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霞
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監測分析
王煥霞
目的針對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進行分析, 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方法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間收治的變異性心絞痛患者60例, 按照掛號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3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動態心電圖檢查, 對照組患者則實施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 比較兩種檢查形式的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的檢出率。結果經過檢測后發現, 動態心電圖檢查的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的檢出率均高于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 兩組患者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變異性心絞痛患者來說,使用動態心電圖檢測變異性心絞痛能夠有效的記錄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的改變, 對于診斷變異性心絞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ST段抬高
變異性心絞痛發作時, 典型的心電圖改變是ST段抬高,常規的心電圖有時無法撲捉到, 因此需要使用動態心電圖進行監測分析[1]。本次研究選取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間收治的變異性心絞痛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 針對變異性心絞痛動態心電圖進行分析, 為臨床診斷提供一定的依據, 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間收治的變異性心絞痛患者60例, 按照掛號時間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各30例。在60例患者中, 男45例, 女15例,年齡35~65歲, 平均年齡(51.3±11.2)歲, 病程3 d~2.6年,平均97.2 d。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觀察組患者使用動態心電圖, 在監測時心前導聯V1~V6位置與常規心電圖相同, RA、LA置于右、左鎖骨中線下, RL、LL分別位于右、左肋弓下[2]。在監測的階段內, 應當囑咐患者詳細的記錄活動日志與心絞痛發作時間, 還需記錄臨時用藥的情況。ST段抬高的診斷標準為:患者的肢體導聯以及V4~V6導聯ST段呈現弓背形或者上斜型抬高>0.1 mV,V1~V3導聯ST段呈弓背形或上斜型抬高>0.3 mV, 持續時間為1 min以上[3]。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計量數據均使用( x-±s)的形式表示, 對計量數據與計數數據分別使用t和χ2檢驗, 顯著學水準為α=0.05, 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檢測后發現, 動態心電圖檢查的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的檢出率均高于常規12導聯心電圖檢查, 兩組患者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60例患者動態心電圖顯示:有25例患者ST段明顯抬高, 其中0.1~0.2 mV患者為15例, >0.2 mV的患者為12例;持續時間超過1 min的患者為29例。此外, 還有15例患者的T波高聳, 有11例患者有室性早搏。而常規心電圖則顯示基本正常, 只有個別患者檢測到T波高聳或者室性早搏, 兩組患者心電圖對照, 全部指標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心電圖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心電圖檢查情況對比(n)
由表1可知, 觀察組患者經過動態心電圖監測后, 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的檢出率均比對照組高, 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一般情況下, 冠狀動脈痙攣會引發變異性心絞痛, 此外,冠狀動脈痙攣的同時, 也會加劇冠狀動脈的痙攣, 由此便導致惡性循環, 影響患者的恢復。當人體的冠狀動脈出現痙攣時, 患者就會出現心肌缺血或者缺氧等癥狀, 此時, 心電圖的檢查結果就會表現出ST段抬高。郭靜萱[4]經過研究發現,當機體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在70%~80%時, 出現痙攣的幾率往往最高。變異性心絞痛通常時在安靜的狀態下發病, 因此通常是在患者熟睡時出現劇烈的胸痛, 且疼痛持續時間較長, 很容易引發猝死。變異性心絞痛通常表現為周期性反復發作性的靜息性心絞痛, 心電圖則表現為發作時有關部分導聯出現暫時ST段損傷性抬高, 而相對應的導聯出現短暫的ST段損傷性抬高, 相對性的導聯呈現ST段降低, 且T波直立增高。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經過動態心電圖的檢查發現, ST段抬高的患者為25例, T波高聳患者為15例, 室性早搏的患者為11例, 檢出率較高。相關研究表明, 當患者血液中的氫離子濃度下降, 而鈣離子濃度升高時, 部分鈣離子將會代替氫離子進入細胞, 鈣離子內流的增多使得冠狀動脈肌壁中的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增加, 引起冠脈痙攣導致變異性心絞痛發作, 因此臨床上廣泛使用口服硝苯地平10~20 mg來治療冠狀動脈痙攣, 效果較好。變異型心絞痛的危險在于, 假如患者的病情沒有得到及時的控制, 變異性心絞痛很容易發現成為急性心肌梗死, 尤其是對于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 此類患者出現急性心肌梗死的幾率更大, 因此無論是醫務人員還是患者都應當重視變異性心絞痛, 一旦出現發病的傾向應當及時就醫。
綜上所述, 對于變異性心絞痛患者來說, 使用動態心電圖檢測變異性心絞痛能夠有效的記錄ST段抬高、T波高聳、室性早搏以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的改變, 對于診斷變異性心絞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危小軍, 謝東陽, 廖偉, 等.12導聯動態心電圖同步記錄診斷變異性心絞痛的臨床應用價值.贛南醫學院學報, 2009, 22(02):44-48.
[2] 李芳, 呂惠民, 鄧必俊, 等.青少年夜間房室傳導阻滯的動態心電圖監測及其臨床意義.臨床醫學, 2009, 31(11):52-54.
[3] 譚學瑞, 潘紅星, 李玉光.動態血壓和動態心電圖同步監測的臨床價值與可靠性研究.高血壓雜志, 2010, 35(04):57-59.
[4] 郭靜萱.心肌缺血的動態心電圖檢測 (三)冠狀動脈痙攣的動態心電圖診斷.臨床心電學雜志, 2011, 46(01):64-68.
510220 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