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 經過處理并賦予一定的意義之后,數據便成為信息。發展電子政務需要應用大量的各種類型數據,如何高效、準確地處理數據以獲取有用的信息,是大數據時代電子政務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對電子政務數據處理的流程和關鍵問題進行探討。通過分析數據處理在電子政務中的作用,得出數據處理系統能夠提升政府的信息服務質量,建立電子化政府,為政府重大政策出臺提供信息支持,促進政府之間交流的結論。
關鍵詞: 電子政務; 大數據; 數據處理; 信息服務
中圖分類號: TN96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4)10?0077?03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needs to apply various types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but how to efficiently and accurately extract useful information from these data is still a problem faced by E?governmen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technical process and key issues of E?government data processing. By analyzing the role of data processing in E?government, some conclusions has been obtained: th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can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of government, help to establish an electronization government, provide an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s some important policies, and promote exchanges between governments.
Keywords: E?government; big data; data processing; information service
0 引 言
以網絡和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有力地推動了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范式的變革。政府管理理念和公共服務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轉變,從工業時代的傳統政務發展到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政務。電子政務綜合體現了“透明的政府”(Transparent Government)、“無縫”(Seamless)、“一體化的政府”(Integrated Government)和“回應的政府”(Responsive Government),“以公眾為中心”(Citizen?centric)、“惠及所有人”(For All)、“變革的政府 ”(Transformational Government)等理念[1],是一種高效的、信息化的公共服務范式。
信息產業背景下,必須注重數據庫的發展和應用,數據庫在各類型不同行業的系統中都占據著基礎的位置,電子政務系統也一樣采用了數據中心的運行方式。在所有的管理信息系統中,電子政務系統是最復雜、最龐大的系統之一[2],數據來源紛繁龐雜,對這些數據準確分析處理,所獲取的信息是政府部門城市管理和決策科學的重要依據。
利用相應的技術和設備進行各類數據加工的過程就是數據處理(Data Processing),具體內容包括對數字、文字、圖形或聲音等符號的采集、存儲、檢索、加工、變換和傳輸,經過這些處理與解釋,數據被賦予一定的意義,形成信息。
數據處理技術涉及到數據庫管理系統、分布式數據處理系統、文檔處理等方面的技術[3]。
1 數據處理在電子政務中的作用
21世紀以來,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應用著數據處理系統。美國政府于 2012 年 3 月 29 日宣布推出“大數據的研究和發展計劃”[4],旨在提高從大量的、復雜的數據集合中獲取知識和見解的能力,推進和改善政府部門的數據采集、數據組織和數據分析技術。
在我國,社會信息化的基礎是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位于政府積極推進的“信息高速公路”的5個領域(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娛樂)之首[5]。電子政務范式下,政府如何高效利用數據信息并開發出其作為一種重要資源的價值,特別是在公眾信息服務、電子化政府、政府之間交流、政府行政決策等方面,成為政府公共管理部門關注的問題。所以,數據處理系統已經成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不能缺少的信息化工具,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輔助政府工作、提供決策支持等具有極大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1 提升政府的信息服務質量。
政府的公信力體現在及時提供給公眾各類官方信息,包括社會經濟數據、緊急狀態下的救援情況、各類新聞發布等。通過計算機數據處理進行信息管理已成為政府為公眾提供信息服務的重要方式[6]。信息管理需要建立數據庫,對各種原始數據(包括數值的和非數值的)進行整理、分析、計算和編輯加工,通過系統地存儲和整理、分析數據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信息化的數據處理技術相對于人工信息發布方式而言,顯著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豐富了政府信息服務內容,提升政府的信息服務質量。
1.2 建立電子化政府。
電子化政府的重要表現形式是政府建立門戶網站。政府網站設計需要對網站內容(文本或圖像內容)進行數據處理,采用數據自動歸類技術實現網站信息的分類整理,準確快捷地組織網站信息,整理點擊量高的信息數據,還可以結合用戶訪問記錄,把握用戶的興趣,有助于個人信息的定制服務以及開展網站信息推送服務,吸引更多的用戶。
