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飛鵬
摘 要:普惠金融具有客戶覆蓋廣、單戶收益低、成本投入高、潛在風險大的特點,商業銀行借助傳統方式發展普惠金融面臨商業可持續的世界性難題。金融互聯網化具有網絡覆蓋廣、綜合成本低、復制推廣快、信息儲量大的優勢,可以較有效地解決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中面臨的問題。商業銀行需要參考互聯網金融的做法,積極調整發展思路,轉變商業模式,從數據平臺建設、產品研發、渠道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探索金融互聯網化的改進措施,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關鍵詞:普惠金融;金融互聯網化;商業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4(4)-0048-03
一、普惠金融的特點
(一)客戶覆蓋廣。普惠金融意味著要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強調客戶服務的包容性和廣覆蓋,盡可能惠及所有有合理金融服務需求的經濟主體,讓更多的經濟主體分享金融發展的成果。從客戶分類方面看,發展普惠金融就意味著要為不同階層的客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由于中高端客戶被各家商業銀行視為優質客戶,其金融服務需求已經得到了較為充分的滿足,普惠金融更多地要服務于低端客戶。從地域分布方面看,發展普惠金融要為不同地區的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由于商業銀行在城市地區的機構設置較多,城市地區的金融服務供給相對充足,發展普惠金融要更多地服務于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客戶。
(二)單戶收益低。總體來看,發展普惠金融需要更多地服務于低收入群體客戶、農村地區客戶、小微企業客戶。這些客戶共同的特點是經濟規模較小,金融服務需求較多但是單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度較低。換言之,普惠金融需要更多地服務于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或不愿服務的低端客戶甚至是貧困人口,讓其真正分享金融服務的便利。無論從存款還是貸款角度看,這些客戶辦理金融業務的單筆交易額均較低,而商業銀行處理單筆業務的成本投入卻是相對固定的,直接決定了發展普惠金融的單戶收益較低。如從小企業貸款業務看,小企業貸款的戶均金額是大企業貸款戶均金額的0.5%,貸款頻率是大企業的5倍,但單戶或單筆小企業貸款的各項成本投入并沒有減少,最終的結果是商業銀行經營小企業貸款的成本是經營大企業貸款成本的5-8倍。
(三)成本投入高。普惠金融意味著要為客戶提供種類齊全、豐富多元的金融服務,既要服務于不同類型的客戶,又要滿足同一客戶多方面的、合理的金融服務需求。從客戶方面看,不同類型的客戶具有不同的金融消費需求,為了提高客戶體驗滿意度,商業銀行需要發展多種業務,產品種類需要相對齊全,并研發有針對性的產品,產品研發的投入較大。從服務地域范圍看,普惠金融在關注城市地區客戶的同時,更要充分關注偏遠地區、農村地區客戶,需要商業銀行有覆蓋面較廣的網絡,自然需要較高的網絡建設投入。然而,受經濟密度較低等多種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在偏遠地區的營業網點往往呈現業務種類單一,經營規模較小,其效益并不好。從風險管理看,普惠金融服務更多的客戶,業務種類也更齊全,風險管理難度較高,這方面的成本投入也比較大。
二、金融互聯網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優勢
(一)網絡覆蓋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手機終端取代電腦終端成為更多居民上網的硬件設備,實現上網的終端投入大大降低,互聯網的覆蓋面大大擴大,有人居住的地方基本都有網絡覆蓋。截至2012年底,全國網民規模5.64億戶,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2.1%,微博用戶總數為3.09億,占網民總數的54.79%。然而,截至2011年底,全國還存在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網點空白鄉鎮1696個,導致處于這些鄉鎮的居民基本無法有效通過物理網點獲得金融服務。在此背景下,依靠金融互聯網化延伸傳統金融服務的地域范圍和客戶范圍,提高傳統金融服務效率的潛力較大。國內傳統金融業互聯網化的速度以年均25%的速度遞增,對于擴大普惠金融客戶服務群體,化解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獲取金融服務難題具有積極的作用,可以讓更多有金融服務需求的客戶得到滿足。
(二)綜合成本低。金融互聯網化意味著,在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時,更多地依賴于互聯網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而不是人力投入,從而可以有效降低商業銀行的人工成本投入。也就是說,金融互聯網化可以大幅提高電子渠道對人工渠道的替代率,降低商業銀行經營的人工成本。這是其一。其二在于,雖然實現金融互聯網化前期需要較大的成本投入,但后續運營中的邊際成本較低,客戶數量規模足夠大后,多服務一個客戶的邊際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服務大量客戶時的優勢更加突出。其三在于金融互聯網化后,可以以近乎為零的成本獲取客戶相關信息,降低信息不對稱。如傳統商業銀行貸款信息收集、客戶評級、風險管理等成本投入較高,而金融互聯網化后客戶信用等級評價以及風險管理主要通過商業銀行內部數據分析完成,成本極低。最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將大規模地轉向移動終端,金融服務供求碎片化的趨勢將更加明顯。無論是銀行還是客戶,都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信息、資金進行金融交易,整合碎片化的供給和需求,從而可以提高整個社會整體效益。如從平均交易時長看,網點柜臺辦理單筆業務需要3分鐘,而通過個人網銀只需0.5分鐘;從平均交易成本看,網上銀行、網點柜臺辦理每筆業務的成本分別為0.27元、4.6元。
(三)復制推廣快。傳統金融模式下,受人力和物力等內部因素以及市場空間等外部因素制約,商業銀行缺乏足夠的動力推動機構下沉至鄉鎮和農村地區,導致在這些地區銷售金融產品缺乏渠道支持。即使是在商業銀行設置機構的地區銷售推廣金融產品,往往也需要在產品研發后,經過層層授權,通過多個節點轉換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產品復制推廣的速度較慢。金融互聯網化后,金融產品可以直接面向客戶,客戶與商業銀行甚至是商業銀行內部的產品研發人員間的互動更加便捷,銷售鏈被大大縮短,原來很長的供應鏈,可以通過金融互聯網化實現商業銀行與客戶的點對點交易。也就是說,金融互聯網化提供了一個產品迅速銷售的平臺,金融產品研發推出后,可以通過網絡、電子渠道、物理渠道等多種渠道直接銷售給更多更廣的客戶,可大大提高客戶服務的可得性以及客戶營銷的精準性,產品可以在商業銀行的目標市場迅速復制推廣。
