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韻華++季賽++呂巍
摘 要: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項目為依托,針對以往人才培養中與企業需求較為脫節的問題,探索了基于校企聯合、以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服務外包 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26-02
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面對全球服務外包方興未艾的趨勢,人才短缺日漸制約產業發展。為此,教育部和商務部發布了多個有關文件,強調全面加強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1~2]。2011年3月,江蘇省教育廳、商務廳發布《關于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高〔2011〕2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為江蘇省20所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高校之一,試點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3]。在此背景下,我們開展了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從2010級學生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重探索了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
1 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設計出與企業需求貼近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進行了人才需求的廣泛調研,涉及外資、合資、國營、民營等多種性質的企業。在此基礎上,明確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服務外包企業需求、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能力需求、同時又具有較廣知識面和較強能力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通過對當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行業所涉及的三個主流技術方向Java工程師、.net工程師和移動互聯工程師的深入分析,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平臺+方向+綜合實踐”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專業課程體系。(見圖1)
課程體系著力體現“重基礎、強實踐、注重企業適應能力”的全面要求。在注重語言基礎、數理基礎和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重點強化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語言、溝通交流及專業技能課程。語言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是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4],我們在教學計劃中設置了語言技能方向模塊,著重強化學生的口語練習和閱讀寫作能力,增強學生對外交流的信心和能力,為培養國際化服務外包人才打下基礎。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是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核心。我們著力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由“認知教育、課程實訓、企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四個階段構成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其中企業實習是以服務外包產業的人才需求為標準,提供服務外包行業的企業實習實訓,進行“準職業化”培養。畢業設計則結合企業項目需求,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
2 貼合企業需求,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
采用課程置換的方式,置換陳舊落后的課程,增加新技術、實用技術類型課程,調整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接觸行業前沿最新知識,及時跟蹤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和應用前沿,將最新的知識及時加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我們開設了《移動互聯技術》《服務外包企業文化》《服務外包項目管理》等課程,引進服務外包課程教學內容與現有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有機嵌入到現有課程教學之中。同時建立了豐富和完善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網上共享教學資源庫和教學平臺,并在教學中發揮其作用。
3 創新實踐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式
為有效實施各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建立了“N+3+1+1”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即將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劃分為四個部分。其中:“N”指N門課程的實驗,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語言技能課程等均配以相應的課程實驗;第一學期的認知實習安排服務外包企業參觀及企業專家講座。“3”指第4~6學期分別安排為期一周的綜合項目案例實訓,主要由企業提供實訓案例與指導。第一個“1”指第3學年暑期安排為期3周的服務外包企業見習;第二個“1”指第四學年的基于企業需求的實訓、實習及畢業設計,包括第7學期服務外包企業綜合實訓環節,主要內容為服務外包所需技能、技術和工具應用強化以及項目實戰模擬訓練;第8學期為服務外包企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采用“雙導師制”,學生主要在企業完成。多個實訓項目和企業實習大大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4 校企師資互補,實施聯合培養
為彌補單一渠道教師結構的不足,采用以校內專職教師為主,適當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的方式,并且采用校內外教師合作教學的模式,實施聯合培養。一方面加大投入、有效激勵,先后有十多名教師參加企業師資培訓或去企業掛職,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進,不斷壯大兼職教師隊伍。我們引進了十余名企業兼職教師,為學生開設了《服務外包企業認知》《服務外包項目管理》和《服務外包企業文化》等課程。校企教師合作開設了《移動互聯技術》《軟件開發技術》等實訓課程,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5 結語
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試點班除部分同學選擇考研外,其他同學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其良好的適應性、對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創新精神得到了企業的好評,就業質量明顯提升。我們的人才培養改革工作也獲得了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今后我們將以軟件與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改革的經驗為指導,進一步強化整個計算機類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教高[2009]5號.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09-11-23/44613.shtml.
[2] 教高廳函〔2010〕34號.關于在江蘇、浙江兩省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0-11-04/80029.shtml.
[3] 蘇教高[2011]16號.省教育廳,省商務廳關于公布江蘇省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高校名單的通知[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1/5/17/art_4628_58597.html.
