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張莉萍
摘 要:教師專業發展是個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發展的過程。對于云南農村幼兒園來說,幼兒教師專業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發展。本文在探討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內涵的基礎上,聯系實際分析了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在專業發展上主要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科學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農村 幼兒教師 專業發展 少數民族 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01-02
教師專業化是當今世界教師職業發展的共同目標,也是當前國內外教育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問題也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學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之一,成為了我國幼兒教師繼續教育的新命題,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是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科學的提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已成為當前幼兒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務。
1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專業化,就是指職業專門化。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主要是指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人員,并且在教學中越來越成熟的一個轉變過程,這是一個不斷豐富的過程[1],主要以下兩方面含義:(1)做為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教師,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發展過程,并且此過程中不可替代性程度是不斷增加的。(2)教師發展的內涵是多方面的、多領域的,除了基本知識的積累、技能的培養、能力的提高外,還包括其主觀意識的提高:端正態度,發展情意等等。所以,教師專業化發展一定程度上也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依托專業組織、專門的培養制度和管理制度,通過持續的專業教育,習得教育教學專業技能,形成專業理想、專業道德和專業能力,從而實現專業自主的過程。[2]幼兒教師專業化是指幼兒教師內在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是幼兒教師作為一個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所要經歷的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它主要是指幼兒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幼兒教育專業知識技能,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質,成為一個專業的幼兒教育工作者,由“普通人”上升為“專業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發展過程。幼兒老師的發展內涵也是多層面的,包括了知識的積累、幼兒教育技能的嫻熟、幼兒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科學的幼兒教育觀的建立、對幼兒態度的轉變以及個體情意的發展等。
2 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存在問題
2.1 專業起點低
云南地處祖國的西南邊境,教育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比較落后,從目前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來看,幼兒園教師中科班出身的少,具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較少,大部分農村公立幼兒園的教師具有的是小學教師資格證,一些在民辦幼兒園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人員既沒有幼兒教師資格證也沒有保育員資格證,一些沒有在當地教育局注冊獲得國家教育部門批準的“山寨”幼兒園的教師,甚至園長教師資格證都不具有。從幼兒教師個體專業發展途徑來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習是幼兒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起點和基礎,它是建立在幼兒教師的專業特性之上,學前教育強化培養幼兒教育專業人才的職能,形成幼兒教育專業信念體系和專業精神,建構了幼兒教師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在幼兒園從事教育的人員具有幼兒教師資格證或者保育員資格證是必須的,然而云南少數民族農村地區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很大一部分沒有幼教資格證,基本教育素質偏低,文化知識水平低下,專業技能技巧缺乏,不能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
2.2 專業發展途徑缺乏
幼兒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在職培訓。在職培訓為在職幼兒教師提供適應于專業發展不同階段的繼續教育。隨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和實施,各地的教育主管部門都比較重視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來發展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然而,只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有一部分幼兒教師有機會參加一定時間的各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各級教育機構和各高校舉辦的幼兒園骨干教師培訓班里,由于教育局是把名額分配到幼兒園,私立幼兒園來參加培訓的是園長和骨干教師,而且多次重復培訓,據我們調查,為什么不輪流讓其他老師參與培訓呢?主要原因是教師隊伍不穩定。所以農村學前教育的主力軍私立幼兒園的大部分幼兒教師基本沒有參加學習和培訓來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特別是私立幼兒園教師職后培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陷于癱瘓狀態,這極大的限制了整個幼兒教師隊伍專業化的發展。其次在幼兒教師的成長中,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活動對幼兒教師的作用有限,需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符合他們實際水平與意愿的培訓活動。
2.3 學歷達標率較高但專業化程度不夠
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的教師,中師以上學歷者占絕大多數,部分幼兒園甚至80%的教師學歷已經達到了專科層次,然而“學歷達標專業不對口”的現象十分突出,初始學歷普師畢業生較多而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并不多。造成上述狀況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幼兒教師大多數由小學教師轉崗而來,在教學崗位上未接受后續的幼師專業課程培訓。從根本上說,面向農村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幼兒園的幼兒教師培訓還不是很充分,教師的專業素質與發達地區相距甚遠,師資力量明顯不足,這是制約貧困地區幼兒教育事業的主要障礙[3]。
2.4 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幼兒教育教學研究”薄弱
從全云南省的幼兒教育研究來看,幼兒科研課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高校和市州所屬的公立幼兒園,農村民辦幼兒園基本沒有開展科研課題的研究。以麗江市古城區為例,全區在教育行政部門注冊登記的幼兒園一共有22所,公立幼兒園5所,做過或正在做科研課題的只有3所公立幼兒園,從全區的幼兒園來看普遍存在教育目標偏差、幼兒活動組織方法陳舊、教研活動開展不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幼兒教師的教研意識不強,由于環境艱苦,幼兒教師少,幼兒教師沒有時間、精力和條件去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方法的改進與創新;另外民辦幼兒園還存在設備設施簡陋、圖書資料的購置缺乏、教學信息資源缺乏等,使得幼兒教師對新的幼兒教育理念的學習不及時,學習過的又不能被幼兒教師們深刻領會,未能和教學實踐有效融合,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脫節現象十分嚴重。
