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科協計財部副部長 周文標
企業科協組織建設情況。截至2013年底,全國企業科協總數約2.3萬多個,新建企業科協2300余家,同比增長10.97%,企業科協個人會員達347萬人,新入會人數達2萬余人。改變了長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企業科協已經成為科技人員服務企業創新的重要平臺。

園區科協組織建設情況。到2013年底,全國各級高新區內建立科協718個,比2012年增加115個,增長19.1%;經開區建立科協968個,比2012年增加202個,增長26.4%,園區科協發展迅速。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到目前為止,中國科協已成立石油化工行業、鋼鐵冶金、航空(主機廠)、重型機械制造、機車車輛、船舶港口、兵器制造、汽車制造、美妝日化行業科協等九個行業科協,以及高新區、經開區科協組織聯席會,聚集幾十家園區科協,致力于為高新技術、非公企業的科技創新、科技工作者服務。行業科協的發展,對進一步發揮企業科協作用起著至關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科協不斷加強行業科協組織建設,目前,這些行業科協聯系大中型國有企業有200余家,工作覆蓋企業一線科技工作者約100萬人,其中,美妝日化行業科協工作覆蓋5000余家民營企業。園區科協聯席會覆蓋60多家高新區、經開區科協組織。
在“講、比”活動方面:截至2012年底,3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除西藏外)全部成立了“講、比”活動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實現了省級“講、比”活動領導機構全覆蓋。參與“講、比”活動的企業2.9萬多個,參與科技工作者212萬人次,企業采納合理化建議25.79萬條,采納合理化建議實現經濟效益160多億元,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
在院士專家工作站方面:據統計,截至2013年10月,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除海南、西藏外)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2686家(其中,在高新區、經開區建站592家),進站工作院士專家27531人次。院士專家工作站在聚集高端創新人才、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培養創新人才等方面,發揮了獨特優勢作用。目前,已成為“講、比”活動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形式,成為產學研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
另外,在科技信息服務、創新方法培訓、知識產權巡講等方面企業科協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時間關系就不一一贅述了。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離不開廣大企業領導和企業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離不開各級科協組織的艱苦努力。這些成績也是在企業科協工作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廣大企業科協干部勇于開拓、敢于擔當、無私奉獻、真抓實干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體制改革作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當前,財政科技經費管理體制改革也正處于關鍵時期。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領導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科協組織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
從2006年以來,中國科協黨組書記處領導認真落實中央的各項要求,進一步突出加強企業科協工作。中國科協“七大”確立“三服務一加強”工作定位,把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放到極其重要位置。2007年,中國科協召開了全國企業科協工作會議,出臺了《中國科協關于加強企業科協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國科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資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企業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的意見》。2008年,中國科協七屆七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新的《企業科協組織通則》。


今年,中國科協進一步重視和加強企業科協工作。在今年中國科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上,中國黨組書記尚勇書記對科協工作明確提出“七項提升,三個突破”,其中一個突破就是在推進企業技術創新、服務經濟和地方發展中發揮更重要作用要實現新突破,并做好中國科技企業家協會、企業科協聯合會籌建等工作做了明確要求。10月22日,中國科協印發了《關于實施創新驅動助力工程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6月底前,中國科協計劃在全國選取10個城市作為創新驅動助力工程試點,建立創新驅動助力示范區,組織動員有關全國學會參與試點工作,探索全國學會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模式,為地方提供技術咨詢、技術診斷和技術指導。10月27日,在中國科協黨組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時,要求爭取聯合有關部門出臺關于加強央企、民營企業的企業科協工作的意見。