通常,政府門戶網站的訪問量很大,經常需要處理數據。在進行專業模塊的數據分析時,先要把無關的、不重要的數據清理掉,即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清洗;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對數據進行分類,分類劃分之后,根據具體的數據分析需求,選擇相應的模式分析技術,如路徑分析、興趣關聯、聚類規則等進行數據處理。
例如,網絡數據處理部分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技術來實現。通過搜索引擎對網頁內容檢索,可以實現網絡信息的分類瀏覽和網頁的分類聚類;在分類基礎上運用數據處理技術,改進網站內容關鍵詞加權算法,可以增強檢索效果,提高網絡信息的標引準確度。
1.3 為政府重大政策出臺提供信息支持。
政府科學決策需要全面、準確、客觀、科學的數字依據,即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匯總所形成的有效信息。例如,通過采集海量社會經濟文化數據(人口、交通、教育、工農業等),建立數據庫系統,針對不同類型的數據資源整理和分析處理,取得有意義的信息,預測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7]。同理,通過對各類渠道獲取的社會資源的數據分析處理,可以科學地制定出一些社會服務、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等政策。
1.4 促進政府之間交流。
現階段我國政府采用的是條塊結合的行政組織架構,地方政府之間需要經常性的橫向或縱向交流溝通,這些交流很大程度上以網絡化信息化方式實現。通過訪問政府網站,應用數據處理技術,自動獲取并分析網絡瀏覽器端的用戶訪問模式和行為模式、日志信息記錄等,再結合用戶登記信息,通過模式分析,找出政務交往對象,或發現潛在的交流對象,最后通過聯機分析(OLAP)進行驗證。例如,評價用戶是否有與該政府機構交往的意愿,可以通過用戶瀏覽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內容及所花費的總時間做出判斷;應用聚類分析來識別用戶的訪問動機和訪問趨勢等。
2 電子政務中數據處理技術關鍵問題探討
2.1 構建數據處理系統
各種數字、符號、聲音、圖片和文字的集合都可以稱為數據[8]。借助計算機技術采集、記錄、分析數據,生成面向特定對象的信息,這個過程就是數據處理。運用計算機技術構建一個完整的數據處理系統,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采集數據:收集用戶需要的各類型數字、符號、聲音、圖片和文字。
轉換數據:整理收集到的各類數據,將其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信息。
數據分組:按照設定的分類編碼,將相關信息進行分組歸類。
數據排序:按照設定要求,將數據排列先后次序。
數據檢索:分為單一因素檢索和綜合條件檢索。根據用戶查詢,從數據集合中迅速提取準確的信息。
數據計算:運用各種算術和邏輯運算,其結果就是信息。
數據存儲:將計算的結果及原始數據保存起來,以備后用。
根據用戶需要,分別從這幾方面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原理圖如圖1所示。
2.2 數據處理系統的工作步驟
數據處理的過程大致可分為數據的輸入、處理和輸出3個階段的工序。
數據錄入階段,也可以稱為數據的準備階段。數據錄入以后,由計算機編譯程序,按程序的指示和要求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處理的工作步驟,即上述7個工作內容中的一個或若干個組合。數據經處理,最后輸出的是各種文字和數字的報表或表格,即有意義的信息。數據處理工作順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
概括的講,數據錄入是基礎,數據處理是重點,數據輸出是目的。
2.3 數據處理體系的分類依據
基于數據時間空間不同的分布方式,數據處理設備不同的工作方式、結構方式,要對數據處理進行不同的分類。不同的數據處理方式需要不同的軟件和硬件支撐,每種處理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具體環境選擇適當的數據處理方式。數據處理主要有4種分類方式:
(1) 根據數據處理時間的分配方式,劃分為實時處理方式、分時處理方式和批處理方式。
(2) 根據數據處理空間的分布方式,劃分為集中式處理方式和分布式處理方式。
(3) 根據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劃分為單通道作業處理方式、多通道作業處理方式和交互式處理方式。
(4) 根據數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劃分為聯機處理方式和脫機處理方式。
2.4 不確定數據處理
關于數據處理的研究,除了針對確定性數據,更多的則是針對Web數據和不確定性數據的研究[9]。在電子政務工作中經常會產生不確定性數據,例如:規劃城市公交線路時,可以通過采集刷卡數量的方法迅速統計出多少人/次乘坐了公交車,但是個人乘坐的站點數量,即刷卡的密度很難精確統計,而這些數據對公交車站點的設置非常重要。如果有精確的數據,可以根據一定的算法計算出最合理的線路,在數據不確定情況下,只能根據乘坐的人數對具體的數據進行推測。另外,電子化政務工作中,有不少數據存在隱瞞、欺詐的情況,這些不真實數據也是造成不確定數據的主要原因。
由于取得的數據不確定,數據處理中心的方式僅能夠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而無法算出確定的結論,無法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參考。因此對于不確定數據要進行轉換。
3 結 語
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和網絡用戶對高品質、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的不斷擴大,必將對數據處理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發展趨勢上看,數據處理技術未來發展的重點將主要集中于智能性、易用性、集成性3個方面[10],需要從這三方面入手推動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更好地為電子政務服務,提高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玎,陳貴梧.從電子政務到智慧政務:范式轉變、關鍵問題及政府應對策略[J].情報雜志,2013(1):205?207.
