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軍
[摘 要]文章對我國寫實素描的現狀及造成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指出當今藝術院校的寫實素描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寫實素描 教學 契氏體系
寫實素描是指運用線條、明暗等造型語言,對客觀物象的比例、結構、解剖、透視、形狀等造型元素進行準確描繪的素描樣式。在現代,寫實素描是相對于抽象的、表現的、超現實的素描樣式而提出來的。寫實素描并非客觀物象的翻版,而是對客觀物象的一種能動的“再現”。它一方面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但在更多的時候是以基礎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的。因其基礎性,所以通過寫實素描的訓練,從而可以獲得某種作為基礎的能力。因此,作為寫實素描,“它的存在和意義不止于寫實技能本身,而是通過嚴格系統的訓練,通過對客觀物體的觀察、認識、思維與表現等一系列的實體接觸,深化眼、腦、心、手之間的高度配合與協調性。從中建立起視覺藝術的形體觀念,空間觀念和審美意識。” ①
一、寫實素描教學仍處于素描教學的主流地位
“在我國,寫實風格一直是中國高等美術基礎教育的主體”②。 這一觀點從很多美術學院造型基礎部的教學大綱可以明確地看出來,如中央美術學院:“通過素描教學,學生可以獲得對造型的初步、基本的認識,通過從此開始的千錘百煉而獲得一種對造型的確切表達,對現實中纖毫之差的敏銳觀察力和一種藝術表達激情。”③ 中國美術學院:“造型基礎部素描教學通過共同基礎訓練,強化學生堅實的寫實能力,提升造型藝術的素養,以此為基本教學目標。”④ 廣州美術學院:“遵循現實主義基本原則,在教導學生牢牢掌握寫實的造型規律的過程中,重視對其藝術思維及潛在個性的引導和培養,使學生學會運用適當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審美趣味。”⑤ 其它美術學院在對待寫實的態度及要求上基本上大同小異,在此不再累述。從這些高等美術院校的素描教學大綱可以看出,現今的素描教學均以現實主義為宗旨,以寫實的造型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都遵循寫實素描教學的原理與原則。
在我國,一直以寫實素描教學為主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素描基礎論”一直沒有被動搖,美術院校均圍繞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這一觀點來安排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2、國家的文藝政策要求藝術必須反映時代特征,反映現實生活,而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又恰好契合了這一要求;3、基于視覺對形象的可接受特性,使具有相似逼真的寫實素描更容易滿足人們對藝術形象的視覺期待。寫實素描的“看圖識字”的功能,正好迎合了大眾的審美需求而獲得了廣大的受眾基礎;4、寫實的繪畫需要寫實的基本功,建立在傳統的“寫形狀物”基礎上的寫實素描體系,只要繪畫尤其是寫實繪畫還存在,寫實素描就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
二、面對契氏體系的尷尬
就寫實素描教學而言,契氏體系不失為一個完整而科學的體系,它對我國現今的寫實素描教學還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很多人在對待契氏體系的態度上卻走進了一個誤區。如果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學契氏體系是一種時尚的話,那么,二十一世紀還學契氏體系卻似乎變成了一種保守。而現狀又是怎樣的呢?現狀是“我國美院的素描教學并未跳出契氏范疇。因為并非是意大利或法國或德國的藝術教學精神,而是契氏素描教學理論主流的延續、改革和發展。”⑥ “這些年美院(指中央美院,筆者按)雖然在專業上有所擴展,在教學管理改革方面著手摸索,但就整體而言,美院現在還沒有跳出30年前所設定的框架。”⑦所以,其實我們現在并沒有離開契氏體系。只是在很多課堂上,“契氏體系”這個詞不再被提起。但不被提起并不代表不存在。這種不再被提起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由于對契氏體系的片面理解或誤解,許多老師不愿意提起,怕被嘲笑成這位老師“過時”,但其實他教給學生的卻是契氏體系的內容與方法。第二,也正是因為契氏體系不被提起,學生群體也根本就不知道有“契氏體系”這么一個名詞,但他們所學的,所接受的卻剛好又是契氏體系。所以,就好比我們生病時服中藥,藥湯喝下去了,病也好了,只是不知道藥的配方而已。這里有老師不讓你知道,有自己不想去知道,也有知道了不想說。說白了就是離不開契氏體系但又不承認自己離不開,這就是我們面對契氏體系的尷尬。而這種尷尬局面的存在,足以證明契氏體系在我國還有足夠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我們至今離不開契氏體系的原因有:1、契氏體系的核心精神是現實主義的寫實,寫實體系的存在,是契氏體系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的文化背景;2、契氏體系存在的意義不僅在于利用它可以畫出一系列優秀的作品,而且通過它可以建立起一種科學的、理性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寫實素描永遠所需要的;3、在中國,還沒有第二個體系可以與契氏體系相抗衡,而素描教學的發展又需要一個主導體系,這從體系需要上為契氏體系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三、教學內容以人為主
