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影
摘 要:目前,國內外低碳理念都十分盛行,為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所接受。低碳旅游不僅可以保持當地的生態,還可以擴展人們的旅游方式。在福建土樓成功申請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其本身的環境遭到了過多的開發和旅游者造成的破壞。首先進行土樓低碳旅游的理論分析,在此基礎上構建福建土樓低碳旅游的模型,利用該模型深入分析政府、有關企業和前來旅游的人三方的利益關系。
關鍵詞:福建;土樓景區;低碳旅游;途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0.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9-0228-03
引言
日前國務院已經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節省能源、減少廢氣排放已經成為潮流趨勢,各個產業必將進行節能減排的調整,以響應低碳號召。旅游行業必定受益良多,因為其自身性質就包含低碳這一項。顯而易見,旅游業的擴展給當地環境帶來的惡性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旅游業若想良性的持續擴展,必然要將低碳行為實踐到每一項。福建土樓原本就是普普通通的民居,大量的游人涌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地的民風作息,破壞旅游環境。所以,通過發展土樓低碳旅游來減輕旅游活動對土樓環境、居民生活的沖擊,實現土樓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一、研究背景
(一)國外研究現狀
低碳旅游的首次提出是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進而各個研究學者根據自己研究的內容在不同側面對這一新型旅游方式進行了解釋,并介紹了旅游業快速發展對環境的不同破壞。Ghislain Dubois 等預測了2050年法國的旅游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1];Sabine Perch-Nielse 等建立了計算因旅游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密度的模型,并將其與其他經濟部門和法國、英國等國家進行了比較分析,對旅游的方式途徑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2]。
(二)國內研究現狀
2009年經過國內旅游業發展高峰論壇的醞釀,“發展低碳旅游”的理念在國內首次亮相。自此低碳經濟、低碳旅游成為國內旅游業新的風向標。
魏小安[3]提出實現低碳旅游的要點:改變出行方式,減少飛機等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選擇徒步旅行、騎車旅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加強旅游行業的降耗節能工作,促進旅游行業的智能化進程。陳世賢通過對旅游者碳排放的研究,預測個人碳足跡對旅游景區自然環境的影響,并參考其影響提出預防措施。劉嘯認為低碳就是低能耗,發展低碳經濟就是要實現經濟低能耗的過程。黃文勝認為通過降低CO2的排放量可以促進低碳排放旅游的發展,能有效地保護旅游景區的動植物、生態環境,對當地的文化、經濟都具有促進作用。譚錦通過對四川貢嘎燕子溝景區進行低碳旅游資源利用、開發評價討論,以及旅游參與主體對低碳旅游的影響分析,對構建低碳旅游區具有參考意義。蔡萌等[4]提出采用碳匯制度、低碳產品、推行低碳旅游等方法提高旅游景區的旅游體驗,實現低碳旅游的目的。
福建土樓在2008年申請成為國家文化遺產之后,土樓景區的客流量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國慶長假、春節長假期間。表1是2009年福建主要土樓景區接待游客數目以及收入情況。
(三)土樓景區存在問題
福建土樓景區目前面臨許多突出問題。很多土樓還處在使用階段,由于缺乏定期檢修、維護,導致很多土樓出現坍塌、破損等問題。福建土樓主要分布在永定、南靖、華安等幾個地方,開發比較完善的是南靖土樓景區和永定土樓景區。但是隨著可供選擇出行的交通方式不斷增多,碳排放量也表現出不同的差別。例如在南靖土樓景區,通往景點的道路是單行道。雖然近年來興建了一些“停車場”,平時幾乎不用,車輛直接開入景點。每到節假日,車輛在景區內停滯不前,造成交通堵塞,出現交通事故的頻率也高了。雖然當地政府、管委會也采取一些人為制約措施還是沒能解決問題。生活在土樓景區當地的居民由于自身教育的局限性,往往更看重眼前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缺乏長遠眼光,對土樓等資源的保護力度不夠。
二、理論基礎
從目前國內外對土樓等文化遺產的保護理論研究多是采用概念、定性分析,缺乏定量數據,不能直觀形象的描述。因此要加強專業數據的研究,參考低碳領域、旅游經濟統計行業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推出適用于中國低碳旅游發展的研究方法[5]。而政府、市場、社會扮演的三方多主體博弈模型在論證低碳旅游發展過程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可借鑒此模型對福建土樓低碳旅游進行探討[6]。