[2] 吳昊,孫寶文.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實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5):16?19.
[3] 陳貴梧.地方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公眾接受問題:基于X市訪談數據的探索性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3):28?30.
[4] 涂蘭敬.專家觀點:“大數據”與“龐大數據”的區別[J].網絡與信息,2011(12):37?38.
[5] 李建中,于戈,周傲英.不確定性數據管理的要求與挑戰[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09,5(4):6?14.
[6] 李菲.基于數據挖掘的電子政務個性化推薦服務框架研究[J].商業時代,2010(9):47?48.
[7] 林野.探析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及趨勢[J].信息與電腦,2012(2):29?30.
[8] 黃霞,朱曉峰,張琳.個性化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研究[J].電子政務,2012(3):79?84.
[9] 徐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0] 王欣欣.芻議電子政務中的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基于美國等電子政務網站建設的思考[J].情報雜志,2010(z):226?228.
通常,政府門戶網站的訪問量很大,經常需要處理數據。在進行專業模塊的數據分析時,先要把無關的、不重要的數據清理掉,即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清洗;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對數據進行分類,分類劃分之后,根據具體的數據分析需求,選擇相應的模式分析技術,如路徑分析、興趣關聯、聚類規則等進行數據處理。
例如,網絡數據處理部分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技術來實現。通過搜索引擎對網頁內容檢索,可以實現網絡信息的分類瀏覽和網頁的分類聚類;在分類基礎上運用數據處理技術,改進網站內容關鍵詞加權算法,可以增強檢索效果,提高網絡信息的標引準確度。
1.3 為政府重大政策出臺提供信息支持。
政府科學決策需要全面、準確、客觀、科學的數字依據,即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匯總所形成的有效信息。例如,通過采集海量社會經濟文化數據(人口、交通、教育、工農業等),建立數據庫系統,針對不同類型的數據資源整理和分析處理,取得有意義的信息,預測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7]。同理,通過對各類渠道獲取的社會資源的數據分析處理,可以科學地制定出一些社會服務、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等政策。
1.4 促進政府之間交流。
現階段我國政府采用的是條塊結合的行政組織架構,地方政府之間需要經常性的橫向或縱向交流溝通,這些交流很大程度上以網絡化信息化方式實現。通過訪問政府網站,應用數據處理技術,自動獲取并分析網絡瀏覽器端的用戶訪問模式和行為模式、日志信息記錄等,再結合用戶登記信息,通過模式分析,找出政務交往對象,或發現潛在的交流對象,最后通過聯機分析(OLAP)進行驗證。例如,評價用戶是否有與該政府機構交往的意愿,可以通過用戶瀏覽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內容及所花費的總時間做出判斷;應用聚類分析來識別用戶的訪問動機和訪問趨勢等。
2 電子政務中數據處理技術關鍵問題探討
2.1 構建數據處理系統
各種數字、符號、聲音、圖片和文字的集合都可以稱為數據[8]。借助計算機技術采集、記錄、分析數據,生成面向特定對象的信息,這個過程就是數據處理。運用計算機技術構建一個完整的數據處理系統,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采集數據:收集用戶需要的各類型數字、符號、聲音、圖片和文字。
轉換數據:整理收集到的各類數據,將其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信息。
數據分組:按照設定的分類編碼,將相關信息進行分組歸類。
數據排序:按照設定要求,將數據排列先后次序。
數據檢索:分為單一因素檢索和綜合條件檢索。根據用戶查詢,從數據集合中迅速提取準確的信息。
數據計算:運用各種算術和邏輯運算,其結果就是信息。
數據存儲:將計算的結果及原始數據保存起來,以備后用。
根據用戶需要,分別從這幾方面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原理圖如圖1所示。
2.2 數據處理系統的工作步驟
數據處理的過程大致可分為數據的輸入、處理和輸出3個階段的工序。
數據錄入階段,也可以稱為數據的準備階段。數據錄入以后,由計算機編譯程序,按程序的指示和要求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處理的工作步驟,即上述7個工作內容中的一個或若干個組合。數據經處理,最后輸出的是各種文字和數字的報表或表格,即有意義的信息。數據處理工作順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
概括的講,數據錄入是基礎,數據處理是重點,數據輸出是目的。
2.3 數據處理體系的分類依據
基于數據時間空間不同的分布方式,數據處理設備不同的工作方式、結構方式,要對數據處理進行不同的分類。不同的數據處理方式需要不同的軟件和硬件支撐,每種處理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具體環境選擇適當的數據處理方式。數據處理主要有4種分類方式:
(1) 根據數據處理時間的分配方式,劃分為實時處理方式、分時處理方式和批處理方式。
