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余少培
摘 要:打破學科(課程)固有的思維定式,恰如其分的予以課程定位是極其重要的,專業培養目標是開設一門課程的必充條件;以服務性、實用性、學以致用為目的安排教學內容,達到開設本課程的真正實效;緊扣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宗旨組織教學,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質;及時把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行出現的新問題、新要求融入教學中,與時俱進。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 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 有機化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71-02
1 專業培養目標是課程目標的必充條件
《有機化學》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為專業培養的終極目標提供必要的學科知識和技能,《有機化學》的地位與作用服從于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是開設《有機化學》的必充條件。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熟練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能夠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和相關領域從事醫學檢驗技術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正確理解《有機化學》教學的作用,予以恰當的課程定位,才能做到有目的教學和怎樣教學。
1.1 承前啟后的專業基礎課
醫學檢驗技術主要任務是檢測人體內基本(特定)組成的含量及其變化,而人體組成除體液外,主要組成為有機物,因此認識有機物,學習有機物的結構、清楚有機物的分類、學會有機物的命名,掌握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因為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反映性質。
1.2 服務于后續課程的重要基礎課
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化學知識,通過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課程提供必要與必須的知識基礎,本課程不僅為后續專業課提供知識基礎,有些知識也直接服務于生產的一種重要工具。
本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與醫學有密切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知識與行業崗位實際應用相結合,知識傳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意識,啟發學生思維活動,明確學習目標,達到培養實用型醫學技術人才的目標。
2 以服務、實用、學以致用的理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依據我院指定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目標,打破學科界線,根據行業需求、崗位需要,本著《有機化學》的課程定位,服務于后續的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專業課,為其提供必要和必須的知識保障,如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糖、脂、蛋白質等三大物質代謝的學習,提供糖、脂類、蛋白質的基本知識(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為其他有機物代謝學習,提供所牽涉到的烴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的基本知識。
2.1 橫向
后續課程直接需要的知識為重點教學任務,如:糖、脂類、蛋白質等,精學、精練,學以致用;后續課程和臨床實踐所牽涉到為一般教學任務,如:雜環、生物堿等達到熟悉知曉。
2.2 縱向
本著實用性、基礎性,基本分類、基本結構、基本性質、基本命名為重點任務,反應機理、影響因素為一般任務(表1)。
3 緊扣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宗旨組織教學
3.1 根據專業的實際需求設置實驗
根據專業和課程目標,保留基本的、實用性的、知識學習必須的實驗,刪除了與本專業聯系不大、不需要或不實際的實驗,如:制備實驗、內容及熔沸點測定實驗等。
3.2 重視基本實驗技能培養
有機化學是醫學檢驗技術先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除了本學科的知識學習,還應承擔學生基本實驗實訓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因此我們加強了對學生實驗室基本技能的培訓。如:(1)常用玻璃儀器的使用:試管、刻度吸管使用與讀數(基本操作)。(2)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正確洗滌的方法與要求。(3)水浴的操作與要求。(4)加熱的基本操作與要求。采取兩人一組,人人動手,人人操作,人人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3.3 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聯系生活、醫療實際,設置最適宜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教師結合問題,引導學生剖析問題本質,尋找解決問題切入點,進而引入新知識,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解決問題。如對單糖的學習(表2)。
3.4 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將一些有綜合性的、易混淆的并且學生有一定知識基礎的內容,以問題形式交給學生,組織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辨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表達能力,教師最終引導學生煉討論課結果,將其整合到已有知識體系中,如脂類教學中,在學習油脂后,對類脂學習采用討論式教學,提出兩個問題交給學生:(1)脂肪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肝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眾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卵磷脂和腦磷脂,二者都屬磷脂,那么二者又具有什么樣結構,性質及生理、生化意義?(2)隨人們生活水平改善,高血脂病人越來越多,甘油三脂和膽固醇是血脂的二項重要指標,特別是膽固醇增高,患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性增大,膽固醇的結構,性質,檢驗方法及生理意義?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通過討論:(1)正確認識卵磷脂,腦磷脂結構,二者的結構、性質,生理意義異同點。(2)認識膽固醇結構、生理意義及檢驗方法,了解甾醇類其它衍生物,完成學習任務。
4 教學的內涵要融入新觀念、新問題、新要求,與時俱進
教師要關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行業發展,教學也應與時俱進,教學的內涵應及時融入新觀念、新問題、新要求。
4.1 引入安全教育
在實驗過程中,始終將實驗安全貫穿于所有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應對事故能力,加強環保教育。如:(1)防火、防電及著火事故應對與處理。(2)腐蝕試劑的使用及灼傷的應對與處理。(3)有毒試劑、刺激性試劑的取用及防護措施。(4)加熱的正確方式及燙傷的處理。
4.2 引入環保意識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廢棄液的回收與正確處理;在學習到各類有機化合物性質時,聯系房屋裝修材料、化工類工廠廢氣、廢液排放對人體的危害、環境的污染,檢驗行業常用的一次性物品的收集,引入環保教育,培養環保意識。
4.3 引入食品安全教育
《有機化學》很多內容和知識是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聯系現實生活實際,既可豐富學生知識的內容,又能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食品染色劑、添加劑的成分、性質和危害,引入食品安全教育,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4 引入責任感教育
醫學檢驗技術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每一項檢測項目要求結果精準,所以對每一次實驗結束后,不僅要書寫實驗報告,特別強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一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二是培養學生追求結果精準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正確予以課程定位,清楚課程的任務,適宜取舍教學內容,緊扣職業教育特質,與時俱進、靈活多樣的組織教學,才能達到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李稻,韓玉慧,蔣益,等.醫學基礎教育中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08-110.
