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以色列特派特約記者劉 睿王文心 ●陶短房以色列針對加沙地帶發起的 “護刃行動”進入第八天,造成至少192人死亡,超過1300人受傷。14日晚,這場愈演愈烈的流血沖突似乎迎來一絲轉機,埃及提出巴以停火協議,以色列政府15日中午接受埃及的停火協議,但哈馬斯軍事力量表示拒絕,揚言會加強襲擊。就在以色列宣布停火幾個小時后,哈馬斯又發射47枚火箭彈。隨后,以色列軍方宣布,重啟對加沙的空襲,同時做好了發動地面戰的準備。據埃及《金字塔報》網站15日報道,根據埃及的停火協議,從周二上午9時開始生效,沖突雙方在12小時內無條件停火。一旦沖突停止,以色列應開放該國和加沙之間的口岸,以方便貨物和人員進出。在停火開始后的48小時內,埃及將接待來自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各派別的高級代表團,就長期停戰的條款和實施細則舉行會談。而埃及將以監督者身份,確保雙方執行停火協議中的條款。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15日上午,以色列安全內閣經過近兩個小時的漫長討論后,同意接受埃及出面調解并提出的停火協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當天中午發表聲明說,“如果哈馬斯繼續無視停火協議,像當前一樣不斷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色列將具備一切合法的理由擴大對加沙的軍事進攻,以求最終達成和平”。 《紐約時報》稱,以色列內閣多名部長對停火表示不滿,理由是哈馬斯并未受到重創。反對黨也認為,單純的停火對和平進程而言毫無意義。 埃及提出的停火協議得到較為廣泛的國際支持。阿盟15日緊急召開外長會議,呼吁相關各方接受埃及提出的停火倡議。此外,美國總統奧巴馬稱贊埃及的停火協議“令人鼓舞”。據埃及《金字塔報》15日報道,德國與意大利外長都趕到中東,開始調停此輪巴以沖突。據美聯社報道,原計劃從維也納繞道埃及開羅進行斡旋的美國國務卿克里15日上午臨時決定暫時取消對中東的訪問。克里的這一舉動使得美國對巴以局勢的態度變得曖昧不清。 巴勒斯坦內部對埃及的停火協議出現分歧。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領導人、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對埃及的停火協議表示歡迎。但哈馬斯對協議的態度有所保留。領導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高級領導人哈尼亞14日晚發表電視講話稱,“哈馬斯不僅尋求停火協議,也尋求解除以色列對于加沙地帶的全面封鎖”。他指責以色列違反此前的協議,重新逮捕之前釋放的巴在押人員,因此應對巴以沖突再次升級負責。哈馬斯軍事組織“卡桑旅” 15日表示,該組織拒絕接受埃及提出的停火協議,宣稱停火協議一文不值,接受停火無異于向以色列 “投降”。 就在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協議幾個小時后,防空警報再次在以南部城鎮響起,又有47枚火箭彈從加沙地帶射向以色列。以色列軍方宣布,重啟對加沙的空襲。俄新網15日稱,一切又重新回到了停火之前的狀態。中東分析人士認為,哈馬斯并沒有像2012年“防衛之柱”軍事行動期間那樣,接受埃及出面進行的調解,是因為還沒有達到目的。美國彭博社還援引中東和海灣學院軍事分析主任西奧多·卡拉西奇的分析稱,哈馬斯顯然想借此和以色列討價還價,逼迫以色列作出重大政治讓步,這意味著實現真正和平前,可能會有大量流血事件繼續發生。路透社認為,哈馬斯的要價不低,希望埃及政府放寬自去年7月穆爾西政府垮臺后收緊的加沙拉法口岸和埃及西奈半島間的邊界限制,但埃及這次的停火協議并未直接提及,僅表示“一旦局勢變得穩定,口岸將開放”。而英國《衛報》分析,哈馬斯的要價,就是以色列結束對加沙地帶長達8年的封鎖,開放拉法口岸,釋放2011年綁架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后被以方拘捕的巴勒斯坦人。報道認為,哈馬斯和埃及領導人塞西之間關系冷淡,這顯然對雙方的談判不利。分析認為,以色列政府并不希望戰事擴大,且認為8天的打擊已達到目的,繼續下去可能導致危機擴大,且打垮哈馬斯或許會導致更極端的組織填補加沙“權力真空”,因此順水推舟地接受停火。然而,2008年-2009年、2012年11月的兩次停火最終都無法長期化,巴以矛盾大前提不解決,這種沖突—停火—沖突的循環就不可能被打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周二表示,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大使將于7月15日至26日訪問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中東地區有關國家,就緩和當前巴以緊張局勢做工作。 ▲
環球時報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