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湘州
目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但是,不少農村衛生站雖然建立起來了,但醫務人員(嫌待遇低、條件艱苦等)卻走馬燈似地流動,醫療設施不夠完善,醫療條件不夠好,需要有關部門再加把勁,把這一惠民政策做得更扎實些。
由于自身醫療水平有限、進修學習條件不夠完善等原因,要鄉村醫生承擔起農民的醫療保健、常見病的救治責任,最主要的是避免“不論大病小病都往城里跑”,還顯得力不從心。個人認為,要把農村衛生站建成強有力的新農村建設保護網,鄉村醫生就不能像城里有些醫生那樣為了錢坑害患者,而是要像戰爭年代的部隊衛生員、當年農村的赤腳醫生那樣為農民兄弟防病治病。
建議完善農村醫療設施,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借鑒軍隊干部去邊疆海島提高待遇的做法,醫療衛生站所在地應距鄉鎮15到20公里,由省里牽頭,對愿意到這些艱苦農村工作的醫科大學本科生,給予以下待遇:
一是享有市級醫院同等人員的工資水平(工資分兩大塊,一部分是當地的,另一部分由省統籌,如果自己離職,省統籌部分自然取消);二是享有良好的業務培訓機會,制定每年定期學習,5年進修政策,即每年規定兩個月時間到省級醫院實習(培訓),工作滿5年后可到省級學院進修2年,按規定程序晉級;三是保留城市戶口,子女根據需要可到縣市就讀;四是醫療衛生站的設備各地根據自身條件加以完善,象城里的一輛救護車都100萬甚至更多,基層暫時達不到太高要求,但也盡可能要有一定的保障設備(由國家統籌,每年都要增加設備);五是醫務人員情況要常掛當地市衛生局網站,既是表彰,也防止弄虛作假,同時,對堅守在基層的工作人員(如最美鄉村醫生張三坤)在當地市級的人大、政協中要占有一定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