[2] 蒲泉州,李曉陽,蒲泓江.對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急診醫學基礎教育模式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9(1).
[3] 覃軍,王祥智,劉毅敏.醫學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2(4).
[4] 岳保珍,張佩瑛.醫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設想[J].醫學教育,1995(7).endprint
摘 要:打破學科(課程)固有的思維定式,恰如其分的予以課程定位是極其重要的,專業培養目標是開設一門課程的必充條件;以服務性、實用性、學以致用為目的安排教學內容,達到開設本課程的真正實效;緊扣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宗旨組織教學,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質;及時把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行出現的新問題、新要求融入教學中,與時俱進。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 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 有機化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71-02
1 專業培養目標是課程目標的必充條件
《有機化學》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為專業培養的終極目標提供必要的學科知識和技能,《有機化學》的地位與作用服從于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是開設《有機化學》的必充條件。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熟練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能夠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和相關領域從事醫學檢驗技術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正確理解《有機化學》教學的作用,予以恰當的課程定位,才能做到有目的教學和怎樣教學。
1.1 承前啟后的專業基礎課
醫學檢驗技術主要任務是檢測人體內基本(特定)組成的含量及其變化,而人體組成除體液外,主要組成為有機物,因此認識有機物,學習有機物的結構、清楚有機物的分類、學會有機物的命名,掌握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因為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反映性質。
1.2 服務于后續課程的重要基礎課
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化學知識,通過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課程提供必要與必須的知識基礎,本課程不僅為后續專業課提供知識基礎,有些知識也直接服務于生產的一種重要工具。
本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與醫學有密切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知識與行業崗位實際應用相結合,知識傳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意識,啟發學生思維活動,明確學習目標,達到培養實用型醫學技術人才的目標。
2 以服務、實用、學以致用的理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依據我院指定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目標,打破學科界線,根據行業需求、崗位需要,本著《有機化學》的課程定位,服務于后續的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專業課,為其提供必要和必須的知識保障,如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糖、脂、蛋白質等三大物質代謝的學習,提供糖、脂類、蛋白質的基本知識(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為其他有機物代謝學習,提供所牽涉到的烴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的基本知識。
2.1 橫向
后續課程直接需要的知識為重點教學任務,如:糖、脂類、蛋白質等,精學、精練,學以致用;后續課程和臨床實踐所牽涉到為一般教學任務,如:雜環、生物堿等達到熟悉知曉。
2.2 縱向
本著實用性、基礎性,基本分類、基本結構、基本性質、基本命名為重點任務,反應機理、影響因素為一般任務(表1)。
3 緊扣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宗旨組織教學
3.1 根據專業的實際需求設置實驗
根據專業和課程目標,保留基本的、實用性的、知識學習必須的實驗,刪除了與本專業聯系不大、不需要或不實際的實驗,如:制備實驗、內容及熔沸點測定實驗等。
3.2 重視基本實驗技能培養
有機化學是醫學檢驗技術先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除了本學科的知識學習,還應承擔學生基本實驗實訓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因此我們加強了對學生實驗室基本技能的培訓。如:(1)常用玻璃儀器的使用:試管、刻度吸管使用與讀數(基本操作)。(2)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正確洗滌的方法與要求。(3)水浴的操作與要求。(4)加熱的基本操作與要求。采取兩人一組,人人動手,人人操作,人人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3.3 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聯系生活、醫療實際,設置最適宜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教師結合問題,引導學生剖析問題本質,尋找解決問題切入點,進而引入新知識,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解決問題。如對單糖的學習(表2)。