從幾大美院造型基礎部的素描教學大綱可以看出:
第一,各大美術學院都圍繞人物安排教學內容。第二,都遵循由簡入繁的循序漸進的原則。
從純理論的角度來說,素描教學無論以什么為訓練內容,都有可能提高學生的造型和審美兩方面的能力。中國的美術院校為什么一直以人物為主要內容進行素描教學,其理由概而言之有以下幾點:
1、素描教學發端于西方古典藝術時期,而西方人的傳統世界觀是把人置于自然的對立面去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人本主義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造就了西方美術人物題材的輝惶,而中國在引進西方素描時當然不會忽略這樣的輝煌;2、素描教學的引進主要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描繪人、研究人,借此來反映社會現實,正好迎合了我國新文化運動的需要;3、我國的素描教學主要受蘇派素描教學的影響,而蘇派的素描教學主要是為現實主義創作服務的,也始終堅持以人物為教學的主要內容;4、目前我國的文藝方針仍然建立在藝術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這樣的基點上,藝術創作仍需弘揚主旋律,這就要求我們的藝術教育必須扎根于現實生活之中,而人又是現實生活的主體,人物活動是現實生活的主要內容,作為忠實貫徹執行國家文藝方針的高等美術學府也就不能不把人作為素描教學的主要內容;5、人體自身的理想美,吸引著人類去認識自身,表現自身。再加上人體的結構復雜嚴謹,為寫實造型提供了造型的難度即挑戰性,可以更好地成就寫實的基本功。endprint
四、寫實素描教學質量整體滑坡
素描教學自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85新潮之后,最大的變化就是突破了以往單一化的教學模式,而形成了以寫實為主,其它多種形式并存的多元化發展態勢。表現在寫實素描教學上,雖然融入了歐洲的寫實傳統,不再是契氏體系一統天下而呈繁榮發展之勢,但是,這種繁榮僅是一種表象,在這種繁榮表象的背后,其實是寫實的造型能力的整體滑坡。因為寫實素描重要的評價指標就是“寫實”的造型能力。而這種能力隨著題材內容、風格手法、材料技巧的多樣化,反而被削弱了。現時的寫實素描,投機取巧的東西多了,功力扎實的作品少了。當然,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講,投機取巧并不是壞事,很多時候倒是一種智慧。但是,作為以扎實功力見長的寫實素描,最重要的應該把精力放在功力的錘煉上,放在技藝的錘煉上。寫實素描有方法,但并無決竅。王華祥的“將錯就錯”也許是一種決竅,不過,“在‘將錯就錯的素描教育中,顯露出小技術、小伎倆而不是展示不同作者對物象的不同理解和表達,至少說不上圓融大氣。” ⑧我們懷念徐悲鴻、吳作人、王式廓、蔣兆和等老一輩藝術家的素描,那才叫真正的“圓融大氣”。老一輩藝術家素描的高度,已成為歷史等待我們去超越。
造成寫實素描教學質量整體水平滑坡的原因有如下幾點:1、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設計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許多學生出于實用的角度考慮,把素描學習的重點放在了設計素描的學習上;2、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的大量擴招,造成了生源質量的總體下降;3、物質主義、功利主義以及藝術市場的繁榮,造成了教師和學生的浮躁心理,使他們很難靜下心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特別是寫實素描這種錘煉心智的費時費力的工作;4、當代藝術是對傳統架上繪畫的一種挑戰,它的某些負面影響對傳統寫實素描的沖擊也是首當其沖的;5、改革開放前寫實素描之所以獲得迅速發展,是因為當時國內的素描教學體系其實就是寫實素描教學體系。而改革開放后,素描本身的系統完整意味著已經成為過去,學生選擇的余地大了,對寫實素描的學習不再專一,缺少誠心、決心和信心。
綜上所說,通過對寫實素描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現今的寫實素描教學,還處在主要受契氏影響的在內容上以人為主的主流地位,并且教學質量呈整體滑坡之勢。因此,當今藝術院校的寫實素描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責任編輯:楊建)
注釋:
①盛檬,《素描教學散議》,《美術學報》,2004年,第2期
②韋爾申:《寫實主義造型基礎教學的新思路》,全國十所高等美術院校造型基礎教學作品范例編委會編:《全國十所高等美術院校造型礎教學作品范例》素描卷,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第140頁
③全國十所高等美術院校造型基礎教學作品范例編委會編:《全國十所高等美術院校造型基礎教學作品范例》素描卷,中國青年出版社,2005年,第1頁
④同上,第39頁⑤同上,第208頁
⑥劉天呈:《俄羅斯素描藝術及其教學體系》,《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⑦杜鍵:《我對中央美術學院的潛在危機的認識》,《美術研究》,1999年第4期
⑧于艾君:《素描書》,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年,第58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