[4] 趙莉.適應服務外包發展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3):38.endprint
摘 要: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項目為依托,針對以往人才培養中與企業需求較為脫節的問題,探索了基于校企聯合、以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服務外包 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26-02
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面對全球服務外包方興未艾的趨勢,人才短缺日漸制約產業發展。為此,教育部和商務部發布了多個有關文件,強調全面加強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1~2]。2011年3月,江蘇省教育廳、商務廳發布《關于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高〔2011〕2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為江蘇省20所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高校之一,試點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3]。在此背景下,我們開展了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從2010級學生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重探索了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
1 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設計出與企業需求貼近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進行了人才需求的廣泛調研,涉及外資、合資、國營、民營等多種性質的企業。在此基礎上,明確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服務外包企業需求、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能力需求、同時又具有較廣知識面和較強能力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通過對當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行業所涉及的三個主流技術方向Java工程師、.net工程師和移動互聯工程師的深入分析,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平臺+方向+綜合實踐”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專業課程體系。(見圖1)
課程體系著力體現“重基礎、強實踐、注重企業適應能力”的全面要求。在注重語言基礎、數理基礎和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重點強化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語言、溝通交流及專業技能課程。語言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是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4],我們在教學計劃中設置了語言技能方向模塊,著重強化學生的口語練習和閱讀寫作能力,增強學生對外交流的信心和能力,為培養國際化服務外包人才打下基礎。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是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核心。我們著力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由“認知教育、課程實訓、企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四個階段構成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其中企業實習是以服務外包產業的人才需求為標準,提供服務外包行業的企業實習實訓,進行“準職業化”培養。畢業設計則結合企業項目需求,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
2 貼合企業需求,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
采用課程置換的方式,置換陳舊落后的課程,增加新技術、實用技術類型課程,調整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接觸行業前沿最新知識,及時跟蹤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和應用前沿,將最新的知識及時加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我們開設了《移動互聯技術》《服務外包企業文化》《服務外包項目管理》等課程,引進服務外包課程教學內容與現有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有機嵌入到現有課程教學之中。同時建立了豐富和完善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網上共享教學資源庫和教學平臺,并在教學中發揮其作用。
3 創新實踐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式
為有效實施各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建立了“N+3+1+1”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即將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劃分為四個部分。其中:“N”指N門課程的實驗,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語言技能課程等均配以相應的課程實驗;第一學期的認知實習安排服務外包企業參觀及企業專家講座。“3”指第4~6學期分別安排為期一周的綜合項目案例實訓,主要由企業提供實訓案例與指導。第一個“1”指第3學年暑期安排為期3周的服務外包企業見習;第二個“1”指第四學年的基于企業需求的實訓、實習及畢業設計,包括第7學期服務外包企業綜合實訓環節,主要內容為服務外包所需技能、技術和工具應用強化以及項目實戰模擬訓練;第8學期為服務外包企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采用“雙導師制”,學生主要在企業完成。多個實訓項目和企業實習大大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4 校企師資互補,實施聯合培養
為彌補單一渠道教師結構的不足,采用以校內專職教師為主,適當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的方式,并且采用校內外教師合作教學的模式,實施聯合培養。一方面加大投入、有效激勵,先后有十多名教師參加企業師資培訓或去企業掛職,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進,不斷壯大兼職教師隊伍。我們引進了十余名企業兼職教師,為學生開設了《服務外包企業認知》《服務外包項目管理》和《服務外包企業文化》等課程。校企教師合作開設了《移動互聯技術》《軟件開發技術》等實訓課程,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5 結語
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試點班除部分同學選擇考研外,其他同學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其良好的適應性、對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創新精神得到了企業的好評,就業質量明顯提升。我們的人才培養改革工作也獲得了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今后我們將以軟件與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改革的經驗為指導,進一步強化整個計算機類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教高[2009]5號.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09-11-23/44613.shtml.
[2] 教高廳函〔2010〕34號.關于在江蘇、浙江兩省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0-11-04/80029.shtml.
[3] 蘇教高[2011]16號.省教育廳,省商務廳關于公布江蘇省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高校名單的通知[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1/5/17/art_4628_58597.html.