三、借助金融互聯網化發展普惠金融的路徑選擇
(一)加強數據平臺建設,強化對數據的積累和分析。依靠金融互聯網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商業銀行更加重視數據的積累和分析。具體而言,為有效實現金融互聯網化,商業銀行有必要建設電商平臺或者是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線上資信評估、融資服務、咨詢服務、支付結算和營銷服務,以拓寬信息積累的渠道。也就是說,為了通過金融互聯網化發展普惠金融,商業銀行需要通過建設服務平臺實現同時提供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以增加信息積累和儲備。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也需要提高對信息分析的重視程度,對現有客戶數據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擴大客戶分析的維度。在實現數據積累規模日益擴大,客戶信息維度日益健全之后,商業銀行需要適時考慮使用機器做好客戶數據的自動分析,并通過數據分析了解客戶的行為和金融服務需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制定產品研發、營銷、定價和風險管理策略,將數據分析結果直接應用到具體的金融產品或服務中。
(二)提高產品研發投入,突出金融產品的差異化、簡單化。依靠金融互聯網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商業銀行走產品驅動型發展道路。商業銀行在通過金融互聯網化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需要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多個方面關注產品創新,加大產品創新的投入。
就產品設計差異化而言,普惠金融意味著要為所有客戶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這需要商業銀行根據客戶的消費特點,設計有針對性的創新產品,提高客戶對金融產品的體驗滿意度。在發展普惠金融服務中低端客戶的同時,高端客戶仍然是商業銀行獲取利潤的重要來源,商業銀行需要創新產品為高端客戶提供更具專業性的金融服務,也要通過豐富產品條線、優化產品要素,為中低端客戶提供質優價廉的金融服務。
就產品創新簡單化而言,首先,從金融互聯網化方面看,金融互聯網化后電子渠道對物理渠道的替代作用將上升,銀行員工與客戶面對面的服務方式將逐步減少,商業銀行與客戶間的互動金融服務更多地被單向金融服務所取代,需要商業銀行研發設計更加簡單易操作的產品,以方便客戶。其次,從普惠金融方面看,普惠金融強調為客戶提供方便、優質、快捷的金融服務,本身就包含要在產品操作方面更加簡單化的內涵。再次,從客戶群體方面看,中低端客戶對金融服務接觸較少,對商業銀行的業務了解也相對較少,在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時更需要從簡單易解的產品入手。
(三)采用多渠道綜合化經營策略,著重突出手機銀行。依靠金融互聯網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商業銀行采取多渠道綜合化經營策略。商業銀行要綜合利用多種服務渠道,積極推動O2O發展,增強客戶金融服務可得性,讓客戶隨時隨地可以獲得優質的金融服務。
(四)提高流程化服務建設水平,提升服務效率。依靠金融互聯網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商業銀行提高流程化服務水平,提升服務效率。從國內銀行業的情況看,當前商業銀行的業務流程還經常受制于部門分割、條線分割,整體流程化水平不高。在以金融互聯網化發展普惠金融的過程中,為了做好客戶綜合金融服務,跨部門、跨條線合作將成為常態,為切實減少在發展普惠金融過程中存在的功能重復、數據不統一、規則上有矛盾的情況,商業銀行要通過一體化思維,實現零活柔性的一體化流程服務。通過流程化建設,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服務,整體解決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降低客戶服務的營銷成本投入,提高客戶的粘性,解決中小客戶、低收入群體單戶對商業銀行收益貢獻度較低的問題。
(五)利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并借助大數據做好風險管理。依靠金融互聯網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商業銀行做好風險管理。無論是傳統商業銀行還是金融互聯網化,其生存發展的基礎都在于是否能夠以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務,能夠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保障金融服務持續提供。在依托金融互聯網化發展普惠金融方面,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專業經驗。商業銀行是專業技術較強的行業,特別是在風險管理方面,更強調專業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針對普惠金融風險較高的特點,商業銀行需要充分利用機構自身風險管理的專業知識,做好風險的前瞻性判斷,及時發現風險苗頭,降低潛在風險轉變成事實風險的比例。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需要對大數據在風險管理中的潛力有充分的認識,不斷提高對大數據的分析利用能力,通過數據分析把握好風險準入關,將發展普惠金融的風險管理不斷前移。
參考文獻
[1]何自力.銀行中小企業貸款的效益與風險分析[J].金融論壇,2006,(1):34-38。
[2]廉薇.互聯網金融超越傳統金融的可能[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09-23(23)。
[3]梁璋,沈凡.國有商業銀行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模式帶來的挑戰[J].新金融,2013,(7):47-51。
[4]牛錫明.互聯網時代的金融創新與銀行變革[J].新金融,2013,(7):4-9。
[5]曾剛.積極關注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及發展[J].銀行家,2012,(11):11-13。
[6]張常勝.打造互聯網銀行 創造新商業模式[J].新金融,2013,(7):40-46。
責任編輯、校對:張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