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票通過中國工程院新修訂的《中國工程院章程》
在6月11日上午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經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審議通過了《中國工程院章程(修訂案)》。新修訂的《中國工程院章程》貫徹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對院士遴選和退出機制作了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中國工程院章程》是中國工程院的根本性規章制度,建院20年來,《章程》在1995年、1998年、2000年和2008年進行過四次修訂。本次《中國工程院章程》修訂,主要圍繞遴選渠道和退出機制這一減一增兩個方面:前者取消了行政領域提名院士的資格,新增學術團體提名資格;后者則在原來“撤銷院士稱號”的基礎上,增加了“院士勸退”制度。
在院士遴選方面,原《章程》規定了兩種院士候選人提名途徑:一是本院院士提名;二是各有關工程科技研究、設計、建造、運行機構,學術團體,高校,企業等,經民主推薦和有關部門、省區市遴選后提名。修訂后的《章程》取消了第二種提名途徑,同時新增了一種提名途徑:“中國工程院委托有關學術團體,按規定程序推薦并經過遴選,提名候選人。”此外,在院士終選環節還增加了一道程序:“各學部初選結果經主席團審議并確定終選候選人名單后,提交全院全體應投票院士進行投票終選。終選采取等額選舉,獲得有效票半數以上贊成的候選人當選。”
中科院的表述則是,“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和有關學術團體推薦。”
在院士退出方面,原《章程》規定的“撤銷院士稱號”基礎上,增加了“院士勸退”,改為:當院士的個人行為違反科學道德或品行不端,嚴重影響院士群體和工程院聲譽時,應勸其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個人行為涉及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時,或涉及喪失科學道德,背離了院士標準時,應撤銷其院士稱號。
“院士有權放棄院士稱號。”中科院新修訂的院士章程則強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其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的規定,“院士加入外國國籍后,即為自動放棄院士稱號”。
根據兩院院士章程的規定,兩院院士大會雖是院士群體的最高組織形式,但其職能僅包括“制定和修訂院士章程”等,卻不涵蓋所謂修訂和制定相關規定或“實施細則”,因為按照規定,后者主要是兩院(學部)主席團乃至其下設部門的職能。
中國工程院在會后的學習總結中提出:要大力弘揚我國科技界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傳統,養浩然之氣、樹科技新風,以身作則,嚴格自律,以守護科學凈土、弘揚科學精神、維護科學尊嚴、促進科學發展為己任,堅守學術操守和道德理念,把學問和人格融合在一起,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