理級;60~80分為半依賴級,即生活半自理級;60分以下為依賴級,即生活需要別人的幫助[1]。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率、呼吸和血壓比較
兩組患者呼吸、血壓值相比無明顯變化(P>0.05);實驗組的心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和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患者SF-MPQ疼痛分值低于對照組,疼痛較輕;實驗組患者KPS分值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疼痛本身就是患者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良體驗,持續疼痛或疼痛加重,讓本來就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患者以為是病情加重的一個信號,更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嚴重者導致抑郁。音樂發揮其輔助鎮痛作用,可能是由于大腦皮質上的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位置相鄰,而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的興奮可以有效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明顯地降低疼痛。同時音樂對下丘腦、邊緣系統及腦干網狀結構的影響,刺激垂體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內啡肽,從而使患者在疼痛程度可接受的前提下,進一步緩解和減輕疼痛[2]。本研究過程中發現疼痛控制良好時實驗組的疼痛分值低于對照組(P<0.05),但對于癌癥患者,尤其是骨轉移患者疼痛劇烈時不宜運用音樂療法,否則患者會覺得更加難受。
生存質量是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的生存狀態的體驗[3]。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1)。廖娟[4]的研究也顯示,非老年組,中醫五行音樂對于腫瘤患者改善癥狀及生活質量有極為重要價值。對癌癥患者而言,音樂療法可以喚起他們與癌癥斗爭的勇氣,認識自我存在價值,正視現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兩組患者的呼吸和血壓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臨終患者身體衰弱有關。
本研究的音樂認知調查發現,有聽音樂習慣的患者不足10%,且無一人參加過相關的音樂培訓。音樂療法應用于舒緩患者可使患者從疼痛不安的狀態轉為松弛與平靜,使用耳機可減輕病房噪音與雜音,還可減輕監護人員的緊張狀態[6],并且從一個新的角度輔助臨床治療的效果,為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多元支持。音樂療法具有無痛、無創傷、經濟、簡單易行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王曙紅. 臨床護理評價量表及應用[M]. 湖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156-157.
[2] 周凱娜, 李小妹. 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2): 1 086-1 088.
[3] 方積乾. 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 8-9.
[4] 廖娟, 楊宇飛, 陸芳, 等. 中醫五行音樂改善老年及非老年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隨機對照研究中期總結分析[C]. 第四屆中國老年腫瘤學大會論文集, 2001: 337-342.
[5] 呂小紅, 陸益線, 廖新穎, 等. 音樂療法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中旬版, 2008, 22(1): 106-108.
[6] 陶功定, 李殊響. 實用音樂療法[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22-225.
(收稿日期:2013-11-20)
1.3.3 生活質量評估(KPS)
KPS評分法,將患者的功能狀態分成11個等級,從100分的無病狀態到0分的死亡,得分越高,表示功能狀態越好。80分以上為非依賴級,即生活自理級;60~80分為半依賴級,即生活半自理級;60分以下為依賴級,即生活需要別人的幫助[1]。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率、呼吸和血壓比較
兩組患者呼吸、血壓值相比無明顯變化(P>0.05);實驗組的心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和生活質量比較
實驗組患者SF-MPQ疼痛分值低于對照組,疼痛較輕;實驗組患者KPS分值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
3 討論
疼痛是一種復雜的生理心理活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疼痛本身就是患者一個非常明顯的不良體驗,持續疼痛或疼痛加重,讓本來就承受巨大心理壓力的患者以為是病情加重的一個信號,更容易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嚴重者導致抑郁。音樂發揮其輔助鎮痛作用,可能是由于大腦皮質上的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位置相鄰,而音樂刺激造成大腦聽覺中樞的興奮可以有效抑制相鄰的痛覺中樞,從而明顯地降低疼痛。同時音樂對下丘腦、邊緣系統及腦干網狀結構的影響,刺激垂體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內啡肽,從而使患者在疼痛程度可接受的前提下,進一步緩解和減輕疼痛[2]。本研究過程中發現疼痛控制良好時實驗組的疼痛分值低于對照組(P<0.05),但對于癌癥患者,尤其是骨轉移患者疼痛劇烈時不宜運用音樂療法,否則患者會覺得更加難受。
生存質量是不同文化和價值體系中的個體對他們的目標、期望、標準以及所關心的事情的生存狀態的體驗[3]。本研究顯示,實驗組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P<0.01)。廖娟[4]的研究也顯示,非老年組,中醫五行音樂對于腫瘤患者改善癥狀及生活質量有極為重要價值。對癌癥患者而言,音樂療法可以喚起他們與癌癥斗爭的勇氣,認識自我存在價值,正視現實,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積極配合治療,提高治療依從性,則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5]。兩組患者的呼吸和血壓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臨終患者身體衰弱有關。
本研究的音樂認知調查發現,有聽音樂習慣的患者不足10%,且無一人參加過相關的音樂培訓。音樂療法應用于舒緩患者可使患者從疼痛不安的狀態轉為松弛與平靜,使用耳機可減輕病房噪音與雜音,還可減輕監護人員的緊張狀態[6],并且從一個新的角度輔助臨床治療的效果,為治療方法的選擇提供多元支持。音樂療法具有無痛、無創傷、經濟、簡單易行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王曙紅. 臨床護理評價量表及應用[M]. 湖南: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1: 156-157.
[2] 周凱娜, 李小妹. 音樂療法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疼痛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12): 1 086-1 088.
[3] 方積乾. 生存質量測定方法及應用[M].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 8-9.
[4] 廖娟, 楊宇飛, 陸芳, 等. 中醫五行音樂改善老年及非老年腫瘤患者生存質量隨機對照研究中期總結分析[C]. 第四屆中國老年腫瘤學大會論文集, 2001: 337-342.
[5] 呂小紅, 陸益線, 廖新穎, 等. 音樂療法對癌癥病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中旬版, 2008, 22(1): 106-108.
[6] 陶功定, 李殊響. 實用音樂療法[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22-225.
(收稿日期:201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