在該三方多主體博弈模型中,由于低碳旅游產品的缺點導致旅游者對低碳環保旅游產品和高碳排放旅游產品的選擇存在差別,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手段進行干涉。從低碳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中國低碳旅游發展的新模式區別與以往的發展模式,新模式是集企業、社會、政府于一體的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如圖1所示)。
(一)政府方面
在推低碳旅游的發展模型中,政府主要是起到監督、引導的作用。政府要從低碳環保的角度出發制定綠色旅游業的發展規劃,出臺響應的指向性政策,并組建合理的監督管理機構,確保旅游業的低碳排放計劃能夠貫徹實施。
(1)制定低碳旅游管理政策。對低碳環保的旅游產品的生產、銷售給予價格上的優惠,促使企業主動尋求發展低碳旅游產品。對旅游業中的高碳排放企業、產品制定適當的處罰、增加稅收等政策,促使企業減少高碳排放產品的生產。(2)培育相關利益主體的低碳旅游價值觀。整個旅游利益鏈中的企業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利益的驅使而對高碳排放旅游產品趨之若鶩,對低碳排放產品充耳不聞,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高碳排放企業對低碳價值觀了解不到位、不全面。因此政府要要加強企業社會責任感的培育等工作。(3)完善低碳旅游管理機制。由于整個旅游業涉及的主體、方面比較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想實現旅游業的低碳發展就必須制定完善的低碳旅游管理制度。
(二)市場方面endprint
眾所周知,先進的技術促進了低碳經濟的發展的良性循環。在目前旅游行業里面提高住宿、飲食的酒店碳排放量較大,因此必須采用先進的技術實現低碳、綠色的酒店建設。低碳環保新技術應該充分應用在土樓家庭旅館系統的水循環使用、溫度濕度控制、垃圾處理等多個方面,切實提高家庭旅館的低能耗能力。
(三)社會方面
在社會方面要依靠社會輿論,倡導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自覺規范自身行為,引導企業主動開發生產低碳、綠色旅游產品。社會方面需要的工作主要包括:(1)低碳消費的倡導。(2)低碳旅游理念的灌輸。(3)低碳旅游活動的推廣。
三、福建土樓景區發展低碳旅游的途徑研究模型
福建土樓的低碳旅游需要考慮政府、企業、社會的利益關系,從三者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發,通過以下幾個方法實現低碳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1)營造低碳旅游吸引物。所謂低旅游碳吸引物是指能夠吸引旅游人群前來旅游的一系列要素,既包括自然界天然的海洋資源、綠地景觀,也包括人工創建的低碳建筑物、低碳生態園等,還包括各式各樣的低碳旅游休閑活動。從低碳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可以找出相應的營造措施:科學合理地開發自然資源,充分發揮自然景觀魅力;組織籌備低碳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倡導消費低能耗的旅游產品;積極實現低碳村落、低碳社區、低碳產業區等向低碳旅游吸引物的轉化;采用新科技技術組建自然景觀與人工社區相結合的復合型低碳吸引物。(2)建設低碳旅游設施。能夠直接應用低碳產品或經過低碳改造的旅游服務設備、設施等澆筑低碳旅游設備。分為交通設施、衛生設施等基礎旅游設施和娛樂設施、餐飲設施等專項旅游設施。建設措施包括:使用新型低碳環保的交通設備如電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等,設置生態停車場,開發低碳旅游通道等;在旅游景區安放生態垃圾回收裝置、建造生態廁所、污水處理循環使用裝置等;充分利用太陽能、水能等新型環保能源組建低碳能源系統;在旅游景區修建低碳旅游建筑,開放低碳旅游購物、娛樂設施。(3)倡導低碳旅游消費方式。低碳旅游方式就是在旅游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盡可能地降低碳排放量。在旅游者前往同一景點旅游時,乘坐的交通工具不同,那么產生的碳排放量也不一樣。例如航空旅行方式的碳排放量就大大超出火車、汽車的碳排放量,因此有必要倡導低碳旅游出行方式。倡導低碳旅游的方式包括:旅游途中應該盡量避免乘坐飛機等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盡量選擇步行、自行車等低碳出行方式;在旅游景區要多參加低碳旅游活動,如體育活動、康體活動等;建議選擇低碳旅游住宿、餐飲方式,盡量選擇以低碳排放為主題的酒店、生態環保食品,杜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等。(4)培育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碳匯旅游體驗環境是對低碳、和諧旅游體驗環境的描述,這種體驗環境是基于自然碳匯機理形成的。考慮到旅游環境里最主要的碳排放對象是旅游者和當地居民,要實現碳排放吸收的平衡就有必要在旅游景區設置碳匯機制。