3.4 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將一些有綜合性的、易混淆的并且學生有一定知識基礎的內容,以問題形式交給學生,組織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辨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表達能力,教師最終引導學生煉討論課結果,將其整合到已有知識體系中,如脂類教學中,在學習油脂后,對類脂學習采用討論式教學,提出兩個問題交給學生:(1)脂肪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肝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眾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卵磷脂和腦磷脂,二者都屬磷脂,那么二者又具有什么樣結構,性質及生理、生化意義?(2)隨人們生活水平改善,高血脂病人越來越多,甘油三脂和膽固醇是血脂的二項重要指標,特別是膽固醇增高,患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性增大,膽固醇的結構,性質,檢驗方法及生理意義?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通過討論:(1)正確認識卵磷脂,腦磷脂結構,二者的結構、性質,生理意義異同點。(2)認識膽固醇結構、生理意義及檢驗方法,了解甾醇類其它衍生物,完成學習任務。
4 教學的內涵要融入新觀念、新問題、新要求,與時俱進
教師要關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行業發展,教學也應與時俱進,教學的內涵應及時融入新觀念、新問題、新要求。
4.1 引入安全教育
在實驗過程中,始終將實驗安全貫穿于所有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應對事故能力,加強環保教育。如:(1)防火、防電及著火事故應對與處理。(2)腐蝕試劑的使用及灼傷的應對與處理。(3)有毒試劑、刺激性試劑的取用及防護措施。(4)加熱的正確方式及燙傷的處理。
4.2 引入環保意識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廢棄液的回收與正確處理;在學習到各類有機化合物性質時,聯系房屋裝修材料、化工類工廠廢氣、廢液排放對人體的危害、環境的污染,檢驗行業常用的一次性物品的收集,引入環保教育,培養環保意識。
4.3 引入食品安全教育
《有機化學》很多內容和知識是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聯系現實生活實際,既可豐富學生知識的內容,又能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食品染色劑、添加劑的成分、性質和危害,引入食品安全教育,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4 引入責任感教育
醫學檢驗技術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每一項檢測項目要求結果精準,所以對每一次實驗結束后,不僅要書寫實驗報告,特別強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一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二是培養學生追求結果精準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正確予以課程定位,清楚課程的任務,適宜取舍教學內容,緊扣職業教育特質,與時俱進、靈活多樣的組織教學,才能達到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李稻,韓玉慧,蔣益,等.醫學基礎教育中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08-110.
[2] 蒲泉州,李曉陽,蒲泓江.對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急診醫學基礎教育模式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9(1).
[3] 覃軍,王祥智,劉毅敏.醫學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2(4).
[4] 岳保珍,張佩瑛.醫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設想[J].醫學教育,1995(7).endprint
摘 要:打破學科(課程)固有的思維定式,恰如其分的予以課程定位是極其重要的,專業培養目標是開設一門課程的必充條件;以服務性、實用性、學以致用為目的安排教學內容,達到開設本課程的真正實效;緊扣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宗旨組織教學,才能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質;及時把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行出現的新問題、新要求融入教學中,與時俱進。
關鍵詞:醫學檢驗技術 教學改革 職業教育 有機化學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171-02
1 專業培養目標是課程目標的必充條件
《有機化學》是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為專業培養的終極目標提供必要的學科知識和技能,《有機化學》的地位與作用服從于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是開設《有機化學》的必充條件。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熟練掌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能夠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單位和相關領域從事醫學檢驗技術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專門人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正確理解《有機化學》教學的作用,予以恰當的課程定位,才能做到有目的教學和怎樣教學。
1.1 承前啟后的專業基礎課
醫學檢驗技術主要任務是檢測人體內基本(特定)組成的含量及其變化,而人體組成除體液外,主要組成為有機物,因此認識有機物,學習有機物的結構、清楚有機物的分類、學會有機物的命名,掌握有機物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具有較強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因為結構決定功能,功能反映性質。
1.2 服務于后續課程的重要基礎課
利用學生已經具備的化學知識,通過對《有機化學》的學習,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課程提供必要與必須的知識基礎,本課程不僅為后續專業課提供知識基礎,有些知識也直接服務于生產的一種重要工具。
本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內容與醫學有密切關系,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知識與行業崗位實際應用相結合,知識傳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原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意識,啟發學生思維活動,明確學習目標,達到培養實用型醫學技術人才的目標。