2.5 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單一
現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的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途徑基本上是在實踐中通過模仿、自我探索、自我總結。這樣的專業成長途徑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教育經驗,但也存在明顯的不足:(1)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單一;(2)重知識傳遞、輕游戲活動,重教育結果輕活動過程,小學化傾向嚴重;(3)幼兒教師成長途徑單一,成長環境狹窄,模仿的經驗顯示出明顯的封閉性,沒有有效地與外界溝通交流。[4]
3 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探析
目前,云南農村幼兒園中普遍存在幼兒教師專業素質較差,這已經是不容爭辯的事實,如何盡快讓幼兒教師的專業得到較快的發展,科學的提高幼兒的發展水平,以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農村幼兒家長的社會需求,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規范和穩定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科學的逐步建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制度。實施幼兒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依法治教,使幼兒教師的任用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的前提,是依法科學管理幼兒教師隊伍、把好幼兒教師隊伍入口關,從根本上科學的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法律手段。隨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頒布和實施,首先應該認真執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兒教師聘用制度,把好幼兒教師的進入幼兒園的“入門關”,落實幼兒教師資格認定制度,實行幼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格執行持證上崗。其次,教育行政部門要逐步建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保障制度,穩定幼兒教師隊伍,促進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幼兒教師專業的發展。
(2)逐步科學的健全促進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制度。在幼兒教師的成長中,加強幼兒教師培訓,要結合幼兒教師資隊伍現狀,科學的制定幼兒教師資格培訓規劃,并將幼兒教師培訓納入繼續教育規劃,開展形式多樣的、符合幼兒教師實際水平的培訓活動。例如充分發揮示范幼兒園的作用,以示范幼兒園為核心基地,以其中的骨干幼兒教師為核心的培訓網,充分發揮示范幼兒園、骨干幼兒教師的示范效應,通過建立培養基地,推廣先進經驗,更好地促進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
(3)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優勢開展幼師學歷教育。依托地方高校鼓勵幼兒教師參加幼師專業的學歷教育也是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之一。在我們云南省除了怒江州和迪慶州外,各地州都有高校,并且都辦有學前教育專業。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大都由于資金短缺,幼兒教師工作繁忙,不可能經常組織外出培訓,我們可以利用函授、自考等形式,依托地方高校為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提供專業學歷教育。這樣的專業學歷教育具有形式靈活、層次多樣的特點,這些學習形式不僅會增強幼兒教師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水平,還會起到穩定幼兒教師隊伍的作用。
(4)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幼兒園應該采取多種科學措施促進專業的發展。①開展園本培訓。園本培訓是由幼兒園自發組織,以幼兒園為本,開展對本園的教師進行培訓,它能促進幼兒教師互幫互學以至共同提高。②充分發揮骨干幼兒教師、專家型幼兒教師的傳、幫、帶作用,開展以“團隊”為載體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通過團隊活動開展幼兒教師之間的互助,取長補短,共同成長。③開展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能夠提升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④幼兒園之間的交流。加強公立幼兒園幼兒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加強橫向聯系,幫助民辦幼兒園幼兒教師專業的成長,也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鼓勵城市條件好的幼兒園、幼兒師資培訓單位“對口”支援,開展園際交流,以擴大和利用優勢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⑤成立以示范幼兒園為核心的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機構,建設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⑥建立網絡培訓機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教育技能。良好的網絡專業培訓有助于幼兒教師知識技能的提高和視野的豐富。⑦把幼兒園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形成支持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園本文化氛圍。要把幼兒園建設成學習型組織就必須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幼兒教師學習的、催人奮進的、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園本文化氛圍。創建一個幼兒教師之間情感共融、教學相長、共同探求新知的寬松愉快的教育氛圍。在學習型的和諧的幼兒園中,以人性化的標準去規范幼兒教師的行為,啟迪幼兒教師在學習和教育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專業和教育研究氛圍,在培育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實現全體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5)幼兒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身方面的提高。美國學者Travers說過:“幼兒教師角色的最終塑造必須在實踐環境中進行。”幼兒教師的許多知識和能力是依靠個人經驗和對教學的感悟而獲得的,幼兒教師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不斷的專業發展。幼兒教師專業化對于幼兒教師自身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要實現幼兒教師專業化首先應加強幼兒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幼兒教師專業的良性發展。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是多元的,但幼兒教師主動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是幼兒教師專業主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幼兒教師應確立遠大的志向,并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不斷的完善自我。幼兒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加速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它可增強幼兒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的責任感,使得幼兒教師能夠理智地展現自己,籌劃未來的自我,最終達到理想的專業發展目的。
參考文獻
[1] 羅明東,褚遠輝,等,主編.教育學[M].2版,2007:144.
[2]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2版.2008:125.
[3] 王杰.貧困地區云南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09.
[4] 李生蘭.學前教育學[M].2版.20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