(2) 根據數據處理空間的分布方式,劃分為集中式處理方式和分布式處理方式。
(3) 根據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劃分為單通道作業處理方式、多通道作業處理方式和交互式處理方式。
(4) 根據數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劃分為聯機處理方式和脫機處理方式。
2.4 不確定數據處理
關于數據處理的研究,除了針對確定性數據,更多的則是針對Web數據和不確定性數據的研究[9]。在電子政務工作中經常會產生不確定性數據,例如:規劃城市公交線路時,可以通過采集刷卡數量的方法迅速統計出多少人/次乘坐了公交車,但是個人乘坐的站點數量,即刷卡的密度很難精確統計,而這些數據對公交車站點的設置非常重要。如果有精確的數據,可以根據一定的算法計算出最合理的線路,在數據不確定情況下,只能根據乘坐的人數對具體的數據進行推測。另外,電子化政務工作中,有不少數據存在隱瞞、欺詐的情況,這些不真實數據也是造成不確定數據的主要原因。
由于取得的數據不確定,數據處理中心的方式僅能夠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而無法算出確定的結論,無法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參考。因此對于不確定數據要進行轉換。
3 結 語
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和網絡用戶對高品質、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的不斷擴大,必將對數據處理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發展趨勢上看,數據處理技術未來發展的重點將主要集中于智能性、易用性、集成性3個方面[10],需要從這三方面入手推動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更好地為電子政務服務,提高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玎,陳貴梧.從電子政務到智慧政務:范式轉變、關鍵問題及政府應對策略[J].情報雜志,2013(1):205?207.
[2] 吳昊,孫寶文.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實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5):16?19.
[3] 陳貴梧.地方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公眾接受問題:基于X市訪談數據的探索性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3):28?30.
[4] 涂蘭敬.專家觀點:“大數據”與“龐大數據”的區別[J].網絡與信息,2011(12):37?38.
[5] 李建中,于戈,周傲英.不確定性數據管理的要求與挑戰[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09,5(4):6?14.
[6] 李菲.基于數據挖掘的電子政務個性化推薦服務框架研究[J].商業時代,2010(9):47?48.
[7] 林野.探析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及趨勢[J].信息與電腦,2012(2):29?30.
[8] 黃霞,朱曉峰,張琳.個性化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研究[J].電子政務,2012(3):79?84.
[9] 徐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0] 王欣欣.芻議電子政務中的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基于美國等電子政務網站建設的思考[J].情報雜志,2010(z):226?228.
通常,政府門戶網站的訪問量很大,經常需要處理數據。在進行專業模塊的數據分析時,先要把無關的、不重要的數據清理掉,即有針對性的進行數據清洗;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對數據進行分類,分類劃分之后,根據具體的數據分析需求,選擇相應的模式分析技術,如路徑分析、興趣關聯、聚類規則等進行數據處理。
例如,網絡數據處理部分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技術來實現。通過搜索引擎對網頁內容檢索,可以實現網絡信息的分類瀏覽和網頁的分類聚類;在分類基礎上運用數據處理技術,改進網站內容關鍵詞加權算法,可以增強檢索效果,提高網絡信息的標引準確度。
1.3 為政府重大政策出臺提供信息支持。
政府科學決策需要全面、準確、客觀、科學的數字依據,即數據采集、存儲,分析和匯總所形成的有效信息。例如,通過采集海量社會經濟文化數據(人口、交通、教育、工農業等),建立數據庫系統,針對不同類型的數據資源整理和分析處理,取得有意義的信息,預測未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方向,從而制定出相應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7]。同理,通過對各類渠道獲取的社會資源的數據分析處理,可以科學地制定出一些社會服務、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等政策。
1.4 促進政府之間交流。
現階段我國政府采用的是條塊結合的行政組織架構,地方政府之間需要經常性的橫向或縱向交流溝通,這些交流很大程度上以網絡化信息化方式實現。通過訪問政府網站,應用數據處理技術,自動獲取并分析網絡瀏覽器端的用戶訪問模式和行為模式、日志信息記錄等,再結合用戶登記信息,通過模式分析,找出政務交往對象,或發現潛在的交流對象,最后通過聯機分析(OLAP)進行驗證。例如,評價用戶是否有與該政府機構交往的意愿,可以通過用戶瀏覽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內容及所花費的總時間做出判斷;應用聚類分析來識別用戶的訪問動機和訪問趨勢等。
2 電子政務中數據處理技術關鍵問題探討
