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棟
科學素養,即對于科學知識、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均達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專業素質主要指系統的知識結構,扎實的理論根底,精深的專業知識,并不斷注意知識的更新,有計劃、有目標地培養他們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并逐漸得到提高,盡快擔負起培養新型人才的重任。
一、為什么要提高化學教師素質
現行教育體制,往往偏激于升學率的追求,教學方法單一化,忽略了學生意識、能力與技能的培養;忽略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得學生的思想局限;忽略了以實際生活和社會實踐等的教育教學,使得學生們知識來源過于單一,無法適應新課改的步伐。
在課程改革進程中,素質教育更應將創新能力及對學生的人格塑造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其遷移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為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打好基礎。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質和科學素養。
二、如何提高化學教師的素質
(1)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提升個人專業素養。信息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多,作為化學教師,就要求我們在完成教學工作之外,要堅持自主學習,多涉獵各學科領域,了解現代科學發展的新趨勢,來擴充自身知識儲備量。
(2)樹立正確的“學習教學觀”。在化學“學習教學”中,化學教師要注重活動與化學的相輔相成關系,突出建立一種思想理念、情感體驗、操作技能、經驗認識等多方面構成的多元的、開放的學習目標系統,為學生多緯度的個性健康發展提供一個教育與完善的機會。
(3)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新課改的課堂,教師更應偏重于激勵思考、團結協作。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是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尋求知識、運用知識的向導,是協調學生活動的協調者,是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是對學生學習的研究者。
(4)強化教學反思。作為化學教師,教學反思應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與社會生活生產的聯系,強化實驗探究,加強科學與人文的滲透與融合,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
(5)深化研究教材,探索課堂教學方法。教材的深化研究,利于學習內容的確立、深度的把握、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利于知識的滲透、學生的消化吸收。探索教學方法,應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考慮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備課與教學,并制定合適的方法。
(6)學科滲透,合理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化學教學。信息時代,教師應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化學課程內容中,將相對抽象、枯燥的化學教學變得直觀、形象、情趣盎然,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化學變化中的本質,主動學習、探索、研究化學。
總之,新課改中,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更新學科結構,突破學科限制,深入探究學習,做研究型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真正做到“學高為師”。作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者,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
(山東省膠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