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國科協就專門組織開展對2014年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要點的研究,力求今年開始有這方面工作新的氣象和新的舉措。與以往相比,2014年,中國科協服務企業創新工作要點首次以中國科協辦公廳文號印發,體現了黨組書記處領導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經過研究,我們對2014年工作提出了“打基礎、建機制、促轉變、求實效”的具體要求。
1.打基礎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2014年重點抓好幾項基礎工作:一是要進一步掌握情況,梳理問題、弄清底數。比如,目前企業科協數量基本清晰,但要進一步了解分行業、分地域情況。二是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比如,如何加強民營企業科協組織建設?新形勢下科協服務企業創新的優勢,著力點和突破點在哪?等等問題。三是組織編寫服務企業創新方面的系列教材。四是建立企業技術創新網絡服務平臺,通過這一平臺實現對企業科協基礎信息的收集和對“講、比”等各類活動載體的管理。
2.建機制
今年主要考慮建立組織動員機制和評價考核機制。
(1)組織動員機制。要建立逐級組織動員、聯系服務機制。中國科協重點建設好對省級科協的組織動員機制。今年要把省會城市以上科協,從事企業科協工作的隊伍聯系機制建立起來。今年省會城市以上科協最少要明確有一位副主席分管企業科協工作,要明確機關有個部門負責這項工作。
(2)評價考核機制。從今年開始,要建立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定性定量評價機制。目前我們已經制定了《服務企業創新工作評比標準》,從服務企業創新情況、企業科協組織發展情況、企業科技工作者之家作用發揮情況、基本條件建設(人財物)、領導重視程度等方面進行評比。對于工作開展的好的單位要予以及時通報表彰。
3.促轉變
一是思想觀念的轉變。二是服務手段和工作方式的轉變。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要腳踏實地地走進企業、走近科技工作者身邊,傾聽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訴求,解決他們的困難。
4.求實效
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看實效。所謂實效就是看是否符合企業創新發展的需求,能不能力所能及解決企業科技工作者的一些實際問題,要以企業和企業科技工作者是否滿意來檢驗我們的工作。
今年是“講、比”的表彰年。“講、比”活動是我們傳統的品牌項目,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也不可否認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拓展、完善和提高。今年對“講、比”的組織、管理、表彰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1.深入開展“講理想、比貢獻,奮力實現中國夢”宣傳教育活動。中國科協已于6月20號舉行了首場宣講報告會,各地科協也積極響應,陸續籌備開展此項工作。目前已有四川、上海、陜西、兵團等地層層開展了宣講活動,效果很好,下一步我們要認真總結,推廣經驗,把“講、比”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通過宣講的形式挖掘出來。
2.進一步完善“講、比”活動管理制度
制定《全國“講理想、比貢獻,奮力實現中國夢”活動管理辦法》、修訂《全國“講理想、比貢獻,奮力實現中國夢”活動表彰獎勵辦法》,突出強調“講、比”表彰是對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企業和企業科技工作者,并且取得良好成績的進行表彰。
3.進一步擴大了表彰覆蓋面,并首次采取差額評選的方式進行。今年中國科協將“講、比”活動表彰獎勵名額從700名增加到1000名,使更多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得到表彰,同時首次采取20%差額的辦法保證評選的質量和公平性。

4.加強了“講、比”活動的培訓工作。今年年初我們在廣州召開了“講、比”評選表彰活動的培訓工作,進一步規范了“講、比”申報材料的撰寫、典型事跡的挖掘等工作,大家紛紛反映效果很好,今后這項活動也將持續開展下去。
中央書記處對中國科協明確提出了“六個哪里”的要求,其中要求,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協的組織就要建在哪里;哪里建立科協組織,建家交友活動就開展到哪里。那么,科技人員主要集中在哪里?今年年初,中國科協專門做了相關研究。截至2012年底,全國R&D人員總數是461.71萬人。其中,企業336.66萬人,企業中R&D人員占全國R&D人員總量的73%。因此,科協應把加強企業科協組織建設,把服務企業科技工作者作為新時期開展工作的重點。
企業科協是企業對外開展科技交流、接收科技信息的重要窗口;對內是扎根企業、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重要科技服務組織。實踐證明,加強企業科協建設對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有用。企業科協作用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圍繞企業的重點難點技術問題開展科技交流,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二是圍繞企業技術進步廣泛開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激發員工創造活力。三是圍繞企業創新發展和提高員工科學素質廣泛開展科普活動,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促進企業和諧。四是圍繞調動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好服務工作,激發創新熱情。在實際工作中,涌現出一批像長煉科協、巨化科協、寶鋼科協、成飛科協等一批優秀的企業科協。