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創造需要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協調統一、共同努力。主要的措施包括:政府部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旅游碳匯制度,從提高旅游景點碳匯能力的角度出發,組建專業的碳匯監督機構并設定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評價指標,對旅游地區的碳匯旅游體驗環境進行定期評估,嚴格控制景點地區的碳排放量,培育優質的碳匯旅游體驗環境;旅游企業自身要重視碳匯機制旅游環境的重要性,將創建低碳旅游企業作為企業發展的目標,加強培育低碳、低能耗的旅游理念,以新型環保低碳排放設備、低碳服務方式來完成企業的轉型;旅游景點社區、村落要積極響應低碳排放的旅游口號,主動參與到環保、低碳的旅游環境建設中,自愿為構建低碳旅游環境獻一份力量;對于旅游者來說,不僅要從思想上強化低碳、碳平衡的觀念,還應該在實際旅游途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積極執行碳補償、碳抵消的行為。提倡游客尊重、保護地方傳統文化。
四、政策建議
(一)政府倡導低碳旅游,加強低碳旅游宣傳
出于對土樓景點的保護,政府之前與當地居民、社區簽訂了保護協議,還專門制定了福建土樓文化遺產保護法等。盡管這樣,景區土樓還是出現破損、坍塌等問題。因此,政府必須出臺相關政策對福建土樓加強保護,并組建旅游監督部門定期進行檢查,對于出現問題的土樓及早修繕。
在對福建土樓旅游景點宣傳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低碳出現方式諸如電動汽車、火車等方式的宣傳力度,減少航空飛行旅游等高碳排放的出行方式。同時在福建土樓景點區域推行步行、自行車、電動車等低碳交通方式減少碳排放。
加強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建設,從土樓景區碳平衡的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碳匯制度,組建專業的碳匯監督機構并設定碳匯旅游體驗環境的評價指標,對旅游地區的碳匯旅游體驗環境進行定期評估,嚴格控制景點地區的碳排放量,培育優質的碳匯旅游體驗環境。
鑒于前往福建土樓的游客對低碳旅游的了解不是很深入,對低碳旅游的態度較差。與低碳旅游方式相比,大部分人更傾向于傳統的旅游方式。因此政府要開展低碳旅游的教育工作,培養旅游者的低碳觀念。通過社會輿論、社會道德等約束旅游者的高碳排放行為,促使旅游者主動參與低碳排放的旅游活動,積極購買低碳產品。
(二)引導旅游企業參與低碳旅游的發展
對于福建土樓景區附近的旅游企業一方面要加強低碳排放的教育工作,使得企業意識到只有走低碳環保的生產銷售路線才能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獎懲制度,對于能夠積極響應低碳旅游政策的產品進行減稅收、免稅收等優惠政策,對于高碳排放的傳統旅游產品要加大稅收、增大懲罰力度。促使旅游企業主動參與低碳旅游的商業活動。
(三)開發低碳旅游吸引物
考慮到福建土樓的文化內涵豐富,要充分挖掘土樓節慶活動,增加土樓景區新的低碳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分散旅游景區的壓力,從而減小碳排放。例如盛行在南靖土樓塔下村的祭祀活動:“打醮”,在永定土樓流傳多年的“姑田跑馬燈”,連城縣羅坊鄉傳傳的游花燈、游龍風俗。另外,土樓居民應自發性地去探討當地傳承文史、編撰、整理相關數據,進而展現主題旅游導覽,增加土樓的低碳品牌效應。
參考文獻:
[1] Ghislain Dubois,Jean Paul Ceron.Tourism/Leisur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orecasts for 2050:Factors for Change in France[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6,14(2):172-191.
[2] Sabine Perch-Nielsen,Ana Sesartic,Matthias Stucki.The greenhouse gas intensity of the tourism sector:The case of Switzerland[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09,13(2),131-140
[3] 魏小安.低碳經濟與低碳旅游[N].中國旅游報,2009-11-30(002).
[4]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種新的旅游發展方式[J].旅游學刊,2010,(1).
[5] 謝園方,趙媛.國內外低碳旅游研究進展及啟示[J].人文地理,2010,(5).
[6] 魏敏.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綠色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經濟管理,2011,(2).
[責任編輯 王玉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