2.1 構建數據處理系統
各種數字、符號、聲音、圖片和文字的集合都可以稱為數據[8]。借助計算機技術采集、記錄、分析數據,生成面向特定對象的信息,這個過程就是數據處理。運用計算機技術構建一個完整的數據處理系統,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采集數據:收集用戶需要的各類型數字、符號、聲音、圖片和文字。
轉換數據:整理收集到的各類數據,將其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信息。
數據分組:按照設定的分類編碼,將相關信息進行分組歸類。
數據排序:按照設定要求,將數據排列先后次序。
數據檢索:分為單一因素檢索和綜合條件檢索。根據用戶查詢,從數據集合中迅速提取準確的信息。
數據計算:運用各種算術和邏輯運算,其結果就是信息。
數據存儲:將計算的結果及原始數據保存起來,以備后用。
根據用戶需要,分別從這幾方面進行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原理圖如圖1所示。
2.2 數據處理系統的工作步驟
數據處理的過程大致可分為數據的輸入、處理和輸出3個階段的工序。
數據錄入階段,也可以稱為數據的準備階段。數據錄入以后,由計算機編譯程序,按程序的指示和要求對數據進行處理。數據處理的工作步驟,即上述7個工作內容中的一個或若干個組合。數據經處理,最后輸出的是各種文字和數字的報表或表格,即有意義的信息。數據處理工作順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
概括的講,數據錄入是基礎,數據處理是重點,數據輸出是目的。
2.3 數據處理體系的分類依據
基于數據時間空間不同的分布方式,數據處理設備不同的工作方式、結構方式,要對數據處理進行不同的分類。不同的數據處理方式需要不同的軟件和硬件支撐,每種處理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應根據具體環境選擇適當的數據處理方式。數據處理主要有4種分類方式:
(1) 根據數據處理時間的分配方式,劃分為實時處理方式、分時處理方式和批處理方式。
(2) 根據數據處理空間的分布方式,劃分為集中式處理方式和分布式處理方式。
(3) 根據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劃分為單通道作業處理方式、多通道作業處理方式和交互式處理方式。
(4) 根據數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劃分為聯機處理方式和脫機處理方式。
2.4 不確定數據處理
關于數據處理的研究,除了針對確定性數據,更多的則是針對Web數據和不確定性數據的研究[9]。在電子政務工作中經常會產生不確定性數據,例如:規劃城市公交線路時,可以通過采集刷卡數量的方法迅速統計出多少人/次乘坐了公交車,但是個人乘坐的站點數量,即刷卡的密度很難精確統計,而這些數據對公交車站點的設置非常重要。如果有精確的數據,可以根據一定的算法計算出最合理的線路,在數據不確定情況下,只能根據乘坐的人數對具體的數據進行推測。另外,電子化政務工作中,有不少數據存在隱瞞、欺詐的情況,這些不真實數據也是造成不確定數據的主要原因。
由于取得的數據不確定,數據處理中心的方式僅能夠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而無法算出確定的結論,無法為政府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參考。因此對于不確定數據要進行轉換。
3 結 語
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和網絡用戶對高品質、個性化的信息需求的不斷擴大,必將對數據處理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發展趨勢上看,數據處理技術未來發展的重點將主要集中于智能性、易用性、集成性3個方面[10],需要從這三方面入手推動信息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更好地為電子政務服務,提高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趙玎,陳貴梧.從電子政務到智慧政務:范式轉變、關鍵問題及政府應對策略[J].情報雜志,2013(1):205?207.
[2] 吳昊,孫寶文.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實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5):16?19.
[3] 陳貴梧.地方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公眾接受問題:基于X市訪談數據的探索性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1(3):28?30.
[4] 涂蘭敬.專家觀點:“大數據”與“龐大數據”的區別[J].網絡與信息,2011(12):37?38.
[5] 李建中,于戈,周傲英.不確定性數據管理的要求與挑戰[J].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09,5(4):6?14.
[6] 李菲.基于數據挖掘的電子政務個性化推薦服務框架研究[J].商業時代,2010(9):47?48.
[7] 林野.探析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及趨勢[J].信息與電腦,2012(2):29?30.
[8] 黃霞,朱曉峰,張琳.個性化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研究[J].電子政務,2012(3):79?84.
[9] 徐子沛.大數據:正在到來的數據革命,以及它如何改變政府、商業與我們的生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0] 王欣欣.芻議電子政務中的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基于美國等電子政務網站建設的思考[J].情報雜志,2010(z):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