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世紀90年代,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新疆穩定和發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新疆跨世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指出兵團是“黨政軍企合一”的組織體制。四位一體的概括,是對兵團組織體制的科學界定。兵團之所以實行四位一體的組織體制,是由兵團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職能的多樣性決定的。
一、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
199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的通知》,指出:兵團是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自行管理內部的行政、司法事務;兵團對外可以使用“中國新建集團公司”名稱,享受國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的各項政策;兵團是一個準軍事實體,要加強對兵團武裝力量的領導和管理。該文件進一步增強了兵團屯墾戍邊的實力,有利于兵團更好地發揮保衛和建設新疆的作用。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兵團既要堅持性質、地位和任務不變,又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加快發展壯大步伐,維護好國家的最高利益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發揮兵團穩定邊境的國防安全作用的基礎上,積極轉變兵團行政管理方式,合理界定兵團的事權、財權和產權,取得必要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兵團經濟管理體制轉型,由行政主導型經濟向市場主導型經濟轉變。完善區域經濟發展改革,規范兵團城鎮體系,創新投資體制和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在進一步改革與發展中,增加職工收入,提高改善民生的能力和水平。
實現兵團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結合,創新兵團屯墾戍邊新形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具有兵團特點,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實現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積極探索兵團特殊組織形式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充分發揮兵團組織化程度高、集團化特點突出、勞動者整體素質相對較高、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此外,兵團黨政軍企四位一體的管理體制,具有有效應對突發事件和緊急事態的作用。兵團的地緣分布和空間布局,構成在新疆既能迅速貫徹執行中央、自治區和兵團黨委的部署,從大局和戰略高度確保對“三股勢力”和各種敵對勢力的震懾力和控制力,又能通過團場、企業的分散布局和有機聯系在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各地動態,及時有效地作出反應,切斷敵對勢力的相互聯系,控制事態的蔓延和發展,把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二、計劃單列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國際和國內戰略的高度思考兵團的問題,于1990年3月13日批準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由中共中央授予兵團一定的行政管理權限,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平行銜接,并進一步指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建設和保衛邊疆安全的一支可靠的重要力量。”
1990年3月,《國務院關于調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管理體制和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發,批準對兵團實行計劃單列。計劃單列的要點主要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行業納入國務院有關部門計劃,實行計劃單列;國務院統一管理的糧(大米除外)、棉、油、商品肉、糖、煤炭、棉紗等產品,以1987年實際交售量為基數;商品豬肉按計劃任務,繼續由兵團統一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兵團享有外貿出口權;兵團享有國家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同樣的優惠政策等8條。
兵團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實行單列,是兵團屯墾戍邊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兵團經濟體制改革和調整的一項重大突破,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兵團的全面、長期、系統的經濟政策,對兵團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重要意義。
計劃單列之前,兵團除農業外,非農經濟和社會事業處于系統外或上級無人管的處境,困難重重。計劃單列之后,徹底改變了上述局面,兵團可以直接向國務院有關部門請示報告工作,聯系有關業務。兵團可以及時得到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的直接領導或指導,為兵團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從兵團實行計劃單列的過程看,基本上是一個爭取、落實,再爭取、再落實的漫長過程。這既涉及國家有關部門對兵團的了解程度、解決有關問題的可能條件,又涉及兵團對計劃單列的理解程度、工作狀況,客觀上還有一個兵團工作與國家有關部門工作關聯度問題。從單列內容上講,農業和外經貿業解決得快一些、好一些,其次是金融、信貸和證券,難度最大的是工業和社會事業,它既涉及產業結構調整甚至重組,也涉及政企分開后的方方面面。
1990年國務院確定兵團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和1997年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兵團工作的決定,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兵團屯墾戍邊事業的重視和支持。
三、新世紀兵團的作用
20世紀末,國內外形勢風云突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西方資本主義把“西化”、“分化”的矛頭對準了仍然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中國,國內外敵對勢力加緊了相互勾結和破壞活動。
在這種形勢下,處于周邊政治環境復雜和戰略地位重要的新疆,肩負著屯墾戍邊重要使命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戰略作用就更加凸顯出來。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是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的重要前提。黨中央、國務院從治理新疆的歷史經驗出發,極為重視兵團在新疆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兵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作用。
(一)要從治國安邦的戰略高度來看兵團的作用
兵團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全面總結歷代治理新疆經驗的基礎上,為維護新疆的穩定、促進新疆的發展和鞏固祖國邊防,根據新疆獨特的區情組建的。
對此,1998年7月江澤民在考察兵團工作時指出:屯墾戍邊是歷朝歷代治理新疆的重要國策。通過兩千多年的屯墾,不僅開發了邊疆地區大片沙漠戈壁,而且增進了各族群眾的團結和友誼,交流了經濟文化,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維護祖國統一、共同反抗侵略的傳統政治經濟文化。
(二)兵團要對新疆的穩定和發展起到“四個模范”的作用
1990年,江澤民在考察兵團工作時要求兵團“能夠做生產建設的模范,做安定團結的模范,做促進民族團結的模范,如果一旦需要,還要做保衛邊疆的模范”。
1998年,江澤民在聽取兵團工作匯報后又勉勵兵團廣大干部職工群眾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努力做好各項工作,更好地擔負起屯墾戍邊的歷史使命。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關心兵團事業的發展,進一步強調:“兵團是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建設和保衛邊疆安全的一支可靠的重要力量。”這是把兵團的屯墾戍邊事業放在歷史長河中,放在跨世紀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加以考察的結果,是黨中央跨世紀改革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反映出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兵團屯墾戍邊作用的重視,反映出兵團事業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