從目前建立企業科協的2萬多個企業特點看,他們都有三個共同特點:一是都是規模以上的企業,企業經濟效益較好;二是均是科技型企業,企業科研活動頻繁;三是企業的領導重視依靠科技支撐企業的發展。因此,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否建立并充分發揮企業科協的作用,反映了企業領導的科技意識和對科技工作者的重視程度。成立企業科協是企業依靠科技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
為進一步加強企業科協組織建設,今年中國科協專門印發文件,要求各省科協采取有力措施推動此項工作。中國科協將對企業科協工作做得好的省科協進行表彰獎勵。
中國科協在總結各地、各級學會多年開展“金橋工程”、“廠會協作”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圍繞新形勢下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的需要,組織各級科協及所屬學會實施“學會與企業協作創新計劃”,并于今年開展了試點工作。
根據試點方案,今年計劃支持30個“企會協作創新聯盟”,其中A類項目10個,給予每個項目20萬元經費支持;B類項目20個,給予每個項目15萬元經費支持。目前,試點項目經過了前期的確定項目實施方案、組織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等階段,已經從121個通過形式審查的項目中擇優遴選出30個項目給予經費支持以及30個項目作為提名獎擬在明年給予支持,下一步我們將對評選出的30個項目進行公示,經公示無異議后盡快將資助資金劃撥到各獲獎單位。我們希望通過這一試點,把學會和企業結成聯盟開展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技術創新活動的好機制、好方法、好經驗給“試出來”,爭取未來把它做成科協助力創新驅動工程的一個好抓手。
為進一步夯實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的工作基礎,改進各級科協服務企業技術創新的工作手段,搭建為全國企業科技工作者參與創新活動提供支持、服務的信息和資源共享中心,中國科協于今年開發了“服務企業科技創新平臺”,該平臺將主要用于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情況宣傳“、講、比”活動動態管理(項目備案制)、獲獎對象宣傳展示、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工作聯絡等。今年平臺的主要開發功能是基本信息采集、工作聯系和“講、比”活動的信息備案,目前各項功能開發和使用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行業科協作為有效整合企業科協力量的一支隊伍,在過去很長時間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認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解決的問題,例如我們行業科協的運行機制相對松散、行業科協內部協作創新較少、目前受大家普遍歡迎的工作較少、行業科協基本沒有專職人員、活動經費無法解決的問題等等。那么未來行業科協應該朝什么方向發展呢?我認為行業科協首先應該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行業科協屬于自己的規范的有約束力的章程,章程必須要明確成員單位權力和義務,以及成立行業科協的主要任務目標。此外,還要有嚴格的各項制度作為保障等等。這些制度和章程必須經過大家共同討論制定,共同遵守,這樣行業科協的發展才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基礎工作關乎長遠、關乎未來,行業科協發展在選擇的十字路口更應該注重打好基礎,整理行囊再前進。為弄清全國所有已建企業科協的基本情況,編制企業科協工作名錄,建立地方科協與企業科協的聯系機制,同時也為促進行業科協發展奠定基礎,中國科協在今年開展了企業科協基礎信息采集工作。中國科協還就加強新時期服務企業技術創新工作開展了相關研究。可以說從中國科協層面非常注重基礎工作。石油化工行業科協在目前中國科協牽頭組建的行業科協中,一直運行良好,發揮作用明顯,大家思想一致,進一步發展的基礎條件比較成熟,特別是有一批像彭英同志這樣的企業科協秘書長。因此,我希望石油化工行業科協能夠在推動行業科協向縱深發展工作中,勇于爭先、開拓創新,進一步夯實各項基礎工作,當好“排頭兵”,為促進行業科協發展探索和積累寶貴經驗。
要大力探索建立企業科協“一縱四橫”聯系管理服務機制;大力探索創建企業科協聯合會的運行機制;大力探索運用市場機制開展企業科協工作機制。比如,以現在的行業科協為基礎,可以建立企業科協行業創新聯盟,這樣就可以使企業科協從一顆顆“珍珠”變成一條條精美的“珍珠項鏈”。未來應該著力推進以行業科協為紐帶、以骨干企業科協為牽頭單位、以行業企業為基礎,從單一的企業科協組織建設向推進建立行業技術聯盟、產學研平臺、企業產業鏈協作模式,強化合縱連橫功能,增強協同創新能力,共享科技資源,把行業科協打造成聯系緊密、凝聚力強的“兄弟連”,提升企業科協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
科協組織工作的好壞,能不能發揮作用,活躍不活躍,重要的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真抓。企業科協工作如何,就在于企業科協的工作人員,特別是秘書長,他的敬業精神和服務精神,當然,也取決于所在地黨委、政府和所在企業的領導是否對科協組織的重視和關心。有為才有位。另一方面要實干,要干實事。企業科協要大力貼近企業技術創新主戰場,要切切實實為企業創新服務多做實事,為企業技術創新分憂。要在舉辦行業學術交流、創新方法培訓、協助企業技術難題攻關,為企業創新人才引進、培養、表彰等方面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