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庶++王梅
記者在青海省人民醫院看到正在體檢的陳阿姨,說起醫改,老人豎起大拇指說:“年初,我得了急性胰腺炎,住進了省人民醫院,我參加的是城鎮居民醫保,醫院實行先看病后付款,1萬多塊錢呢,出院時自己花了不到3000塊。這幾年醫療政策越來越好了,心里踏實多了。”
新醫改實施以來,青海堅持把醫改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抓,真正使醫改紅利不斷惠及各族群眾健康。目前,青海省在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基本藥物制度、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對口幫扶縣級公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公立醫療機構實施“先住院后結算”服務模式和分級診療制度等7個方面實現了全覆蓋。
多項制度基本建立
在中國人壽青海省醫療保險管理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前來咨詢報銷事宜的王曉芬,王曉芬沒有工作,一家四口租住在西寧城東區,丈夫患糖尿病已有10幾年,被確診為腎病,婆婆身體也不好,吃藥打針是常有的事,全家僅靠王曉芬和女兒打零工掙的錢,十分貧困。
王曉芬最擔心的是丈夫每年兩三次的住院費,她說,去年社區發了一本“大病報銷”小冊子,她按照地址才找了過來。王曉芬了解到,青海省在大病保障方面,采取“基本醫保+商業保險+民政救助”的模式,城鄉居民住院費用按現行醫保政策規定報銷,個人自付部分達到起付線5000元的納入大病醫療保險,個人自付部分按80%再次報銷,大病患者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80%,民政救助對象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
截至去年年底,青海已為超過3.6萬名城鄉患者支付大病醫保費用2億多元,收支基本平衡。2013年5月,城鎮職工大病保險也正式啟動,截至2013年12月底,已為7200名大病患者支付醫療費用2900多萬元。
為解決極少數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患者的醫療急救保障問題,青海去年11月出臺了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避免由于“等錢救命”等原因而導致嚴重后果。
記者從青海省衛生廳醫政處獲悉,青海省通過各級財政投入和社會各界捐助等多渠道籌集資金,設立了全省疾病應急救助基金,基金初始規模為600萬元/年。
自出臺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后,青海首次撥付救助款的醫療機構為青海省兒童醫院和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文元說,醫院在接收應急救助患者后,會及時填報身份確認審批表上報同級衛生部門,由衛生部門牽頭,會同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等部門進行審核,并上報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備案審核。衛計委收到應急救助患者醫療費用申請后,會在15個工作日內將核準的醫療費用直接撥付至相關醫療機構。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年都乎鄉衛生院,藥房里基本藥物分門別類擺放得整整齊齊。衛生院院長韓發云告訴記者,藥價降了以后,患者就診量增加了10%左右。目前,青海已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遴選調整管理機制。結合基層臨床用藥需求,特別是婦女兒童用藥、民族藥、急救用藥、常見病、高原病用藥需求,在國家公布的2012年版基本藥物的基礎上,增加了省內基本藥物增補品種200種,基本藥物品種達到720種,基本滿足群眾的用藥需求。
建立藥物省級集中招標采購新機制后,基本藥物的中標價平均降幅達47.43%,累計減輕群眾醫藥費用負擔超過15億元。
公立醫院“先住院后結算”
從2012年12月1日起,青海全省70所縣級公立醫院全面推行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
青海省衛計委主任張進京介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以取消“以藥養醫”機制為突破口,全面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省政府一次性投入3140萬元,彌補了70所縣級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的經費缺口,所有縣級醫院的基本藥物、非基本藥物和一般醫用耗材全部實行零差率銷售。
通過改革,縣級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人次較改革前分別增長24%和12%,門診和住院次均費用分別下降了23%和19%,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得到改善,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建成了以省級三甲醫院為樞紐、上聯北大人民醫院、中國武警總院等,下接32所州縣醫院的遠程會診平臺,完成了縣級醫院骨干人才、業務人員的培訓工作,縣級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從2012年9月1日起,青海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先住院后結算”服務模式,在全省的省、州、縣、鄉四級公立醫療機構全面推行。省內參加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與用工單位簽訂醫療協議的工傷病人、“三無”病人、突發公共事件中需緊急救治的患者均可享受這一政策。
目前,這一服務模式已實現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共有52萬人次享受“先住院后結算”服務模式。
看病就醫不出省
2013年10月1日起,青海開始在全國率先探索全省各級醫療機構分級診療制度。通過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以促進各級醫療機構分工協作,合理利用醫療資源,逐步解決患者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不信任、不愿來”等問題,加快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不出省”的目標。
據悉,此項制度實施3個多月以來,全省住院患者流向逐漸改變,據初步調查,全省三級醫院住院人次比政策執行前住院人次平均下降18%左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住院人次上升約12%,住院患者已呈現向基層下沉的現象。醫保費用支出結構逐步趨于合理,三級醫院住院患者支出醫保基金占比平均下降約1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長約11%,民眾就醫習慣逐步發生改變。
青海省醫改辦副主任張守順說:“分級診療制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不出省的目標,需要逐步健全完善。”
青海地處偏遠,自然、生存條件艱苦,經濟落后,貧困面大,醫療服務半徑大。目前,青海省90%以上的州縣級醫院全面建立了與省及省外三級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在讓病人及時高效地得到國內一流專家診療的過程中,青海的醫生也得到了國內先進專家的幫助。
青海省力圖通過3年幫扶,實現69所受援縣級醫院整體達到二級醫院水平,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能力水平,90%的病人看病就醫不出縣域的目標。張進京說:“我們要求支援醫院充分發揮中醫(民族醫)藥特色與優勢,提高農牧區中醫(民族醫)醫院服務水平,為各族群眾提供優質價廉的民族醫藥服務。”
(衛庶為人民日報社青海分社社長,王梅為分社記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