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衛芹
摘 要: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理論來說,小學生仍然處于表象思維發達、抽象思維較低的科學現狀,他們偏向于表面觀察和動手能力,非常欠缺對事物的思考能力。而數學這門學科就是一個對抽象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它對于啟發兒童的思考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并不如字面上那么簡單,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良好的合作和互動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小學數學;有效性
在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一直是教學活動的主要表現形式,不管是在過去,還是未來,課堂都是教師培養學生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很多方面,如效益、效率等,這是一個涵蓋很多方面的定義,是衡量一門課程教學成果的主要標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教師通過加大對學生的作業量,延長上課時間來增加教學的有效性,這些方法可能在表面上的確提高了效益,但卻不是長久之計,因為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弊端:它們都通過壓榨學生的精力和時間逼迫著學生進行學習,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很大的壓力,造成巨大的傷害。
其實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課堂的教學效率。所謂的教學效率就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達成的教學任務,即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其中投入包括教師和學生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這里有幾個可行的措施,只要我們運用得當,就能培養學生成才。
一、教師要做好備課,深入了解課本
根據我國出臺的《數學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知道: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新課程倡導學校和教師要以學生為本,要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中進行學習,進而探究新知識,體會新樂趣。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采取的是“好課觀”,即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給學生進行鋪設鋪墊,步步為營地“引導”學生理解。盡管很多人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學得更為輕松,可以讓學生很快地了解知識點,并且在練習的時候還不容易出錯。但是如果我們細細思考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就會發現其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因為這樣的教學模式從根本只能顯示教師的智慧,學生并不是學習的主人,而是在教師的一步步提示下慢慢走向“挖好的陷阱”的機器人,學生并沒有多少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能力的鍛煉。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1)造就“情感”情境。小學生是一個感情動物,他們能夠敏銳地捕捉到周圍人的情緒變化,很容易被周圍的情緒所感染,并且有很強的參與精神。這就意味著如果數學教師能夠積極地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教學中,那么就很可能會成為學生注意力集中的興奮劑。這種感染力需要教師真正投入自己的感情,再加之抖擻的精神氣和簡潔有趣的語言,這樣才能真正喚醒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情感體驗。如果學生在頭腦中具有了情感色彩的記憶形象,就很容易在輕快的氣氛中將對課本內容的短淺的興趣轉化為熱情積極的思考,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造就“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就是引導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來探究未知的問題,促使學生進行良好的思考,使其能夠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還可以讓學生發現很多不知道的新的知識點和思考的方法,可謂一舉多得。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加強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對于創設問題應該注意幾點:第一,創設出來的問題點要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使其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如有一個政治上的情境:學生們在學生食堂吃飯的時候,有一個漢族的學生覺得自己是大民族,就追問一個回族的學生為什么回族不吃豬肉,這個回族的學生認為受到了侮辱,于是很生氣,就當著大家的面狠狠指責了漢族的學生,最后漢族的學生竟然和回族的學生吵得不可開交,最后還是校方對這件事情進行了處理,并且對漢族的學生進行了強烈的批評。同樣是吵架的學生,校長為什么只責備漢族的學生呢?漢族的學生到底錯在哪里了?當學生們聽了這個例子之后很可能就炸開了鍋,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去猜測事情的原因,并且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門課一定會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效率的結束的。其實各個科目之間都是共通的,政治是如此,數學更是如此!數學是一門高深的科學,其中的很多知識都與現實社會息息相關,教師很容易找到有趣的事例去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第二,如上面所提到的,教師創造的問題情境雖然可以是虛構的,但是不能和現實脫節,必須是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出現的科學現象,否則即使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到頭來也是毫無意義。
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說要提高小學生的上課積極性,除了用教師的個人感染力去使他們產生感情共鳴外,還可以有很多方法。小學生階段還是喜歡趣味性高的東西,因此教師就要多多舉辦一些能夠提高小學生興趣的活動,如解題競賽等,但切記不要給小學生太大的壓力。我們可以不采取個人參加的形式,也可以分組參加,讓小學生在開動腦筋的同時體會到團結協作的樂趣;同時要減少對學生的作業量,其實小學生正處于表象思維很發達的時期,給小學生布置很多的作業,對于他們來說完全是不必要的,應該讓他們多多玩耍,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只有這樣他們的頭腦才會更靈活,身心發育的也更健全、更陽光。
綜上所述,對于教師來講,要想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前提必須要充分了解小學生所處的身心狀態,了解數學這門功課的教學特性,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小學生所處的身心狀況,教師應當注意多多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一邊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性,一邊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能夠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學習,從而不斷成才。
參考文獻:
[1]張桂龍.新視域下小雪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析[J].新課程,
2019(4).
[2]趙令芳.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小作家選刊,
2013(4).
(江蘇省響水縣南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