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形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基本素質。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素質教育;教學改革
我國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大綱指出:“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教育,具有一定的數學素養,對于提高全民素質,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是十分必要的。”數學素養在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的首次提出,標志著我國的數學教育將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柳斌同志把人的素質分解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可見,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不僅關系到數學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系到基礎教育的質量,關系到21世紀人才的素質。那么,在我們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嘗試。
一、更新教育觀念,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1.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結合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學數學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就要求從一開始就要給學生進行“五愛”教育、辯證啟蒙教育、學習習慣培養等,使得學生從小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思想受到陶冶。思想品德教育關系著學生的思想素質,關系著人才的優劣,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總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把思想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2.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
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只顧對基礎知識的講授,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嚴重阻礙了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是與素質教育相違背的。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為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創設機遇。
二、主導、主體相結合,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在過去的“應試教育”中,以教師“滿堂灌”組織教學,學生是在教師一問一答的過程獲得一些“為學而學”的知識。如今我們要從素質教育來向應試教育轉軌。那么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導作用密切結合。
以教師為主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獨立地獲取知識,正確地選擇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結構,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既要思考怎么教,又要琢磨如何調到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課堂教學中巧妙利用“錯解”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敢于質疑是思維深刻的具體表現,是進行創新的前提。一個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決不滿足于現成的答案或人云亦云,而是敢于對別人的結論或做法進行大膽的猜想或深入的分析,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并闡釋理由。
能夠這樣提出問題的學生,表現出他們不迷信教師的權威,敢于進行質疑,并在闡述理由時對教師的錯誤加以駁斥,體現了學生具有質疑精神和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當然,創設問題的情境要貼近本節所學的內容,要及時解決課前創設的問題,最好當堂解決,不要把疑問留到下節課,更不能不解決。否則用問題激起的學習興趣,慢慢就淡化了。學生的思考會停留在表面,根本不愿去自主學習得真知。
三、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使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
以往的教學中,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無限制地拔高教學要求,從而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有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阻礙了教師水平的提高。如今的“素質教育”要減輕學生負擔,是家長、學校歷來就提倡的,也就是教師所盼望的,那么要求我們教師要向45分鐘要質量,深入鉆研大綱,把握教學要求,遵循低起點、密臺階、小步子、大容量的原則設計課堂練習。提出有趣的思考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想想,然后讓學生給予解答也是一種較好的互動交流方式,這種交流方式能否起到良好的效果,關鍵的問題在于我們對于問題的設計。
問題的設計首先必須緊扣我們的教學內容;其次問題的答案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再次問題的設計形式要新穎,使學生對枯燥的數學問題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培養學生興趣,使學生輕松、迅速地發展
1.運算準確性習慣培養
教師課堂中,要引導學生準確掌握運算法則。在運算過程中,不僅要知道算什么,怎么算,還要意識到嚴格按照法則進行思考,如,在講解“公式法分解因式”時,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公式的特征,還要與“整式乘法”中的公式分化開,抑制公式誤用的干擾,培養運算準確性的習慣。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改善學生對注意的分配,一方面要加強基本技能訓練,使之達到熟練的程度。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沒有掌握有關的技能,要想使注意指向不同的對象或活動,那是很困難的。要改善注意的分配,就必須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并使之達到熟練的程度。
2.通過探究培養學習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探究,自己做“小老師”,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合理啟發引導,讓學生經過自己的積極探究,從而找到規律,發現問題,理解新知,突發奇想解決難題。有了這樣的體驗,學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當取得成功時,那份喜悅是別人難以體會的,可以說喜悅是發自內心的。由此產生的學習動力也是其他激勵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數學課上每遇到一個數學事實,包括定義、定理等數學基本知識,也包括例題,教師要給出時間,要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然后由學生發言、討論。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發言都要給予正面的肯定、鼓勵,最后教師做概括、講解。
總之,素質教育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就在我們的眼前,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前無古人,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迫切而又艱巨的任務,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教學工作中去,為培養振興中華的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現在正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這就需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邊理論、邊實踐,積極地將素質教育的思想落實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之中。
參考文獻:
[1]王枬,王彥.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02).
[2]丁鋼.我們如何做教育敘事:寫給教師們[N].中國教育報,2004-10.
(作者單位 浙江省三門縣泗淋鄉初級中學)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