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旭
對學生而言,初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三大基礎學科之一,是學習物理、化學等理科學科的基礎,更是為高中數學學習提供基本的保障。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教學難點,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而老師教起來也存在不少困難,教學效果未達預期。但是,存在困難所做的不是逃避困難,而是直面困難。因此,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難點,筆者認為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確定、分析難點,采取措施來攻克教學難點。
一、直面教學難點,積極應對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過程都會存在困難的地方,初中數學也不例外。與小學數學相比,初中數學增加了學習內容,知識的難度也相對較大,并且增加了幾何這一學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之前相比增加了很多。這些教學難點不僅影響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也影響到對其他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老師的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一定程度上就會降低老師的教學熱情。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對慘淡的人生。對于教學中的難點,我們應該積極面對。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數學的吸引力更是如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采取各種方法來攻克這個堡壘,不僅深刻明白了該知識點,其他知識點融會貫通,還使自己的數學思維得以發散,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使學生的數學素養有很好的提升。
二、常見難點及原因
(1)教學知識需要融會貫通。數學知識很多是相互聯系的,此知識點需要彼知識點輔助理解,也就是說要求學生融會貫通,能發現、概括知識之間的聯系,學會應用。但是很多學生的能力有限,在學習的過程中只知道學習知識點,不懂得建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所以學習起來非常吃力。
(2)教學內容較抽象。與小學數學簡單的計算相比,初中數學多了函數、幾何等內容,而這些內容需要學生的抽象思維,但是很多學生卻缺乏這種思維能力,或者抽象思維能力很低,基本上是用具象思維,這導致他們對相關知識理解不夠。
(3)學生思維定勢。由于各種原因,學生的思維普遍存在著固定模式,比如在小學時遇到數學題就開始套用數學公式進行計算,不了解公式的具體含義,只知道追求計算的結果。在初中數學中,學生要明白公式的來歷、演算的過程。可是很多學生仍然存在思維定勢,用解決小學數學題的方式來解決初中數學題,雖然解答出了這道題,但是變變形式就不會解答了。
(4)教學內容復雜。初中介于小學與高中之間,在這期間,學生要慢慢地從小學生的角色中轉換過來,逐步適應中學教學,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數學對學生的要求也就隨之提高,教學內容不僅增加了量,也加深了復雜度。很多內容是學生第一次學習,這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相應對策
(1)精略得當。初中數學內容也存在難易程度的劃分,對這些難易不一的內容,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注意精略得當。簡單的內容,可以簡單地講述,讓學生自學,甚至可以讓學生來講課。對于那些有難度的內容,教師要先讓學生預習功課,搜集學習的具體情況,根據反饋的信息來具體的講述該知識。
(2)引導學生發現難點。所有數學難點必須是學生本人發現并解決,教師要做的就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這才能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學習該知識,并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思維能力。作為引導者,教師首先讓學生預習功課,根據大家的預習情況組織教學過程,并適當地引導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認識、學習知識點。
(3)回顧、反思知識點。知識的學習其實就是回環反復的過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地提示學生知識間的聯系,回顧之前的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已學的知識,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現有的知識;每學完一個知識點或者一章節、整本書,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建立知識之間的關系網。
(4)小組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存在著差異,那對于數學難點的學習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組,建立學習小組,由學生互幫互助,實現對難點的克服。在分組時,教師要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合理安排小組內的學生。學習小組根據本小組成員的具體情況來科學、合理地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分工,成員之間彼此幫助、合作學習。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更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促進學習。
初中數學難點的存在是非常正常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確定分析難點,采取具體的措施來應對。在發現并解決數學難點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知識,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到了數學的獨特魅力,提高了數學素養,更有信心去探索數學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