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張建
四種一次性收入個稅計算案例分析
李政張建
職工取得的全年一次性收入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補貼;原任職單位發放的一次性內退所得;解除勞動(買斷工齡)所得一次性辭退福利;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文章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差異進行比較,以便在實際工作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扣稅和納稅申報。
一次性收入;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
(一)相關依據: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6號公告《關于個人提前退休取得補貼收入個人所得稅問題的公告》。此種情況的個人應納所得稅額可按下面幾步進行:第一步,用(一次性補貼收入/提前退休實際月份數)-扣除標準(3500或4800)=A,根據計算結果A對照稅率表查找屬于第幾檔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第二步,應納所得稅額=(A*第一步查找出的稅率-速算扣除數)*提前退休實際月份數。對符合提前退休條件人員的當月工資、薪金與一次性補貼收入應分開計算各自個人所得稅。
(二)限制條件
第一是單位范圍,第6號公告適用于所有機關和各種類型的企事業單位,各種類型的單位均適應。
第二是個人范圍,第6號公告僅適用辦理提前退休手續的個人,而不適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及國有企業買斷工齡的職工。
第三是收入范圍,第6號公告只適用于所有機關各種類型的企事業單位按照統一標準支付給提前退休人員一次性補貼,而對于其他收入則不適用該規定。
(三)案例分析:某國有企業李會計,因健康原因,經批準于2014年7月辦理提前退休,并按照“相關標準”取得一次性補貼收入100000元(離法定退休年齡還有25個月),領取當月工資4500元(包括扣繳“三險一金”1600元),領到發放的半年獎3000元,李會計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第一,將3000元半年獎計入7月份工資合并計征個人所得稅,其應納稅額:[4500+3000-(1000 +600)-3500]*10%-105=135(元)。第二,計算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補貼收入100000元個人所得稅,其應納稅所得額=100000/25-3500=500(元),查找確定適用稅率3%,應納所得稅額=500*3%*25=375(元)。第三,最后兩項合計李會計個人應納所得稅額:135+375=510(元)。
(一)相關依據:國稅發〔1999〕58號)文件《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和勞社部函〔2001〕45號《關于開展勞動保障政策咨詢活動的通知》。此種情況的個人應納所得稅額可按下面幾步進行:第一步,用(內部退養的一次性收入/辦理內部退養實際月份數+當月工資薪金-費用扣除數=A,以計算結果A為基數差找稅率表確定適用第幾檔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第二步,個人應納所得稅額=(當月工資薪金+內退一次性收入-扣除標準)*適應稅率—速算扣除數。注意提前退休在第一步計算適應稅率標準時不考慮當月工資;內部退養在第一步計算適應稅率時要把工月工資加進去。
(二)案例分析:某事業單位嚴先生2014年6月份工資收入5200元,并于當月辦理內部退養手續(比正常退休提前4年),取得一次性收入48000元。內退后,仍保留其原工資標準5200元,但不享受今后的漲薪,此一次性收入當月應繳個人所得稅計算:第一步,將一次性收入按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48000/(4*12)=1000(元);與當月工資收入合并查找適用稅率:1000(平均數)+5200(當月工資)-3500(扣除標準)=2700,適應第二檔稅率10%,速算扣除數105;第二步,將當月收入總額扣除費用標準計算稅額:(48000+5200-3500)*10%-105=4865(元)。
(一)相關依據:國稅發〔1999〕178號)文件,《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此種情況下計算個人應納所得稅額時,第一步,一次性補償收入與計算出來的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比較,小于3倍數額部分免稅,超過部分要交稅。但是因企業破產而按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注意職工領取一次性收入時,按政府規定繳納的“三險一金”可予以扣除(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
(二)案例分析:2014年7月,中財公司為減員增效分流了已工作了15年的周先生,給予周先生一次性補償204000元,當地上年職工年平均工資36000元,則周先生應繳個人所得稅計算:第一步,計算免征額:36000*3=108000(元);第二步,用周先生工作年限平攤一次性收入,工作年限走超過12年按12年計算。應納稅所得額:(204000-108000)/12-3500=8000(元),適應第二檔稅率20%,速算扣除數555;第三步,計算周先生個人應納所得稅額=(8000*20%-555)*12=12540(元)。
(一)相關依據:納稅人獲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并由法定扣繳義務人在發放時代扣代繳。具體可按以步驟進行:先比較發放年終獎當月,雇員當月工資薪金與法定的費用扣除額(3500或4800)孰高孰低。(1)月工資、薪金≥費用扣除額,第一步,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12=A,以商數A確定所處第幾檔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第二步,計算應納所得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上述稅率-速算扣除數。(2)月工資、薪金<費用扣除額,第一步,[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費用扣除額-月工資薪金)]/12=B,以商數B確定所處第幾檔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第二步,應納所得稅額=[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費用扣除額-月工資薪金)]*上述稅率-速算扣除數。
(二)限制條件
第一,同一個納稅人在同一個納稅年度,該計稅辦法只能一次采用。
第二,其他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不屬于年終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按稅法規定納稅。
(三)案例分析:某上市公司高管張先生2014年1月份取得當月工資收入7200元和2013年的年終獎金120000元,則張先生應繳個人所得稅計算:張先生月工資 7600應交納的個人所得稅 =(7600-3500)*10% -105=305;全年一次性獎金120000/12=10000,不扣除費用標準直接查找適用稅率25%,速算扣除數1005,全年一次性獎金應交納個人所得稅=(120000*25%-1005)=28995,最后合計張先生本月應交個人所得稅=305+28995=29300(元)。
如果此例中張先生本月工資只有3000元,年終獎20000元,則第一步:[20000-(3500-3000)]/12=1625(元)適用第二檔稅率10%,速算扣除數105;第二步,應納所得稅額=[20000-(3500-3000)]*10%-105=1845(元)。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稅法》注冊會計師考試教材,2014,3.
[2]劉厚兵.財務與會計,2014,2期,頁碼:32-34.
(作者單位:應天職業技術學院、南昌職業學院)