2 以服務、實用、學以致用的理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依據我院指定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目標,打破學科界線,根據行業需求、崗位需要,本著《有機化學》的課程定位,服務于后續的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微生物檢驗技術,免疫學檢驗技術、血液學檢驗、臨床檢驗基礎等專業課,為其提供必要和必須的知識保障,如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中糖、脂、蛋白質等三大物質代謝的學習,提供糖、脂類、蛋白質的基本知識(分類、結構、命名、性質);為其他有機物代謝學習,提供所牽涉到的烴的含氧衍生物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的基本知識。
2.1 橫向
后續課程直接需要的知識為重點教學任務,如:糖、脂類、蛋白質等,精學、精練,學以致用;后續課程和臨床實踐所牽涉到為一般教學任務,如:雜環、生物堿等達到熟悉知曉。
2.2 縱向
本著實用性、基礎性,基本分類、基本結構、基本性質、基本命名為重點任務,反應機理、影響因素為一般任務(表1)。
3 緊扣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宗旨組織教學
3.1 根據專業的實際需求設置實驗
根據專業和課程目標,保留基本的、實用性的、知識學習必須的實驗,刪除了與本專業聯系不大、不需要或不實際的實驗,如:制備實驗、內容及熔沸點測定實驗等。
3.2 重視基本實驗技能培養
有機化學是醫學檢驗技術先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除了本學科的知識學習,還應承擔學生基本實驗實訓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因此我們加強了對學生實驗室基本技能的培訓。如:(1)常用玻璃儀器的使用:試管、刻度吸管使用與讀數(基本操作)。(2)常用玻璃儀器的洗滌:正確洗滌的方法與要求。(3)水浴的操作與要求。(4)加熱的基本操作與要求。采取兩人一組,人人動手,人人操作,人人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協作。
3.3 加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聯系生活、醫療實際,設置最適宜問題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出問題,激發學習興趣,教師結合問題,引導學生剖析問題本質,尋找解決問題切入點,進而引入新知識,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解決問題。如對單糖的學習(表2)。
3.4 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將一些有綜合性的、易混淆的并且學生有一定知識基礎的內容,以問題形式交給學生,組織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辨析,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表達能力,教師最終引導學生煉討論課結果,將其整合到已有知識體系中,如脂類教學中,在學習油脂后,對類脂學習采用討論式教學,提出兩個問題交給學生:(1)脂肪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肝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眾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卵磷脂和腦磷脂,二者都屬磷脂,那么二者又具有什么樣結構,性質及生理、生化意義?(2)隨人們生活水平改善,高血脂病人越來越多,甘油三脂和膽固醇是血脂的二項重要指標,特別是膽固醇增高,患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性增大,膽固醇的結構,性質,檢驗方法及生理意義?
提出問題,組織討論,通過討論:(1)正確認識卵磷脂,腦磷脂結構,二者的結構、性質,生理意義異同點。(2)認識膽固醇結構、生理意義及檢驗方法,了解甾醇類其它衍生物,完成學習任務。
4 教學的內涵要融入新觀念、新問題、新要求,與時俱進
教師要關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行業發展,教學也應與時俱進,教學的內涵應及時融入新觀念、新問題、新要求。
4.1 引入安全教育
在實驗過程中,始終將實驗安全貫穿于所有實驗操作過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應對事故能力,加強環保教育。如:(1)防火、防電及著火事故應對與處理。(2)腐蝕試劑的使用及灼傷的應對與處理。(3)有毒試劑、刺激性試劑的取用及防護措施。(4)加熱的正確方式及燙傷的處理。
4.2 引入環保意識
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廢棄液的回收與正確處理;在學習到各類有機化合物性質時,聯系房屋裝修材料、化工類工廠廢氣、廢液排放對人體的危害、環境的污染,檢驗行業常用的一次性物品的收集,引入環保教育,培養環保意識。
4.3 引入食品安全教育
《有機化學》很多內容和知識是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聯系現實生活實際,既可豐富學生知識的內容,又能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食品染色劑、添加劑的成分、性質和危害,引入食品安全教育,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4 引入責任感教育
醫學檢驗技術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專業,每一項檢測項目要求結果精準,所以對每一次實驗結束后,不僅要書寫實驗報告,特別強調對實驗結果的分析,一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二是培養學生追求結果精準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
正確予以課程定位,清楚課程的任務,適宜取舍教學內容,緊扣職業教育特質,與時俱進、靈活多樣的組織教學,才能達到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參考文獻
[1] 李稻,韓玉慧,蔣益,等.醫學基礎教育中PBL和CBL兩種教學模式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2):108-110.
[2] 蒲泉州,李曉陽,蒲泓江.對高職高專臨床醫學專業急診醫學基礎教育模式的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09(1).
[3] 覃軍,王祥智,劉毅敏.醫學院校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2(4).
[4] 岳保珍,張佩瑛.醫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的設想[J].醫學教育,199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