[4] 趙莉.適應服務外包發展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3):38.endprint
摘 要: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項目為依托,針對以往人才培養中與企業需求較為脫節的問題,探索了基于校企聯合、以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路,取得了顯著成效。
關鍵詞:服務外包 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 實踐創新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b)-0026-02
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呈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面對全球服務外包方興未艾的趨勢,人才短缺日漸制約產業發展。為此,教育部和商務部發布了多個有關文件,強調全面加強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1~2]。2011年3月,江蘇省教育廳、商務廳發布《關于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蘇教高〔2011〕2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為江蘇省20所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高校之一,試點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3]。在此背景下,我們開展了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從2010級學生開始實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著重探索了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培養。
1 深入了解行業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設計出與企業需求貼近的人才培養方案,我們進行了人才需求的廣泛調研,涉及外資、合資、國營、民營等多種性質的企業。在此基礎上,明確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服務外包企業需求、滿足社會對不同人才能力需求、同時又具有較廣知識面和較強能力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通過對當前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行業所涉及的三個主流技術方向Java工程師、.net工程師和移動互聯工程師的深入分析,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平臺+方向+綜合實踐”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專業課程體系。(見圖1)
課程體系著力體現“重基礎、強實踐、注重企業適應能力”的全面要求。在注重語言基礎、數理基礎和學科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重點強化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語言、溝通交流及專業技能課程。語言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是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4],我們在教學計劃中設置了語言技能方向模塊,著重強化學生的口語練習和閱讀寫作能力,增強學生對外交流的信心和能力,為培養國際化服務外包人才打下基礎。
強化實踐能力培養是軟件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核心。我們著力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建立了由“認知教育、課程實訓、企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四個階段構成的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其中企業實習是以服務外包產業的人才需求為標準,提供服務外包行業的企業實習實訓,進行“準職業化”培養。畢業設計則結合企業項目需求,使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嚴格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
2 貼合企業需求,改革和創新課程教學內容
采用課程置換的方式,置換陳舊落后的課程,增加新技術、實用技術類型課程,調整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接觸行業前沿最新知識,及時跟蹤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和應用前沿,將最新的知識及時加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我們開設了《移動互聯技術》《服務外包企業文化》《服務外包項目管理》等課程,引進服務外包課程教學內容與現有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有機嵌入到現有課程教學之中。同時建立了豐富和完善的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網上共享教學資源庫和教學平臺,并在教學中發揮其作用。
3 創新實踐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式
為有效實施各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建立了“N+3+1+1”實踐教學組織形式,即將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劃分為四個部分。其中:“N”指N門課程的實驗,所有的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語言技能課程等均配以相應的課程實驗;第一學期的認知實習安排服務外包企業參觀及企業專家講座。“3”指第4~6學期分別安排為期一周的綜合項目案例實訓,主要由企業提供實訓案例與指導。第一個“1”指第3學年暑期安排為期3周的服務外包企業見習;第二個“1”指第四學年的基于企業需求的實訓、實習及畢業設計,包括第7學期服務外包企業綜合實訓環節,主要內容為服務外包所需技能、技術和工具應用強化以及項目實戰模擬訓練;第8學期為服務外包企業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畢業設計采用“雙導師制”,學生主要在企業完成。多個實訓項目和企業實習大大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4 校企師資互補,實施聯合培養
為彌補單一渠道教師結構的不足,采用以校內專職教師為主,適當聘請企業兼職教師的方式,并且采用校內外教師合作教學的模式,實施聯合培養。一方面加大投入、有效激勵,先后有十多名教師參加企業師資培訓或去企業掛職,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工程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引進,不斷壯大兼職教師隊伍。我們引進了十余名企業兼職教師,為學生開設了《服務外包企業認知》《服務外包項目管理》和《服務外包企業文化》等課程。校企教師合作開設了《移動互聯技術》《軟件開發技術》等實訓課程,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
5 結語
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的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試點班除部分同學選擇考研外,其他同學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其良好的適應性、對技術的熟練程度以及創新精神得到了企業的好評,就業質量明顯提升。我們的人才培養改革工作也獲得了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今后我們將以軟件與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改革的經驗為指導,進一步強化整個計算機類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 教高[2009]5號.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09-11-23/44613.shtml.
[2] 教高廳函〔2010〕34號.關于在江蘇、浙江兩省開展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工作的通知[EB/OL].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2010-11-04/80029.shtml.
[3] 蘇教高[2011]16號.省教育廳,省商務廳關于公布江蘇省地方高校計算機學院培養服務外包人才試點高校名單的通知[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1/5/17/art_4628_58597.html.
[4] 趙莉.適應服務外包發展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3):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